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性与局部组织和刺激方法关系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67388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107.腧穴与经络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Acupoint has local effects and distant target effects. The local effects of acupoints are general and basic. So far researches of the local effects have been ignored and the confusion of acupoint theory is related to it. However, the nature of differences (refers to superiority of acupuncture) in the acupoints double effects is a key element to improve acupuncture clinical efficacy. The local effects of acupoi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of acupoint, anatomical feature of acupoint, functional status of acupoint and manipulation of acupunctur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hange of neuropeptides (SP、CGRP、TRPV) and mast cells-sensitization material (BK,HA,5-HT) in acu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cupoints and st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s of local tissues and acupuncture effects in acupoints by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morp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According to anatomical feature of acupoints the common effect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adjustment for various diseases will be elucidated. The mechanisms of how acupuncture launching and regulating cascade reaction (refers to small stimulation launch magnificent reaction) will be explor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acupoints effects. Thu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of acupoints effects, anatomical feature and stimulation will be elucidated. Therefore, it is the experiment evidences for selection of acupoints and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in clinical acupuncture.
腧穴治疗作用有远近,远治作用为部分腧穴所有,属特殊性;近治作用则每穴皆备,具普遍性,为腧穴的基本作用。但长久以来对腧穴近治作用方面的研究和阐发过于忽视,一些针灸理论的困惑与此不无关系。近治作用与穴位位置、结构特征、功能状态和刺激形式密切相关。本课题根据穴位的局部结构特征,采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不同穴位、不同刺激方式引起的穴区神经肽(SP、CGRP、TRPV1)-肥大细胞-致敏物质(BK,HA,5-HT)的变化,探究穴位的局部组织细胞化学特征与穴位效应,阐述穴位对众多疾病发挥治疗和调节作用的共性效应机制;比较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性,寻找穴位优效性的部位结构特征和刺激形式。探讨不同机能状态下穴位自身所发生的局部变化,揭示这种变化是如何激发调控机体活动的级联反应(小刺激引起大反应),以此阐述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性与局部结构特征和刺激方式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穴位选择和刺激手法依据。

结项摘要

腧穴的远治作用以往比较重视,而近治作用或者说局部作用研究不够,长期以来对腧穴近治作用的忽视,造成一些理论困惑。而近治作用和穴位的位置,结构特征和刺激方式密切相关。本项目研究了不同穴位的局部的化学解剖结构,比较分析了其中的异同。认为其组织结构的相同部分构成近治作用的共性基础,而其差异性是和其部位特性相关的。我们观察到不同穴位合谷、足三里、百会、胃俞及中脘等穴区的具有相同神经肽的表达和组织细胞化学成分,在这些穴区均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表达VR1、SP和CGRP。也分布少量完整的肥大细胞,表达HA和5-HT。但是不同部位穴区这些细胞化学成分分布的丰富程度不同,在百会穴处,血管丰富,HA,5-HT标记肥大细胞细胞较多,胃俞次之,中脘穴和合谷穴血管的含量较少,HA,5-HT标记细胞较少。这可能是它们发挥共性作用的生物学基础。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后,其局部出现神经肽的表达增加,肥大细胞聚集,脱颗粒,释放大量组织胺和五羟色胺。其次我们以心包经的五腧穴为例,研究了穴位结构的差异,观察到五腧穴的井穴中冲,荥穴劳宮,局部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SP阳性神经末梢在中冲和劳宮的分布最为丰富,SP阳性神经纤维和CGRP标记的阳性神经纤维在浅层多以游离单纤维存在,深层多以神经纤维束存在。从井穴到经穴局部皮肤组织浅层中游离SP和CGRP阳性单神经纤维分布密度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穴位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可能与针刺后产生针感的强弱以及五输穴各自主病的特征相关。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lectroacupuncture alleviated referral hindpaw hyperalgesia via suppressing spinal LTP in TNBS-induced colutis rats
电针通过抑制 TNBS 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脊髓 LTP 缓解转诊后爪痛觉过敏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Neural Plasticity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Lv PR;Su YS;He W;Wang XY;Shi H;ZHang XN;Zhu B;Kan Y;Chen LZ;Wu QF;Yu SG;JIng XH
  • 通讯作者:
    JIng XH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艾灸对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基因敲除小鼠局部皮肤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 DOI:
    10.13702/j.1000-0607.17096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针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璐霜;赵娜;杨惠;黄彪;唐勇;吴巧凤;景向红;余曙光
  • 通讯作者:
    余曙光
针灸-免疫:现状与未来简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针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余曙光;景向红;唐勇;吴巧凤;尹海燕;谢璐霜;赵娜;林思睿;柴晓宁
  • 通讯作者:
    柴晓宁
穴位的本态:穴位组织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针灸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景向红;白万柱;朱兵;喻晓春
  • 通讯作者:
    喻晓春
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热痛阈作用的临床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雅杰;刘璐;景向红;王麟鹏
  • 通讯作者:
    王麟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合谷”穴区相关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针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哈丽娟;崔晶晶;王富春;景向红;白万柱
  • 通讯作者:
    白万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景向红的其他基金

不同针刺信号和痛觉信息在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整合:局部和远端镇痛
  • 批准号:
    8213012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92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激活穴位局部不同神经传入的镇痛抗炎效应及机制
  • 批准号:
    81973964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针灸激活皮肤的脑-皮轴:穴位非特异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 批准号:
    81330087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2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穴位敏化对痛觉和内脏运动调节效应及其感受器机制
  • 批准号:
    81173205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穴位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0873241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与内脏病变相关穴位的组织细胞化学特性研究
  • 批准号:
    30672593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