四川湍蛙近缘物种性染色体同形维持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224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2.动物系统与分类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In sharp contrast with birds and mammals, highly differentiated Y chromosome are rarely observed in cold-blooded vertebrates. Sex chromosomes have been described as homomorphic in about 96% of amphibians and fishes studied so far. Why is that so? The ‘‘fountain-of-youth’’ hypothesis advocates that sex-chromosome integrity can be maintained over long times by occasional recombination in XY females. However, this view is not enough to be evidenced, especially when the species with the heteromorphic sex-chromosome is the third referenc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 the X-Y recombination at population level, by a case study on Amolops mantzorum sister species (Anura, Ranidae), these involving homomorphic or heteromorphic sex-chromosome. First, we try to assess whether the recombination is suppressed by employing a series of microsatellite loci to check the recombination rate between autosomes, X-X and X-Y chromosomes. Second, we will try to detect the X-Y recombination by reconstructing gene tree with the sex linked loci through isolating Y chromosome in the light microscope, then mapping loci to Y chromosome by FISH. Third, we try to decipher the X-Y recombin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X-Y similarity. Fourth, we try to estimate the X-Y recombination rate relative to that between X chromosomes in all species by employing 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
冷血脊椎动物中极少存在高度分化的异形性染色体,96%的物种表现为相同形态。这一有悖于性染色体进化理论的现象如何解释?新的假说认为,因性反转XY雌性个体偶然的出现,X和Y之间再次发生重组而维持了性染色体形态不变。然而,现有研究所涉类群非常有限,尤其缺乏异形性染色体物种为参照而显不足。本研究拟选择兼有同形和异形性染色体的四川湍蛙及其近缘物种群为材料,借助于基因组测序、染色体显微切割、WGA扩增及涂染FISH技术等进行性别连锁标记筛选及定位,运用新兴的近似贝叶斯计算等多重分析方法,重点:(1)检测X和Y性染色体间的基因重组是否受到高度抑制;(2)基于性别连锁标记构建分子树,检测X和Y间是否再次发生基因重组;(3)检测X和Y序列之间相似性存在与否推导重组是否再次发生;(4)检测X和Y之间偶然的基因重组是否以极低的频率出现。期望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分析进行假说求证,以期对这一令人迷惑的话题进行诠释。

结项摘要

冷血脊椎动物中极少存在高度分化的异形性染色体,96%的物种表现为相同形态。这一有悖于性染色体进化理论的现象如何解释?现有的假说认为,(1)因性返转XY雌性个体偶然的出现,X和Y之间再次发生重组而维持了性染色体形态不变,或是(2)性染色体快速的转换,X和Y之间没有足够时间积累重组抑制区,Y染色体不会退化而维持性染色体形态不变。然而,现有研究仅局限在欧洲雨蛙、绿蟾蜍等极少数种类,并未在冷血动物中得到广泛的求证。本研究以兼有同形和异形性染色体的四川湍蛙及其近缘物种为材料进行假说检验。 借助于染色体显微切割、WGA扩增及测序,获得了四川湍蛙Y染色体基因组。基于GBS、Miseq、RNAseq等一系列基因组测序,通过性别偏好的生物信息分析,获得四川湍蛙雄性偏好SSR性别位点TW220、SNP性别位点69个,康定湍蛙雄性偏好SNP性别位点14个,棕点湍蛙雄性偏好SNP性别位点11个。四川湍蛙SSR性别位点TW220不能跨种获得同源性别位点,其近缘种间也没有同源SNP性别位点存在,3个近缘种的XY性别抑制区独立存在,偶然重组在这个类群中不能发生,‘‘fountain-of-youth’’ 假说不能检测。反之,四川湍蛙及近缘种各自存在独立的性别决定区域,表明3种间存在性染色体的快速转换‘‘turnover’’。3个物种均表现为雄性偏好的XY性别决定,表明3种间不存在XY和ZW两种性别决定系统间的快速转换。3个物种性别决定SNP位点均比对标定在四川湍蛙No.5Y染色体基因组,表明3种间不存在性染色体对间的转换。3种各自存在独立的性别决定区域,表明3个受检物种的性别决定区已在同一条No.5Y染色体上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或转换。 研究求证了性染色体的快速转换‘‘turnover’’的存在,并且进一步证明,在近缘物种中性别决定区域可以在同一条染色体范围内快速转换。研究为解读性染色体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Tandemly Arranged Pattern of Two 5S rDNA Arrays in Amolops mantzorum (Anura, Ranidae)
Amolops mantzorum(无尾蛙,蛙科)两个 5S rDNA 阵列的串联排列模式
  • DOI:
    10.1159/000464128
  • 发表时间:
    2017-03
  • 期刊:
    Cytogenetic and Genome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Liu Ting;Song Menghuan;Xia Yun;Zeng Xiaomao
  • 通讯作者:
    Zeng Xiaomao
Chromosomal Evolution in the Amolops mantzorum Species Group (Ranidae; Anura) Narrated by Repetitive DNAs
由重复 DNA 叙述的 Amolops mantzorum 物种组(Ranidae;Anura)的染色体进化
  • DOI:
    10.1159/00049941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Cytogenetic and Genome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Liu Ya;Song Menghuan;Luo Wei;Xia Yun;Zeng Xiaomao
  • 通讯作者:
    Zeng Xiaomao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broad-folded frog (Hylarana latouthii).
宽褶蛙(Hylarana latouthii)的线粒体基因组
  • DOI:
    10.1080/23802359.2019.1666054
  • 发表时间:
    2019-09-16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ao Y;Xia Y;Zeng X
  • 通讯作者:
    Zeng X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hromosomal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in Quasipaa boulengeri (Anura, Dicroglossidae)
Quasipaa bouulengeri(无尾目、双舌科)染色体相互易位的起源和进化
  • DOI:
    10.3389/fgene.2019.01364
  • 发表时间:
    2020-01
  • 期刊:
    Frontiers in Genetics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Xia Yun;Yuan Xiuyun;Luo Wei;Yuan Siqi;Zeng Xiaomao
  • 通讯作者:
    Zeng Xiaomao
Suppressed Recombination of Sex Chromosomes Is Not Caused by Chromosomal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in Spiny Frog (Quasipaa boulengeri).
刺蛙(Quasipaa boulengeri)性染色体重组的抑制并非由染色体相互易位引起
  • DOI:
    10.3389/fgene.2018.0028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Frontiers in genetics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Yuan X;Xia Y;Zeng X
  • 通讯作者:
    Zeng X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四川泗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四川动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渝池;刘志君;李成;牛喜塔;刘少英;冉江洪;曾晓茂;王跃招
  • 通讯作者:
    王跃招
DNA条形码在蛤蚧真伪品鉴定中的前景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莫帮辉;李力;徐永莉;夏云;张月云;曾晓茂;缪剑华;胡陆军
  • 通讯作者:
    胡陆军
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易位和非易位种群5S rDNA 及端粒序列(TTAGGG)n 的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卿立燕;夏云;郑渝池;曾晓茂
  • 通讯作者:
    曾晓茂
康定湍蛙物种界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四川动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超华;袁思棋;夏云;曾晓茂
  • 通讯作者:
    曾晓茂
ND-FISH技术在两栖类中的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动物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晓嫒;夏云;曾晓茂
  • 通讯作者:
    曾晓茂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曾晓茂的其他基金

湍蛙属物种性染色体的双模式进化机制
  • 批准号:
    32170419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湍蛙属物种性染色体的双模式进化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1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棘腹蛙性染色体分化与性别决定格局
  • 批准号:
    31772439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棘腹蛙染色体易位重排与其群体分化关系
  • 批准号:
    31272282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小鲵属和腺蛙属的生物地理格局比较
  • 批准号:
    30870287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小鲵科系统发育与分布格局成因
  • 批准号:
    30570250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西部小鲵的系统发育与分布格局关系的研究
  • 批准号:
    30070090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