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对纳米颗粒植物生物效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125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As nanotechnology enters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into agriculture, release of nanomaterials to environment is inevitable with unknown and unexpecte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Based on the reciprocal characteristic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we therefore, postulate that AMF can influence the nanoparticle effects on plant system. For such a purpose, we will firstly investigate effects of five typical nanoparticles on soil AMF diversity, then compare the mycorrhizal and non-mycorrhizal wheat in sterilized and natural soil under different nanoparticles with content gradients, and finally try to reveal the molecular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AMF influencing nanoparticle effect on plant system by comparative genomics. This information not only is of great help towards a real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nanoparticle effect on plant system, but also guides us for a better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随着纳米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纳米颗粒对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影响愈来愈受重视。鉴于土壤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宿主植物的共生特性及对宿主植物的调控功能,我们推测AMF会影响纳米颗粒的植物生物效应。本项目拟以玉米为供试宿主材料,研究5种典型纳米颗粒对土壤AMF群落和菌根化玉米的影响,明确纳米颗粒的植物生物效应;进一步通过灭菌、不灭菌土壤种植玉米,比较菌根化和非菌根化玉米在纳米颗粒植物生物效应上的差异,明确AMF对纳米颗粒植物生物效应的影响;最后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AMF对纳米颗粒植物生物效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本项目的实施可为更全面地评价纳米颗粒的植物生物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纳米材料的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实际指导。

结项摘要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使用,纳米颗粒的环境生态效应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大多基于植物或微生物进行,鉴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特别是与共生微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系统评价纳米颗粒的生态效应时有必要将植物和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丛枝菌根(AM)真菌是土壤微生物中一类重要的共生真菌,可与陆地上90%的植物建立互惠共生关系。它能增加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改变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增强植物对污染胁迫的抗性。但AM真菌对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的影响及对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我们模拟了不同污染水平的土壤,发现AgNPs和Fe3O4NPs分异了AM真菌群落结构,抑制了其生长并破坏了其生态功能,且效应随纳米浓度增大而变大,但是Glomus相对丰度的增加表现出部分物种对该两种纳米材料具有一定抗性。我们进一步通过接种Glomus caledonium 90036,发现菌根化能够影响纳米生物效应。接种AM真菌可缓解AgNPs和Fe3O4NPs对宿主植物的毒害作用,且不同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不同。AM真菌减少了玉米植株对AgNPs的吸收,而降低了Fe3O4NPs向玉米植株地上部的转运。此外,接种AM真菌促进了宿主向土壤碳的输入,进而削弱了AgNPs和Fe3O4NPs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效应,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通过RNA-seq和反转录定量PCR,在转录组水平上探讨了AM真菌的调控机制。接种AM真菌诱导了植物的系统抗性,如上调降解变性蛋白的肽酶、金属分室化和囊泡运输和参与不饱和脂肪酸、萜类化合物、类黄酮等合成及柠檬烯和蒎烯降解等相关过程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了玉米系统防御性能。本项目研究表明虽然纳米材料进入土壤后会影响AM真菌群落,但是AM真菌可以通过直接激活宿主防御系统和间接缓解纳米微生物毒性效应两种途径,以达到帮助宿主植物抵抗纳米毒性的效果。该认知有助于全面评价纳米材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ilver nanoparticles deteriorate the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maize (Zea mays L.)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 soil microcosm study
银纳米颗粒恶化玉米(Zea mays L.)和丛枝菌根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微观世界研究
  • DOI:
    10.1016/j.apsoil.2017.04.011
  • 发表时间:
    2017-10-01
  • 期刊:
    APPLIED SOIL ECOLOGY
  • 影响因子:
    4.8
  • 作者:
    Cao, Jiling;Feng, Youzhi;Lin, Xiangui
  • 通讯作者:
    Lin, Xiangui
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deteriorate the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plant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恶化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DOI:
    10.1007/s11368-016-1561-8
  • 发表时间:
    2017-03-01
  • 期刊: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Cao, Jiling;Feng, Youzhi;Xie, Xinqiao
  • 通讯作者:
    Xie, Xinqiao
Bioremediation of Wastewater by Iron Oxide-Biochar Nanocomposites Loaded with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负载光合细菌的氧化铁-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对废水的生物修复
  • DOI:
    10.3389/fmicb.2017.0082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He S;Zhong L;Duan J;Feng Y;Yang B;Yang L
  • 通讯作者:
    Yang L
Different responses of soil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y to silver an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对银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不同反应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5.12.055
  • 发表时间:
    2016-03-01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He, Shiying;Feng, Youzhi;Yang, Linzhang
  • 通讯作者:
    Yang, Linzhang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on Bacteri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ic Soils
丛枝菌根真菌减轻氧化铁纳米粒子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负面影响
  • DOI:
    10.3389/fenvs.2016.00010
  • 发表时间:
    2016-01-01
  • 期刊: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Cao, Jiling;Feng, Youzhi;Wang, Junhua
  • 通讯作者:
    Wang, Junhu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纳米磁性氧化铁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19.0502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际玲;冯有智;林先贵
  • 通讯作者:
    林先贵
丛枝菌根真菌对污染土壤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先贵;王发园
  • 通讯作者:
    王发园
几种生态环境中AM真菌多样性比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23(12):2666-2671,2003年12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发园;刘润进;林先贵;周健民
  • 通讯作者:
    周健民
冶炼企业周边农田土壤的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细菌群落效应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先贵;朱清禾;曾军;丁庆旻
  • 通讯作者:
    丁庆旻
我国8个典型水稻土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的空间分异特征
  •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12.002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微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俎千惠;王保战;郑燕;贾仲君;林先贵;冯有智
  • 通讯作者:
    冯有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林先贵的其他基金

有机肥施用下我国华北平原潮土细菌群落进化演替的驱动机制规律研究
  • 批准号:
    41771294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期施有机肥潮土中芽孢杆菌的群落演替规律及其功能研究
  • 批准号:
    41071168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功能变化
  • 批准号:
    40771202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4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气CO2浓度升高下作物秸秆降解过程及微生物学机理
  • 批准号:
    40571156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功能变化
  • 批准号:
    40271066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