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激活皮肤的脑-皮轴:穴位非特异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330087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2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1.中医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It was proved in clinic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an treat about 400 kinds of disease.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were induced by regulating the homeostasis of the body. Recent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pecific functions of acupoints but the general functions are ignored. However the general functions of acupoints are the basis of acupuncture therapy.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is a brain-skin system and it is very similar with hypothalamus-pituitary-endocrine system in the central nerve system. This discovery sheds light on elucidating mechanism of acupoint general functions and brings a new field for research of acupoints. Based on the brain-skin system, the present proposal focuses on the general function of acupoints. We want to prove the mechanism of the general function of acupoints is induced by activating the HPA and HPO in the local acupoints to regulate the local neuroendocrine immune network. The hormones, neurotransmitter and cytokine by acupuncture are produced and released in the local points and diffused into the blood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central neuroendocrine immune network is activated to regulate the target organs. Taken together the gener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re fulfilled by multiple targets of steady state regulation. The changes of HPA and HPO in local acupoints and central nerve system will be analyzed by employ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and western blot. Furthermore the changes hormones, neurotransmitter and cytokine in the blood will be measured by ELISA after acupuncture therapy. All in all the general functions of acupoints are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local and central HPA and HPO to influence the target organs.
针灸对四百多种疾病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表明针灸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稳态系统发挥作用。与穴位特异性效应相比,针灸穴位产生非特异性(普适性)的稳态调节效应还没得到重视。而新近发现的皮肤中脑-皮轴系统(皮肤具有与中枢相似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对直接作用于皮肤的针灸疗法带来了创新性研究领域。本研究从脑-皮轴切入,以穴位始动—脑-皮轴系统响应—靶器官效应为主线,拟阐明针灸通过调节穴位局部HPA和HPO轴释放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同时激活中枢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靶器官,完成针灸效应的多靶点、多环节的稳态调节。采用酶联免疫、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及基因敲除等技术观察针灸引起的穴位皮肤及中枢HPA、HPO轴的改变,分析针灸穴位效应的始动机制,比较针灸后血液中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改变,从穴位—脑-皮轴系统—靶器官效应三个层次揭示穴位针灸引起的普适性调节效应及其机制。

结项摘要

以往我们重视穴位特异性研究,证明穴位通过节段性和全身性的神经调节完成对靶器官的特异性调节。但是国外大量的浅刺对照有效的临床报告,对穴位特异性提出质疑,提示我们穴位还有非特异性的局部和全身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聚焦于此。近十年形成的脑皮轴的理论,为穴位功能的广泛性研究奠定了基础。脑皮轴是指皮肤具有与中枢相似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即皮肤的HPA轴。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 针灸刺激激活穴位局部和全身的脑-皮轴发挥广谱的调节效应:电针足三里(ST36)可引起穴位局部HPA相关激素显著升高;热灸刺激ST36主要引起血液中HPA相关激素的显著升高。电针合谷(LI4)可引起穴位局部HPA相关激素的增加,热灸LI4引起血浆中HPA轴相关激素的表达增加。2. 针灸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神经肽-肥大细胞的组织细胞化学变化:电针、热灸以及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不同穴位均可引起穴位局部神经肽SP和CGRP的表达增加,肥大细胞聚集脱颗粒,释放5-HT和组织胺(HA)。TRPV1敲除后这一反应明显下降。3. 针灸刺激对穴位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的影响:电针和热灸刺激ST36可分别引起穴位局部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改变,针刺后局部细胞因子增高,可能是由于局部微小的刺激仅引起局限性的的炎症和抗炎免疫有关,而热灸激活的感受器范围相对较大,引起大面积的神经-血管反应,血液中的细胞因子增加比针刺明显。这种变化可以解释临床上针和灸的不同治疗作用。也是穴位广泛性作用的一种体现。4.针灸穴位对HPO轴的调节:针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Kupperman症状评分,增加E2含量。针刺可以显著改善PCOS的临床症状,针刺治疗后血清FSH,LH明显改善,LH/FSH值均极显著下降。本课题的结果表明:电针或热灸刺激对于穴位局部及全身HPA轴HPO轴,释放神经肽,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发挥穴位局部和全身的广泛性调节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Impact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DOI:
    10.13703/j.0255-2930.2016.06.009
  • 发表时间:
    2016-06-12
  • 期刊:
    Zhongguo zhen jiu =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Jin, Chunlan;Pang, Ran;Zhao, Jiping
  • 通讯作者:
    Zhao, Jiping
穴位的本态:穴位组织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针灸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景向红;白万柱;朱兵;喻晓春
  • 通讯作者:
    喻晓春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
  • DOI:
    10.13703/j.0255-2930.2018.01.01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针灸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豪斌;景向红;王莹莹;郭浪涛;李玲;杨金生
  • 通讯作者:
    杨金生
Activation of hippocampal MEK1 contributes to the cumulativ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neuropathic pain rats.
海马 MEK1 的激活有助于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累积镇痛作用
  • DOI:
    10.1186/s12906-016-1508-z
  • 发表时间:
    2016-12-15
  • 期刊: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Gao YH;Li CW;Wang JY;Kan Y;Tan LH;Jing XH;Liu JL
  • 通讯作者:
    Liu JL
Distinct roles of ASIC3 and TRPV1 receptors in electroacupuncture-induced segmental and systemic analgesia
ASIC3和TRPV1受体在电针诱导节段性和全身性镇痛中的不同作用
  • DOI:
    10.1007/s11684-016-0482-7
  • 发表时间:
    2016-12-01
  • 期刊:
    FRONTIERS OF MEDICINE
  • 影响因子:
    8.1
  • 作者:
    Xin, Juanjuan;Su, Yangshuai;Zhu, Bing
  • 通讯作者:
    Zhu, B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合谷”穴区相关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针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哈丽娟;崔晶晶;王富春;景向红;白万柱
  • 通讯作者:
    白万柱
月经性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璐;孙馥箐;赵洛鹏;景向红;李彬
  • 通讯作者:
    李彬
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热痛阈作用的临床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雅杰;刘璐;景向红;王麟鹏
  • 通讯作者:
    王麟鹏
P物质在大鼠“三阴交”穴区相关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中的表达
  • DOI:
    10.13702/j.1000-0607.2015.06.004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针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坤;徐东升;崔晶晶;张知云;景向红;白万柱
  • 通讯作者:
    白万柱
血清素阳性细胞在大鼠“内庭”“足三里”“伏兔”穴区皮肤组织中的分布
  • DOI:
    10.13702/j.1000-0607.19000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针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崔晶晶;王慧;徐东升;佘琛;王佳;吴爽;景向红;喻晓春;白万柱
  • 通讯作者:
    白万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景向红的其他基金

不同针刺信号和痛觉信息在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整合:局部和远端镇痛
  • 批准号:
    8213012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92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激活穴位局部不同神经传入的镇痛抗炎效应及机制
  • 批准号:
    81973964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性与局部组织和刺激方法关系研究
  • 批准号:
    81673884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穴位敏化对痛觉和内脏运动调节效应及其感受器机制
  • 批准号:
    81173205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穴位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0873241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与内脏病变相关穴位的组织细胞化学特性研究
  • 批准号:
    30672593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