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基底节环路连接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7142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912.神经退行性变及相关疾病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 underlying Parkinson's disease (PD) remains unclear.The functional abnormality of cortico-basal ganglia-thalamo-cortical circuit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reason.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basal ganglia circuits and technical limitations, the present models of basal ganglia circuits have obvious drawback, which restricts the useful of these models on explanation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on guidance of intervention. The current project will use functional MRI (fMRI) and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GCA) methods, to in vivo investigate the modifications of network connectivity of basal ganglia circuits in PD patients. By investigation on PD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 will establish a connectivity model of cortico-basal ganglia-thalamo-cortical loops in normal state, as well as explore the changes of these loops from resting to movement condition. Moreover, we will evaluate PD-related specific changes of this connectivity model, and how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these circuits. The current study will provide a new method to in vivo investigate basal ganglia loops, will be useful in improving the basal ganglia model, and help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PD. The findings from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PD, and will be helpful to develop new clinical diagnostic method, and new treatment or 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
造成帕金森病(PD)临床症状的病生理原因仍不清楚,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调节异常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该环路的复杂性以及实验技术的限制,现有的环路模型不完善,存在明显缺陷,使其在临床症状机制解释,及治疗上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本课题将利用功能核磁(fMRI)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CA)方法,通过网络效应连接分析,在体研究PD患者基底节环路连接模式的改变。我们将通过对PD患者及正常人群的研究,建立正常状态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连接模型,及该环路从静息态到运动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揭示PD患者该环路连接模式的变化,以及药物治疗对该环路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为研究基底节环路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完善该环路模型,有助于揭示PD临床症状的病生理基础,将对PD病生理机制研究、临床诊断及新PD治疗或神经保护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调节异常是造成帕金森病(P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现有的环路模型不完善,存在明显缺陷。本课题利用功能核磁(fMRI)和网络连接组学,在体研究PD患者基底节环路连接模式的改变。项目按研究计划进行,已完成了100名PD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征集和fMRI扫描。我们发现基底节、辅助运动区、小脑等脑区是与PD运动异常相关的重要脑网络节点,特别是发现小脑-丘脑环路与基底节环路有密切联系,在国际上首先明确提出小脑在PD病生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发现PD运动时基底节环路偏侧性模式变化,提出偏侧性模式的丧失是造成PD运动协调困难及镜像运动的原因之一。而基底节运动环路功能受损,以及小脑、前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运动区间连接破坏共同作用是造成小写征的重要原因,而多巴胺治疗改善基底节环路功能,但不能修复失连接的小脑、前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运动区网络,因此不能改善小写征症状。揭示了基底节环路在运动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发现基底节功能受损,导致PD患者以前存储的自动化运动程序被破坏,提出运动自动化障碍是造成PD运动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建立了相关模型。左旋多巴治疗可使基底节环路连接正常化,且主要作用于受损一侧。左旋多巴对PD运动迟缓改善作用与纹状体-丘脑-皮层和丘脑底核-皮层连接正常化相关。本研究为研究基底节环路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完善了该环路模型,有助于揭示PD临床症状的病生理基础,对PD病生理机制研究、临床诊断及新PD治疗或神经保护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Motor automaticity in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的运动自动化。
  • DOI:
    10.1016/j.nbd.2015.06.014
  • 发表时间:
    2015-10
  • 期刊: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Wu T;Hallett M;Chan P
  • 通讯作者:
    Chan P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Vim Nucleus in Tremor- and Akinetic-/Rigid-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
Vim 核在震颤和运动不能/强直为主的帕金森病中的功能连接
  • DOI:
    10.1111/cns.12512
  • 发表时间:
    2016-05-01
  • 期刊: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 影响因子:
    5.5
  • 作者:
    Zhang, Jia-Rong;Feng, Tao;Wu, Tao
  • 通讯作者:
    Wu, T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36例临床分析
  • DOI:
    10.13333/j.cnki.cjcpe.2022.06.005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钰萍;陈颖;谭朝迪;刘眷璋;吴涛;耿登峰;周淑娴
  • 通讯作者:
    周淑娴
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AQP-4表达的影响
  •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7.06.06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辽宁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涛;陈靖轩;安鹏飞;贺艳丽;任凤霞;郭新荣;王瑞辉
  • 通讯作者:
    王瑞辉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d Asteroseismic Analysis of the Red Giant KIC 9145955: Fundamental Parameters and Helium Core Size
红巨星 KIC 9145955 的频率识别和星震分析:基本参数和氦核尺寸
  • DOI:
    10.3847/1538-4357/aaaabb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昕旖;吴涛;李焱
  • 通讯作者:
    李焱
CD55/CD59及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中的表达
  • DOI:
    10.13602/j.cnki.jcls.2017.03.0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临床检验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柯;欧剑锋;白海;王存邦;潘耀柱;吴涛
  • 通讯作者:
    吴涛
基于相似性匹配的电网边缘终端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 DOI:
    10.13648/j.cnki.issn1674-0629.2020.01.01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南方电网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雪纯;黄少平;许爱东;吴涛;郭延文;蒋屹新;张宇南
  • 通讯作者:
    张宇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吴涛的其他基金

多模态影像学研究帕金森病早期病理传播途径
  • 批准号:
    82371263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4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蓝斑影像学特征研究
  • 批准号:
    82071423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帕金森病临床前期神经网络动态变化模式研究
  • 批准号:
    81571228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5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静息态fMRI的帕金森病自动判别模型
  • 批准号:
    81071012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脑结构和功能改变
  • 批准号:
    30870693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静息状态帕金森病中枢运动系统的功能网络连接
  • 批准号:
    30570530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