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重要致癌物的现埸、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57502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4.化学测量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Recently, almost the important incidents of food safety occurring in China was due to illegally using the food additives by producers, these compounds, such as azo-dye, acrylamide, bromated, aflatoxin etc. ar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they have been concerned and seriously supervised in the world, however, duo to limitation of the detection techniques, particularly, lacking of in situ and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devices, it is very hard to control the using of illegal food additives. Therefore, we would develop the new in situ and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 and method for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Some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cluded in this project: (1) development of some bionic molecular recognition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2) development of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t sensors for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3) development of a high-throughput integrated addressable electrochemical / ECL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4) research on the magnetic control biosensors for de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arcinogenic compounds in food.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大部分是由于生产企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品所致,这些明令禁止的化学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一些致癌物,比如偶氮类色素、丙烯酰胺、溴酸盐、黄曲霉毒素等,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严格的监管。但在我国,由于利益的驱使,行业自律不够和监管检测技术,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缺乏,使得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事件屡禁不止。为此本项目拟开展食品中重要致癌物的现场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仿生分子识别体系的开发及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中的应用;(2)基于点击化学原理的电化学/电化学发光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3)高通量、可寻址电化学传感阵列研究及其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中的应用;(4)磁控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及其在食品中重要致癌物检测中的应用。

结项摘要

食品安全对于人类健康尤为重要,而变质的食品中存在许多重要的致癌物质,虽然其含量较少,但是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存危害甚大,因此对其含量的高灵敏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了一系列高灵敏的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重要致癌物质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开展工作如下:(1)结合适配体的高选择性以及简单高效的信号放大方法,利用具有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构建了一系列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2)结合灵敏度高稳定性良好的荧光方法构建了一系列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3)利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长径比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性质构建了一系列多色的可视化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实现了肉眼可见的快速检测方法;(4)构建了基于pH响应的便携式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无需借助大型仪器,简单地利用一个pH计即可实现食品中有害物质地现场快速分析。本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与本基金项目相关的SCI论文18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12篇,包括Anal. Chem. (6篇) 、Chem.Commun.(1篇)、Biosens. Bioelectron.(4篇)ACS Sens. (1篇)。本项目执行期间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已培养博士5人,硕士3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3)
A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biosensor for Kras mutations based on locked nucleic acid functionalized DNA walkers and hyperbranch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基于锁定核酸功能化 DNA 步行器和超支化滚环扩增的 Kras 突变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 DOI:
    10.1039/c7cc00009j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Zhang Ying;Wang Lixu;Luo Fang;Qiu Bin;Guo Longhua;Weng Zuquan;Lina Zhenyu;Chen Guonan
  • 通讯作者:
    Chen Guonan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ce sensor for hydrogen sulfide based on the Cu (II)-dependent DNAzyme
基于 Cu (II) 依赖性 DNAzyme 的高选择性硫化氢荧光传感器
  • DOI:
    10.1016/j.jlumin.2018.11.04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Yue Guiyin;Huang Da;Luo Fang;Guo Longhua;Qiu Bin;Lin Zhenyu;Chen Guonan
  • 通讯作者:
    Chen Guon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aflatoxin B1 using a portable pH meter as the readout
使用便携式 pH 计作为读数的黄曲霉毒素 B-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DOI:
    10.1039/c8ay01030g
  • 发表时间:
    2018-08-14
  • 期刊:
    ANALYTICAL METHODS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Chen, Juanjuan;Wang, Lixu;Chen, Guonan
  • 通讯作者:
    Chen, Guonan
Homogeneous and label-fre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ptasensor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exonuclease-assisted target recycling amplification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差异和核酸外切酶辅助靶标回收放大的均相无标记电化学发光适体传感器
  • DOI:
    10.1016/j.bios.2018.01.043
  • 发表时间:
    2018-05-15
  • 期刊: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 影响因子:
    12.6
  • 作者:
    Ni, Jiancong;Yang, Weiqiang;Yang, Huanghao
  • 通讯作者:
    Yang, Huanghao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ancer cells using portable pH meter as readout
使用便携式 pH 计作为读数灵敏检测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
  • DOI:
    10.1016/j.bios.2018.08.06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影响因子:
    12.6
  • 作者:
    Wang Lixu;Chen Chaoqun;Huang Huawei;Huang Da;Luo Fang;Qiu Bin;Guo Longhua;Lin Zhenyu;Yang Huanghao
  • 通讯作者:
    Yang Huang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Creating BHb-Imprinted core–shell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ith Multi Binding Sites
创建具有多结合位点的 BHb 印迹核壳磁性纳米颗粒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nalyst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李艳霞;陈毅挺;黄露;娄本勇;陈国南
  • 通讯作者:
    陈国南
基于金纳米材料的可视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分析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小明;孙密;林悦;刘银金;罗芳;郭隆华;邱彬;林振宇;陈国南
  • 通讯作者:
    陈国南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动物饲料中6-丙基-2-硫脲嘧啶含量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孔德贤;李清禄;池毓务;陈国南
  • 通讯作者:
    陈国南
整体柱用于糖蛋白质分离富集研究新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庞纪磊;林子俺;林瑶;黄慧;张兰;陈国南
  • 通讯作者:
    陈国南
Enzyme-free and label-fre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lead ion based on DNA concatamers and hexaammineruthenium nbsp;
基于 DNA 连接体和六氨钌的无酶、无标记铅离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nalytical Methods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朱希;池毓务;刘献祥;陈国南
  • 通讯作者:
    陈国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国南的其他基金

基于工具酶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应用
  • 批准号:
    21275031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近海海域中赤潮毒素的仿生分子识别生物传感器研究
  • 批准号:
    41076059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4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近海海域中赤潮毒素的仿生分子识别生物传感器研究
  • 批准号:
    40940026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15.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基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的赤潮毒素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 批准号:
    20877019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 批准号:
    20845402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食品安全复杂样品体系分离与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 批准号:
    20735002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1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热控微电极电致化学发光研究
  • 批准号:
    20575011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环境中痕量农药多残留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 批准号:
    20377007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核酸探针的研究
  • 批准号:
    20175005
  • 批准年份:
    2001
  • 资助金额:
    23.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电致化学发光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 批准号:
    29675003
  • 批准年份:
    1996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