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结构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87203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0812.实验固体力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Carbon nanotubes (CNTs at micro scale) are ultra-strong materials known at present.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CNT fibers and bundles or composite materials is thus far less than that of a single CNT. The emergence of ultra-long CNTs (over the millimeters) provides a new way to explore such deteriorated mechanism. The project will first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mechanical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to the sample which has a large slenderness ratio (radial at nano scale and the length over the millimeters) based on SEM and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olve the key problems of large field of view in imaging, sample visualization in testing and manipulating, and load sensing independent of the microscopic images. Then, the elastic-plastic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properties of ultra-long carbon tube and its fiber bundles will be measured directly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interwall and intertube sliding and load transferring,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geometry and de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long CNTs and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s. Secondly, the deformation processes of reinforcing phase and matrix phase will be measured in-situ for nano-reinforced composites, and the interface stress transfer, bonding and fracture behaviors will also be analyzed. Finally, the testing system will b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ultra-long CNTs and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will also be studied in this project.
碳纳米管(长度微米量级)是目前已知的超强一维材料,但由其制成的纳米纤维或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其自身的力学性能相比差距较大。而超长碳纳米管(毫米量级)的出现为探索这一劣化机理提供了新途径。课题首先针对超长碳纳米管所具有的巨大长细比(径向纳米尺度,长度超过毫米),发展SEM和光学显微环境下的力学测量方法和系统,解决测量中的大视场、试样可视化、以及不依赖显微图像的载荷测量等关键问题。然后,通过直接测量超长碳管及其纤维束,获得其弹塑性参数与断裂性能,进而揭示纤维束中管间/管壁间的滑移与载荷传递机理,探索几何结构和缺陷对超长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其次,针对纳米增强复合材料,原位测量增强相和基体相的变形过程、分析界面应力传递、粘结与断裂行为。最后,应用研制的检测系统,完成超长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结构室温下疲劳性能测量;通过施加环境温度,研究其在温度升高时弹性、塑性与断裂力学性能。

结项摘要

超长碳纳米管/束的制备为人们进一步增强一维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结构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超长碳纳米管/束巨大的比表面积、长细比等对其力学性能的测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项目开展了新测量技术和系统研制,并对超长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如下主要的创新研究成果:1)研制了适合光学和扫描显微平台的具有不同加热环境的微纳米尺度材料测量系统,解决了SEM和OM环境中微小尺度试件在1000摄氏度范围的高温力学性能测量问题,可实现长度从亚微米到毫米量级材料的原位力学性能测量。2)通过对超长一维结构的可视化处理,首次实现了大于10e6细长比的超长碳纳米管/束的原位实时单调和循环加载实验,获得了超长碳纳米管的模量、强度等基本力学参数,以及超长碳纳米管的高温拉伸与疲劳性能;结合理论和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具有超强力学性能的机理,以及超长碳纳米管的弯曲、残余应力、温度等对其强度的影响机制。3)首次完成了毫米级纳米管中管壁间滑移阻力的测量,揭示了其管壁间摩擦、超润滑和载荷传递机制,给出了这些性质和碳纳米管的几何参数与结构、手性、表面共度等特性的关系。4)完成了含缺陷超长碳纳米管的拉伸断裂实验及数值模拟,揭示了辐照缺陷的产生机制及其对超长碳纳米管强韧性的影响,建立了碳纳米管强度与缺陷尺寸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断裂力学理论在纳米尺度的适用性以及适用下限。5)首次应用水平超取向碳纳米管研发了一种纳米管薄膜胶带,并通过其黏附界面强度的高温实验,发现其从室温至1000摄氏度可提供理想的范德华界面接触,生高达1.1N/μg 的比粘合强度。6)建立了小变形条件下动态物体的扫描成像方程,成功地恢复了由于物体动态变形造成的图像畸变,提出了扫描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以应用SEM畸变显微图像直接计算物体的位移、应变、速度和应变率参数。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2)
Tensile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multicellular Bacillus subtilis fibers
单个多细胞枯草芽孢杆菌纤维的拉伸性能
  • DOI:
    10.1007/s11433-019-9393-x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Ye Xuan;Wang Tao;Zhuang Zhuo;Li Xide
  • 通讯作者:
    Li Xid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of materials and devices at micro- and nano-scale by optical methods: A review
用光学方法测量微米和纳米尺度材料和器件的机械性能:综述
  • DOI:
    10.1016/j.optlaseng.2021.106853
  • 发表时间:
    2021-10-24
  • 期刊: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u,Mengxiong;Li,Xide
  • 通讯作者:
    Li,Xide
扫描显微环境下电流加热试件时的温度控制
  • DOI:
    10.7520/1001-4888-19-12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实验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星植;李喜德
  • 通讯作者:
    李喜德
In-situ dwell-fatigue fracture experiment and CPFE simulation of SLM AlSi10Mg alloy at high temperature
SLM AlSi10Mg合金高温原位驻留疲劳断裂实验及CPFE模拟
  • DOI:
    10.1007/s10704-022-00647-x
  • 发表时间:
    2022-05
  • 期刊:
    Int J Fract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en Wang;Chong Zhao;Jie Wang;Wenwang Wu;Xide Li
  • 通讯作者:
    Xide Li
Creep–fatigue interaction behavior of nickel-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at high temperature by in-situ SEM observation
原位SEM观察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蠕变疲劳相互作用行为
  • DOI:
    10.1016/j.ijfatigue.2020.105879
  • 发表时间:
    2020-12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 影响因子:
    6
  • 作者:
    Zhen Wang;Wenwang Wu;Jiecun Liang;Xide Li
  • 通讯作者:
    Xide L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低速冲击下蜂窝铝板的表面变形检测及其吸能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实验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刚;李喜德
  • 通讯作者:
    李喜德
Ni-Cr- Cu三元合金电极制备及其析氢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喜德;曹德华;冯新东;张绰;邹浩然;李彬;李菊英;熊烈强;郑晓;杨军胜
  • 通讯作者:
    杨军胜
音叉探针的动态传感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喜德;高峰利
  • 通讯作者:
    高峰利
散斑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v 40, n 5, p245-251, 2004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喜德
  • 通讯作者:
    李喜德
Cr含量对NiCrMoCu多孔材料的影响及其造孔机理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喜德;刘羽祚;李彬;李菊英;熊烈强;郑晓;杨军胜
  • 通讯作者:
    杨军胜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喜德的其他基金

微纳米尺度材料变形与断裂性能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12172190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纳米尺度材料变形与断裂性能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1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扫描显微环境下高温变形原位测量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批准号:
    11632010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3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微米至亚微米尺度动态力学性能检测技术及系统研究
  • 批准号:
    11472151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16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纳米尺度材料力学性能测量系统研究
  • 批准号:
    11227202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多探针集成纳米力学检测技术与系统研究
  • 批准号:
    10972113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晶粒尺度的多晶材料变形实验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
  • 批准号:
    10572071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4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纳米散斑技术研究及其在MEMS器件和微电子封装中热失效问题的应用
  • 批准号:
    10372049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尺度物体动静态力学特性的显微相移电子散斑计量研究
  • 批准号:
    10072031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