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理种群为单元的中国臭蛙类两栖动物系统分类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37216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2.动物系统与分类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e odor frogs of genus Odorrana, which consist of 55 species, are endemic to Asia and 33 species are found in China. They inhabit mainly in forest and mountain rivulets distribu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have a narrow range of life. The taxonomic status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Odorrana have been debated for one century and vary among authors due to difficult sampling. In addition, previous classification of Odorrana at the species level disagreed with one another and different species complex, crytic species, synonym and homonym etc. were suggested. With approximately 61% specimen of the genus Odorrana and analyses of different combined datasets of morphological, molecular and biogeographic data,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Odorrana graminea complex and O. schmackeri were explored and addressed. . The aims of this project were 1) to establish the natural system of Chinese odor frogs; 2)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daptive evolution, origin, dispersal,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speciation mechanism of the genus Odorrana; 3) address nomenclature and description of new species, as well as redefini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extant species; 4)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phological divergence and the genotyping by analyzing a series of SNPs in the genus Odorrana.
臭蛙是亚洲特有两栖动物,已知55种,中国有33种。由于臭蛙多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的林涧溪流,生活范围狭窄,样本采集困难,一个多世纪来在种级阶元上存在着复合种、隐存种、同名、异名等现象。建立在当前种级分类基础上的臭蛙类系统关系存在较大争议。 . 本研究已积累臭蛙近61%的种群样本,将以地理种群为进化单元,从解决大绿蛙复合种Odorrana graminea和广义花臭蛙O. schmackeri地理种群的物种界限、地理分布和分类组成入手,依据经典动物分类学原理,综合运用形态、分子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等方法:1)建立中国臭蛙类的自然分类系统;2)探讨臭蛙类种群分布格局、形态结构、适应进化、起源扩散、物种形成的历史和机制;3)命名、描述新物种,厘定、修订已知物种;4)基于多个关键SNP位点的关联研究,探讨表型性状分岐与基因分型的关系。

结项摘要

由于存在复合种、隐存种、同名、异名等现象,一个多世纪以来建立在种级分类基础上的臭蛙属系统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本课题以地理种群为进化单元,从大绿臭蛙复合体(Odorrana graminea species complex)和广义花臭蛙(O. schmackeri)的分类组成、物种分化入手,(1)探讨大绿臭蛙复合体和广义花臭蛙各地理种群的物种界限、分布格局;(2)厘定、修订已知臭蛙物种的分类地位;(3)重建臭蛙类的分类系统;(4)揭示臭蛙类的起源和扩散机制。. 基于68个地理种群439号样本研究表明,大绿臭蛙复合体对应3个有效种:卢氏臭蛙、大绿臭蛙、龙头山臭蛙。云贵高原以东、湘江以西以及四川盆地周边8个省市的大绿臭蛙应修订为卢氏臭蛙;湘江以东、珠江以北9个省区的大绿臭蛙应厘定为龙头山臭蛙;狭义大绿臭蛙仅分布于珠江以南的广东、广西、海南3省。大绿臭蛙复合体分化于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由于第四纪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气候波动、古水系的变迁,经历了快速的种群扩张。. 基于中国16个省区101个地理种群1181号样本研究结果,广义花臭蛙包含花臭蛙、合江臭蛙、黄岗臭蛙、天目臭蛙4个已知物种及2个隐存种O. sp1和O. sp2。狭义花臭蛙仅分布于四川盆地以东、赣江以西、南岭以北6省市。合江臭蛙主要围绕四川盆地周边分布,陕西、甘肃原认定的花臭蛙应修订为合江臭蛙。黄岗臭蛙广泛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和福建6省。天目臭蛙集中分布于江南丘陵东部、浙闽丘陵东北部,江苏、浙江、安徽境内的花臭蛙应修订为天目臭蛙。隐存种O. sp1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广西和四川。隐存种O. sp2分布范围包括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6省市。. 基于线粒体和多核基因研究推断,臭蛙属起源于早中新世的云贵高原,受青藏高原持续隆升的影响,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气候波动以及西南地区冰期避难所的形成,更新世以后臭蛙属经历了快速的物种分化,一支向东南丘陵、台湾和琉球群岛扩散,另一支由于横断山的形成,为臭蛙向南北扩散建立了通道。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4)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green odorous frog Odorrana margaretae (Anura: Ranidae)
绿臭蛙 Odorrana margaretae(无尾蛙:Ranidae)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
  • DOI:
    10.3109/19401736.2014.926533
  • 发表时间:
    2015-06-01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Chen, Zhuo;Zhang, Jie;Chen, Xiaohong
  • 通讯作者:
    Chen, Xiaohong
湖南省花臭蛙复合体分类及分布格局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玉晓;朱艳军;冯琦琦;李真;陈卓;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重庆市发现宜章臭蛙
  • DOI:
    10.13859/j.cjz.201506017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艳军;陈卓;常利明;翟晓飞;常卫东;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Sexual Dimorphism in Mass of the Hindlimb Muscles of the Piebald Odorous Frog (Odorrana schmackeri)
花斑臭蛙 (Odorrana schmackeri) 后肢肌肉质量的性别二态性
  • DOI:
    10.3724/sp.j.1245.2014.00271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Zhang Lixia;Zhao Yunyun;Shi Ling;Chen Xiaohong;Lu Youqiang;Qiao Liang
  • 通讯作者:
    Qiao Liang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Feirana taihangnica (Anura: Dicroglossidae)
Feirana taihangnica(无尾:Dicroglossidae)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
  • DOI:
    10.3109/19401736.2014.908362
  • 发表时间:
    2015-06-01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Chen, Zhuo;Zhai, Xiaofei;Chen, Xiaohong
  • 通讯作者:
    Chen, Xiaoh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河南臭蛙属新纪录——合江臭蛙
  • DOI:
    10.16366/j.cnki.1000-2367.2018.05.01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真;陈卓;朱艳军;何玉晓;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宁陕齿突蟾的补充描述及地理分布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建平;李磊;陈晓虹;乔梁;杨杰
  • 通讯作者:
    杨杰
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皮肤显微结构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丽;李晏宇;魏博;班悦;崔蕴博;徐珂;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陕西省发现绿臭蛙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乔梁;鲁有强;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 磊;陈晓虹;杨 杰
  • 通讯作者:
    杨 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晓虹的其他基金

基于多组学揭示两栖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进化机制:以黄河中下游过渡区为例
  • 批准号:
    U21A2019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5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臭蛙属物种同域共存机制及进化模式研究
  • 批准号:
    3187222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花臭蛙复合体的分布格局及系统地理学研究
  • 批准号:
    31572245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臭蛙类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
  • 批准号:
    30870277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