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壁综采矸石充填与岩层运动控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0834004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1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405.矿山开采工程
  • 结题年份:
    2012
  • 批准年份:
    200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09-01-01 至2012-12-31

项目摘要

实施矸石充填采煤技术开采矿井呆滞煤炭资源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提高煤炭采出率的核心内容之一。本项目针对我国迫切需要开发的矿井呆滞煤炭资源开采技术展开深入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为:运用岩层及地表移动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固体废弃物充填开采理论,系统研究矸石充填材料级配和变形特性、矸石充填开采矿压和岩层运动规律,提出矸石充填开采岩层运动的关键层矿压模型和地表沉陷预测的等价采高方法,建立与长壁综采技术衔接的高效矸石充填采煤方法、工艺和设备配套体系,并深入研究应用矸石充填开采技术安全开采"三下"呆滞煤炭资源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建立矸石充填开采"三下"压煤的矸石不出井直接充填采空区置换呆滞资源的煤矿减排增效生产模式。本项研究将传统煤矿开采中"矸石露天排放"的观念转为"矸石不出井置换呆滞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提高矿井煤炭采出率,减轻开采沉陷环境破坏,从而有力推动我国绿色采矿技术的发展。

结项摘要

我国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大量无法采出的“三下”(建筑物、道路和水体下)压煤、大量排放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以及严重破坏矿区水、土地和环境等问题。实施矸石充填采煤是煤矿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消灭固体废弃物和保护环境的核心技术。本项目针对煤矿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控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在解决开采“三下”压煤及保护矿区资源与环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绩。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为:运用岩层及地表移动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固体废弃物充填开采理论,系统研究了矸石充填材料级配和变形特性、矸石充填开采矿压和岩层运动规律,建立了矸石充填开采矿压和岩层移动与变形的等价采高理论;建立了矸石充填开采岩层运动的关键层矿压模型、关键层移动与变形力学模型和地表沉陷预计模型,揭示了矸石充填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控制机理;设计研发了综采充填液压支架、综采矸石充填物料投料系统等综采矸石充填采煤关键技术装备,设计了与长壁综采技术相衔接的高效矸石充填采煤方法、工艺系统和设备配套体系,实现了综采矸石充填与采煤并行作业;深入研究应用矸石充填开采技术安全开采“三下”呆滞煤炭资源的原理和方法,给出基于沉陷控制的“三下”压煤开采方法的设计思路和流程,建立了矸石充填开采“三下”压煤的矸石充填采空区置换呆滞资源的煤矿减排增效生产模式。. 项目研究成果已在我国10多个矿区推广应用,针对不同的地质采矿条件以及待保护对象的采动变形特征,对综采充填采煤工艺、沉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成功解放了区域的“三下”煤炭资源,提高了资源采出率,消除了矸石山对环境的损害。. 本项研究将传统煤矿开采中“矸石露天排放”的观念转为“矸石置换呆滞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提高矿井煤炭采出率,减轻开采沉陷环境破坏,有力推动我国绿色采矿技术的发展。.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表学术论文57篇(SCI 7篇,EI 35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2人;获得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2项,编制行业标准10项(颁布1项、征求意见稿9项)。课题组成员参加学术会议39人次,出国交流4人次,邀请境外专家来华6人次。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7)
专著数量(2)
科研奖励数量(4)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6)
BACKFILLING TECHNOLOGY OF SUBSTITUTING WASTE AND FLY ASH FOR COAL UNDERGROUND IN CHINA COAL MINING AREA
我国煤矿井下以废粉煤灰代煤充填技术
  • DOI:
    10.30638/eemj.2011.104
  • 发表时间:
    2011-06-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Huang, Yanli;Zhang, Jixiong;Nie, Shoujiang
  • 通讯作者:
    Nie, Shoujiang
Subsidence control and farmland conservation by solid backfilling mining technology
固体充填采矿技术控制沉陷和保护农田
  • DOI:
    10.1016/s1003-6326(12)61659-8
  • 发表时间:
    2011-12-01
  • 期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 影响因子:
    4.5
  • 作者:
    Guo Guang-li;Feng Wen-kai;Wang Qiang
  • 通讯作者:
    Wang Qiang
充填综采矸石-粉煤灰压实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及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俊明;张吉雄;黄艳利;巨峰
  • 通讯作者:
    巨峰
Fe基纳米晶合金晶粒尺寸反常变化的物理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卫明;刘海顺;敦超超;赵玉成;窦林名
  • 通讯作者:
    窦林名
矸石充填体压缩率对充填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金属矿山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斗斗;郭广礼;栗帅;王磊
  • 通讯作者:
    王磊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采动区建筑物地基、基础协同作用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喀中;郭广礼;谭志祥
  • 通讯作者:
    谭志祥
基于法线贴图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模型重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晓峻;郭广礼;查剑锋
  • 通讯作者:
    查剑锋
利用遥感数据监测矿区开采沉陷积水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煤矿安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矿灵;王启春;郭广礼;贾鹏举
  • 通讯作者:
    贾鹏举
煤矿开采沉陷有效控制的新途径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广礼;王悦汉;马占国
  • 通讯作者:
    马占国
饱和破碎岩石压实特性的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占国;郭广礼;陈荣华;茅献彪
  • 通讯作者:
    茅献彪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郭广礼的其他基金

中原煤粮主产复合区耕地采动损毁机制及协同防治
  • 批准号:
    U21A20109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61 万元
  • 项目类别:
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岩层运动机理及其控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1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煤炭地下气化高温-地应力耦合环境岩层移动机理与控制
  • 批准号:
    51674249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废弃采空区破裂岩体变形机理与沉陷控制
  • 批准号:
    50004008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1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