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唾液酸化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47028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804.巨核细胞、血小板与相关疾病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is an autoimmune abnormality- conducted thrombocytopenic syndrome. Desialylation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ssential approach in platelet destruction. Our previous investigation prompted a significantly up-regulation in platelet surface glycoprotein desialylation level accompanied by increase of serum sialidase concentration and activity. Sialidase inhibitor, such as Oseltamivir and DANA, shows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to ITP. All above indicates that desialylation-mediated platelet destruction is probably involved in ITP pathogenesis. Cytotoxic CD8+ T cell-mediated platelet lysis attributes to thrombocytopenia in ITP, though it is argued that the minor CD8+ T cell subset could not account for the numerous platelet destruction. Hereby we propose that platelet lysis mediated by CD8+ T cell would release sialidase residing in granules within platelet and desialyte circulating platelet that finally destroyed in liver. This research aims at demonstrating the roles and mechanisms of desialylation in ITP pathogenesis, and discovering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to specifically blockade platelet desialylation.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去唾液酸化是血小板破坏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ITP患者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伴有血清唾液酸酶浓度和活性增加,唾液酸酶抑制剂表现出对ITP的治疗价值,提示去唾液酸化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有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CD8+T细胞可直接杀伤血小板,但其相对较少的数量可能不足以解释ITP中大量血小板破坏。我们推测CD8+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可能引起血小板内唾液酸酶释放,催化外周血小板去唾液酸化进而在肝内破坏。本研究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主动型ITP小鼠模型,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去唾液酸化在ITP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并探索特异性阻断去唾液酸化对ITP可能具有的治疗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结项摘要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观点认为CD8+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s)介导的血小板直接裂解为ITP中血小板破坏的重要机制,但CTLs数量相对较少,可能不足以解释ITP 中大量的血小板破坏。近年来发现,去唾液酸化是血小板破坏的重要途径,一些可以造成血小板损伤的因素可以引起血小板内唾液酸酶转位,进而导致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增加。我们推测ITP中CTLs可能引起血小板内唾液酸酶转位,催化外周血小板去唾液酸化,进而导致血小板在肝脏内被破坏。本研究进行了体外实验和小鼠模型体内实验,结果发现,ITP患者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经治疗后缓解的ITP患者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较前降低;ITP患者外周血CTLs诱导的血小板裂解和凋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根据CTLs的杀伤能力,我们将ITP患者分为杀伤组和无杀伤组,杀伤组ITP患者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无杀伤组;杀伤组ITP患者CTLs在体外可诱导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升高及血小板内唾液酸酶转位至血小板表面,唾液酸酶抑制剂DANA可显著降低与CTLs共培养的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此外我们还通过ITP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实验,CD61敲除鼠经过野生小鼠血小板免疫后,产生了抗原特异性CTLs,我们将免疫过的CD61敲除鼠的CD8+脾细胞同野生小鼠血小板共同孵育,孵育后血小板的去唾液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分离血小板回输至野生小鼠体内,回输的血小板在肝脏中的破坏显著增多;在体外共孵育过程加入DANA,可显著减少血小板回输至小鼠体内后在肝脏中被吞噬。故而我们得出结论,ITP中CTLs除可直接裂解血小板以外,还可进一步引起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升高,进而导致血小板在肝脏中被吞噬,抑制唾液酸酶活性可有效减少CTLs引起的血小板在肝脏中的破坏。我们的研究提示,抑制血小板去唾液酸化可能对ITP的治疗有益,为ITP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选择。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latelet desialylation is a novel mechanism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thrombocytopenia during sepsis: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是脓毒症期间血小板减少症的一种新机制和治疗靶点: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DOI:
    10.1186/s13045-017-0476-1
  • 发表时间:
    2017-05-11
  • 期刊: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 影响因子:
    28.5
  • 作者:
    Li MF;Li XL;Fan KL;Yu YY;Gong J;Geng SY;Liang YF;Huang L;Qiu JH;Tian XH;Wang WT;Zhang XL;Yu QX;Zhang YF;Lin P;Wang LN;Li X;Hou M;Liu LY;Peng J
  • 通讯作者:
    Peng J
High-dose dexamethasone corrects impair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function via Ets1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高剂量地塞米松通过 Ets1 纠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受损的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功能
  • DOI:
    10.1182/blood-2015-10-674531
  • 发表时间:
    2016-03-24
  • 期刊:
    BLOOD
  • 影响因子:
    20.3
  • 作者:
    Hou, Yu;Feng, Qi;Peng, Jun
  • 通讯作者:
    Peng, Jun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
  • DOI:
    10.3389/fimmu.2017.00744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 影响因子:
    7.3
  • 作者:
    Li J;Ma S;Shao L;Ma C;Gao C;Zhang XH;Hou M;Peng J
  • 通讯作者:
    Peng J
Anti-c-Mpl antibodies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uppress thrombopoiesis and decrease response to rhTPO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抗 c-Mpl 抗体抑制血小板生成并降低对 rhTPO 的反应
  • DOI:
    10.1016/j.thromres.2018.08.021
  • 发表时间:
    2018-10-01
  • 期刊:
    THROMBOSIS RESEARCH
  • 影响因子:
    7.5
  • 作者:
    Jing, Fang-Miao;Zhang, Xiao-Lin;Hou, Ming
  • 通讯作者:
    Hou, Ming
A novel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pregnancy
一种用于治疗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新型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疗法
  • DOI:
    10.1182/blood-2017-01-761262
  • 发表时间:
    2017-08-31
  • 期刊:
    BLOOD
  • 影响因子:
    20.3
  • 作者:
    Kong, Zhangyuan;Qin, Ping;Hou, Ming
  • 通讯作者:
    Hou, M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PEMFC碳载体抗腐蚀能力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源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志刚;衣宝廉;申强;侯明
  • 通讯作者:
    侯明
钒在不同品种玉米幼苗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动态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明;杨心瀚;霍岩;罗萍
  • 通讯作者:
    罗萍
鼠尾草酸和促进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及逆转维甲酸耐药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明;陈学良;李颢
  • 通讯作者:
    李颢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状与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华血液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明
  • 通讯作者:
    侯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共刺激信号的作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晓琳;彭军;侯明
  • 通讯作者:
    侯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侯明的其他基金

通过调控树突状细胞IDO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恢复ITP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973994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TNFα调控单核/巨噬系统亚群平衡从而恢复ITP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770114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通过调控巨核细胞甲基化促进ITP患者血小板生成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81270578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IL-18/IRAK/TRAF-6信号通路在ITP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070396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TLR7/BlyS/TRAFs信号传导途径在ITP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0770922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口服抗原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模型T细胞耐受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30470742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