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77509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402.电分析化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 or bedside testing is defined as medical diagnostic testing at or near the point of care—that is, at the time and place of patient care. It has enormous social needs, but the current methods have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operation and limited testing items.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develop next-generation POCT methods incorporating smart phone camera as a detector with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ECL) biosensing system. It is proposed to synthesize and study new ECL substances such as cyclometalated Iridium complexes and gold nano-clustere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potential and good water-solubility; to design and fabricate separation system in thin ECL cell for biological reac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based on capillary action, Siphon, or different nano-aperture membrane; to develop the ECL biosensing systems for mobile phone detection; to establish enhancement ECL signal strategy, and coupling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data reading method of mobile phone and ECL biosensing system; to develop several new system and POCT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major clinical significance compounds using smart phone mobile. The projec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CT research, providing a new generation and user-friendly POCT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linical testing,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social benefits.
现场检测(也称护理点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但目前的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和检测项目有限等问题。本项目创新性提出以高灵敏度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为基础,以智能手机拍照进行检测信号收集,发展新一代用户友好的POCT方法。拟合成和研究高发光效率低发光电位和水溶性好的环化铱金属配合物和纳米金团簇电化学发光新物质;研制将生物反应与电化学发光检测区域分置、基于毛细作用、虹吸作用或不同纳米孔径隔膜的薄层电化学发光池;研究适用于手机检测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建立电化学发光信号增强策略;研究手机与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系统的耦合方式和信号传输及数据读出方法;建立几种具有主要临床意义的手机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系统和新方法。该项目将促进POCT研究的发展,为临床检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们身体健康检查提供新器件和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

结项摘要

现场检测(也称为即时检测,POCT)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但目前报道的现场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项目有限以及电化学发光物质较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围绕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现场检测新方法研究开展工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发光新物质合成、检测新平台构建和生物传感新策略新方法建立三个方面。1)在电化学发光新物质合成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可插入磷脂的钌联吡啶配合物、具有化学识别基团的环铱金属配合物、羧基-鲁米诺和近红外荧光探针,以及发光纳米探针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分析应用。合成了1种可插入磷脂膜的钌联吡啶新配合物、5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环铱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探针、3种纳米发光探针和3种近红外荧光探针;2)在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检测平台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基于毛细作用进样的无泵流通电化学发光检测平台、侧流试纸型检测平台、基于免疫磁珠的磁性电极免分离免冲洗检测平台的设计和制作;研制了普通电池供电手机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检测模式和纳米电极。设计制作了2种免疫磁珠电化学发光检测平台、2种智能手机检测电化学发光流通池、1种侧流发光免疫试纸和3种纳米电极;3)在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策略新方法研究方面,提出并发展了通用型传感界面和通用型电化学发光探针的测定新策略、免冲洗无需分离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策略、基于膜限制高效猝灭-特定切割信号增强测定蛋白酶的电化学发光传感新策略,免信号物质标记目标物诱导邻近杂交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策略、负反馈模式细胞电化学发光成像新策略,建立了18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新方法。在Analytical Chemistry (7篇)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本项目研究成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发光现场检测提供新试剂、新器件和新方法,将极大地促进即时检测方法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Bis-cyclometalated Ir(III) Complex-Based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Sensor Array for Discriminating Three Biothiols
用于区分三种生物硫醇的基于双环金属化 Ir(III) 配合物的电生化学发光传感器阵列
  • DOI:
    10.1007/s41664-020-00130-3
  • 发表时间:
    2020-04
  • 期刊: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 影响因子:
    4.7
  • 作者:
    Liu Xiaoru;Qian Manping;Qi Honglan;Zhang Chengxiao
  • 通讯作者:
    Zhang Chengxiao
Separation-Free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Incorporating Target Assistant Proximity Hybridization and Dynamically Competitive Hybridization of a DNA Signal Probe
结合 DNA 信号探针的靶辅助邻近杂交和动态竞争杂交的免分离电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DOI:
    10.1021/acs.analchem.9b0366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Analytical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Wang Bing;Shi Suwen;Yang Xiaolin;Wang Yue;Qi Honglan;Gao Qiang;Zhang Chengxiao
  • 通讯作者:
    Zhang Chengxiao
Stable Layered Sulfur Nanosheets Prepared by One-Step Liquid-Phase Exfoliation of Natural Sublimed Sulfur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for Photocatalysis
牛血清白蛋白一步液相剥离天然升华硫光催化制备稳定的层状硫纳米片
  • DOI:
    10.1021/acs.chemmater.0c03265
  • 发表时间:
    2020-12-22
  • 期刊: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8.6
  • 作者:
    Shen, Lihua;Wei, Jianhang;Zhang, Chengxiao
  • 通讯作者:
    Zhang, Chengxiao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ptasensor for Assessment of Protein Heterogeneity in Small Cell Population
用于评估小细胞群中蛋白质异质性的超灵敏电化学发光适体传感器
  • DOI:
    10.1021/acsabm.9b0035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ACS Appl. Bio Mater
  • 影响因子:
    --
  • 作者:
    Gao Hongfang;Wang Xiaofei;Li Man;Qi Honglan;Gao Qiang;Zhang Chengxiao
  • 通讯作者:
    Zhang Chengxiao
Single Particle-Base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for Visual Detection of Copper Ions in Confined Space
基于单粒子的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用于密闭空间中铜离子的视觉检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5.4
  • 作者:
    Wang Ke;Qian Manping;Qi Honglan;Gao Qiang;Zhang Chengxiao
  • 通讯作者:
    Zhang Chengxi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纳米金修饰电极和探针载体的DNA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4), 70-72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辉;李延;漆红兰;张成孝
  • 通讯作者:
    张成孝
适体传感器研究新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学传感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霞;张成孝;漆红兰;李延
  • 通讯作者:
    李延
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应用的研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西北药学杂志, 2006, 21(1), 45-4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延;张成孝
  • 通讯作者:
    张成孝
氧氟沙星的测定及其与 DNA 相互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药物分析杂志, 2007, 29(1), 93-9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漆红兰;陈沛;张成孝
  • 通讯作者:
    张成孝
纳米粒子在电化学DNA 生物传感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学进展, 2005, 17(5), 911-915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漆红兰;张成孝
  • 通讯作者:
    张成孝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成孝的其他基金

肿瘤外泌体自动化电化学发光分析
  • 批准号:
    22274093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肿瘤外泌体自动化电化学发光分析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磁导向电化学发光生物芯片及其临床检测应用研究
  • 批准号:
    21974081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一些基础问题的研究
  • 批准号:
    21475082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功能化碳纤维微电极脑活体神经递质分子检测方法研究
  • 批准号:
    91332101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微流控双极性电极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
  • 批准号:
    21275095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电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仪的研制
  • 批准号:
    21027007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糖/凝集素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批准号:
    20975065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电化学发光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批准号:
    20775046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阵列生物传感器信号化学放大基础研究
  • 批准号:
    90607016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