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臭蛙复合体的分布格局及系统地理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224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2.动物系统与分类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Understanding how the environment selected and influenced the organisms and the adaptation of the organisms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s one of the central goal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Amphibians, because of their high philopatry, limited dispersal, and sensitivity to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the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life style, are probably the best model organisms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s and testing phylogeographic hypoteses.. Odorrana schmackeri species complex, including a few sympatric cryptic species, occur in the monsoon region of the south of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nd distribute widely in 101 localities of 15 Provinces (Districts) at the south of latitude 33o N ranging from south temperate to south subtropical zone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opography ladder. With specimen collected from 47 localities to date, analyses of different datasets of mtDNA and nuclear DNA data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methods of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biogeography. Our objectives are 1)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phylogeny of O. schmackeri species complex, and 2) to reveal and address the cryptic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range, and 3) to predict the influence of orogenic events and Quaternary climatic fluctuation to O. schmackeri species complex, and discern the role of geographic barrier and ecological selection in speciation events.
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和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命题。两栖类具有较强的栖息地依赖性和较弱的迁徙能力,生活史包括水陆两个阶段,对降水、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是揭示生态地理格局上遗传谱系演化规律的理想对象。. 花臭蛙复合体(Odorrana schmackeri species complex)包含多个分布区重叠的隐存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季风区,北纬33°以南、第二至第三阶梯南温带至南亚热带15个省(区)101个分布点。本项目已积累47个分布点533个样本,将基于多个mtDNA 和核DNA序列,综合分子系统学、种群遗传学、生物地理学方法,从大尺度(1)重建花臭蛙复合体的进化历史,构建谱系关系;(2)揭示隐存种,界定分布范围;(3)探讨造山运动、第四纪气候波动对花臭蛙复合体分布格局的影响,解析地理阻隔和生态选择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结项摘要

臭蛙属的系统学研究发现,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温带至南亚热带的花臭蛙是包含多个分布区重叠的物种复合体,然而花臭蛙复合体的物种分化机制、种群历史动态、地理分布格局尚不清晰,而花臭蛙正模标本原始描述的缺失影响对相关物种的界定。本项目基于19个省区116个地理种群综合线粒体、核基因和微卫星标记重建花臭蛙复合体的谱系关系,界定分布范围,揭示隐存种,探讨物种形成和进化机制。. 花臭蛙复合体并非单系,与近缘种滇南臭蛙、海南臭蛙和封开臭蛙构成花臭蛙种组。花臭蛙复合体6个物种分布于横断山以东、伏牛山以南、珠江以北长江流域,自四川盆地西缘至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地区。分布于东部第三阶梯的黄岗臭蛙、天目臭蛙和狭义花臭蛙分布界限清晰,黄岗臭蛙分布范围自湖南西南雪峰山沿南岭至闽浙丘陵武夷山区,浙江全省、安徽南部、江苏、江西东北部、福建省浦城县管厝乡东北部原记录的花臭蛙应修订为天目臭蛙,狭义花臭蛙东部支系分布于湘鄂赣交界的幕阜山以及湖南与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分布于西部第二阶梯的狭义花臭蛙、贵州臭蛙、隐存种(O. sp)和合江臭蛙在伏牛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一线存在广泛的同域分布。花臭蛙正模标本(SMF6241)隶属于狭义花臭蛙,在模式产地宜昌市高家堰镇同域物种狭义花臭蛙、隐存种与合江臭蛙间未检测到显著的基因流。花臭蛙种组形成于晚中新世,上新世末青藏高原的快速剧烈隆升、第四纪气候波动、古水系的时空演变促使花臭蛙复合体物种分化,冰盛期经历的适生分布面积加大、分布范围扩张以及不同时期气候的影响形成花臭蛙复合体现有分布格局。. 本研究重建花臭蛙种组的谱系关系,明确花臭蛙复合体非单系,揭示花臭蛙复合体物种分化、分布格局形成与青藏高原隆升、气候波动、古水系变化的相关性。花臭蛙正模标本分类归属的确定、隐存种的揭示、长江中下游花臭蛙复合体分类归属、分布界限的修正、厘订,为臭蛙属物种多样性的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河南臭蛙属新纪录——合江臭蛙
  • DOI:
    10.16366/j.cnki.1000-2367.2018.05.01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真;陈卓;朱艳军;何玉晓;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湖南省花臭蛙复合体分类及分布格局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玉晓;朱艳军;冯琦琦;李真;陈卓;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family Dicroglossidae (Amphibia: Anura) inferred from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从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推断出Dicroglossidae科(两栖类:无尾目)的分子系统发育
  • DOI:
    10.1016/j.bse.2017.01.006
  • 发表时间:
    2017-04-01
  • 期刊: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Chen, Zhuo;Li, Hanyu;Chen, Xiaohong
  • 通讯作者:
    Chen, Xiaohong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KCNQ4 in large odorous frog, Odorrana graminea
大臭蛙 Odorrana graminea 中 KCNQ4 的分子克隆、表征和序列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Lu Ningning;Gu Ziwen;Chen Zhuo;Chen Xiaohong
  • 通讯作者:
    Chen Xiaohong
福建省花臭蛙复合体组成及天目臭蛙分布新记录记述
  • DOI:
    10.13859/j.cjz.201904007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秋亚;朱艳军;陈卓;申惠君;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宁陕齿突蟾的补充描述及地理分布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建平;李磊;陈晓虹;乔梁;杨杰
  • 通讯作者:
    杨杰
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皮肤显微结构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丽;李晏宇;魏博;班悦;崔蕴博;徐珂;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 磊;陈晓虹;杨 杰
  • 通讯作者:
    杨 杰
河南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新卫;徐玉杰;陈晓虹;裴小军
  • 通讯作者:
    裴小军
中国臭蛙类一新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光美;周开亚;陈晓虹
  • 通讯作者:
    陈晓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晓虹的其他基金

基于多组学揭示两栖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进化机制:以黄河中下游过渡区为例
  • 批准号:
    U21A2019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5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臭蛙属物种同域共存机制及进化模式研究
  • 批准号:
    3187222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以地理种群为单元的中国臭蛙类两栖动物系统分类
  • 批准号:
    31372164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7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臭蛙类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
  • 批准号:
    30870277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