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有效部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多目标优化及血、脑药代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07302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203.中药药效物质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本课题在大黄有效部位及各苷元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黄有效部位为研究载体,采用分析科学、生命科学及信息科学等研究手段,获取中药多元化学信息及多源药效信息,开展中药化学组成与整体生物效应的相关性研究。以代表脑缺血损伤的主、次要多源药效指标为目标,结合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方剂配伍配比与效应关系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进行大黄有效部位中各活性成分配比的抗脑缺血损伤的多目标优化研究,探讨多组分协同整合调节机制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诠释大黄有效部位中各组分配伍与量效相关的科学内涵并找出有效部位中各组分的药效最佳配比。探索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药效信息融合方法,研究创建中药组分配伍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该研究对临床疗效明确而稳定,质量可控,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清楚的现代创新药物的研制开发及现代中药创制方法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

结项摘要

中医方剂的配伍有着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科学内涵。其所含的药物的数、量和组成比例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有效物质成分相对清楚以后,进行中药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关联的组效关系方法学研究,为组分中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课题在前期大黄有效部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及其组成清楚的基础上,对大黄单体苷元进行了的分离,纯化及富集;并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不同配比的单体苷元进行配伍组合,以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Na+-K+ -ATP酶含量、Mg2+-ATP酶、Ca2+-ATP酶、乳酸含量、正常神经细胞数等为评价指标建立五个苷元与治疗脑缺血的量效关系。考察了支持向量机、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三种单目标组效关系建模方法,综合比较发现SVM方法得出的预测结果最优。因此,以SVM单目标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后续的多目标模型构建,分别以主观赋权法和遗传算法自适应赋权法,将6个单目标模型转化为1个适应度函数加以优化,结果发现应用遗传算法自适应赋权法,优化配比更加可靠。因此本研究首次运用支持向量机并结合遗传算法自适应赋权法对大黄苷元与缺血性脑中风的主次要药理指标进行量效关系非线性模型的构建及最优组合的预测,找寻出了大黄苷元最佳的配比组合,并对其抗脑缺血损伤作用进行了药效验证。并进一步对各单体苷元、最佳配比大黄苷元及配伍冰片进行了其血脑药代动力学及其代谢组学的相关性研究,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比的大黄苷元干预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代谢网络,调节代谢紊乱并促使代谢表型向正常范围回归,有效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最佳配比大黄苷元的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内吸收快,消除较慢,在脑中的浓度较低,与单体组比较其药动学特征存在差异,说明其存在药物之间的相互及拮抗作用。而与冰片配伍联用后可减缓大黄苷元的吸收,加快其在体内的消除,且增加在脑内的药物浓度,揭示了最佳配比大黄苷元在体内的吸收及分布规律,以及冰片对其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为阐释其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建立的组效关系方法学研究,对创建中药组分配伍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提供了示范性研究。对组分中药及现代中药创制方法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5)
专利数量(0)
大黄有效部位保护慢性环孢素肾病大鼠机制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妍春;胡卫列;童俊荣;王淑美;王寅;唐咸国
  • 通讯作者:
    唐咸国
脑脉通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磊;王淑美;梁生旺;胡亚楠;郭嘉雯
  • 通讯作者:
    郭嘉雯
大黄药材中大黄苷元含量测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宿爱山;王淑美;梁生旺;李建生;王战红
  • 通讯作者:
    王战红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素香;谢新年;李建生;屈凌波;梁生旺;王淑美
  • 通讯作者:
    王淑美
脑脉通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嘉雯;王淑美;胡亚楠;梁生旺
  • 通讯作者:
    梁生旺
共 7 条
  • 1
  • 2
前往

其他文献

苦参黄酮类化合物中GLUT4转运蛋白激动剂的虚拟筛选
  • DOI:
    10.13506/j.cnki.jpr.2018.05.00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药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佩南;于雅楠;黄晓斌;李晓芝;陈锡欣;刘怡;陈磊;王淑美
  • 通讯作者:
    王淑美
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DOI:
    10.19378/j.issn.1003-9783.2019.04.0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梦鹃;李春苑;巫圣乾;王淑美;梁生旺;邹忠杰
  • 通讯作者:
    邹忠杰
中药质量控制的数字化研究进展
  •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6110225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国雪;吴纯伟;梁生旺;王淑美
  • 通讯作者:
    王淑美
牡丹皮药效组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考察及其与药效的相关性分析
  • DOI:
    10.13422/j.cnki.syfjx.2019064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路咪咪;庞璐;程沛;孟江;王淑美
  • 通讯作者:
    王淑美
无标记小分子探针技术与中药靶点发现
  •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90419.2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葛跃伟;王淑美;张陆勇
  • 通讯作者:
    张陆勇
共 4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0
前往

正在为您生成内容...

王淑美的其他基金

肠道微生态调节融合空间代谢组学研究大黄“生熟异用”干预缺血性脑中风“脑病肠治”的作用机制
  • 批准号:
    8217397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代谢网络调控融合生物信息学的人参煎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773884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效应成分PK-PD关联融合多目标优化的复方脑脉通体内过程及配伍规律研究
  • 批准号:
    81473413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7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体内动态效应融合生物信息学研究脑脉通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物质基础
  • 批准号:
    81274060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