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简化基因组捕获技术的开发及其在湍蛙属物种系统关系解析上的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87220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2.动物系统与分类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n recent years, animal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ies at small scale of evolution, such as within genus, among close-related species and intra-spec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such small evolutionary scales, traditional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es normally can not provide enough information to resolv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interested. Sequence capture and RAD-seq are two kinds of popula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ethods for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probes of sequence capture are very expensive, and the sequence capture method is generally suitable for higher-level phylogenetic stud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D-seq method is only applicable for shallow-scale questions, such as among close-related species and intra-species. Currently, there is a lack of a universal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ethod to stud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distantly related species within a genu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roject plans to use size-selected restriction fragments to generate home-made biotin probes, to develop a new simplified genome capture technology (we call it SIG capture). This method will become a new universal and inexpensive high-throughput method to resolv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distantly related species within a genus. In addition, our project will use the SIG capture method to stud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Amolops species of southeastern China, which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species validity, taxonomy, species group division of Amolops. We hope the SIG capture method will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future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small scale of evolution.
近年来,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越来越集中在属下、近缘种间以及种下的小尺度范围内。在这些进化尺度下,传统的线粒体与核基因分析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序列捕获与RAD-seq是近年来流行的两种高通量研究技术,但序列捕获的探针合成非常昂贵,且一般仅适用于高阶元的系统学研究,RAD-seq方法又只能在近缘种或种下水平应用,目前属内远缘物种间的系统关系研究目前缺少一种通用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拟通过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筛选与生物素杂交探针的扩增制备,开发一种新的简化基因组捕获技术(SIG capture),使其成为适用于属内远缘物种间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一种通用且经济的高通量研究方法。此外,本项目还拟利用SIG capture方法解析中国东南部湍蛙属物种间的系统关系,对其物种有效性、分类地位、种组划分等进行讨论,进一步证明SIG capture方法在解析属内远缘物种系统关系中的效能。

结项摘要

近年来,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越来越集中在属下、近缘种间以及种下的小尺度范围内。在这些进化尺度下,传统的线粒体与核基因分析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序列捕获与RAD-seq是近年来流行的两种高通量研究技术,但序列捕获的探针合成非常昂贵,且一般仅适用于高阶元的系统学研究,RAD-seq方法又只能在近缘种或种下水平应用,目前属内远缘物种间的系统关系研究目前缺少一种通用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本项目创新性地将传统AFLP分析中的扩增多态性片段制备成捕获探针,开发了一种新的简化基因组捕获技术(AFLP-Capture)。由于AFLP探针捕获的区域多为基因组非编码序列,进化速率高,这使AFLP-Capture非常适用于属内远缘物种间分子系统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南方22个已知湍蛙物种的70个样本进行了AFLP-Capture测序,构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湍蛙系统发育树,为湍蛙的分类研究和演化历史研究提供了框架与基础。此外,在本项目支持下,我们在自制捕获探针方向上进行了更多的探索,提出了自制混合PCR产物捕获探针进行杂交捕获的新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解析了鳞翅目凤蛾科系统发育关系并研究了其拟态进化历史。我们还用全外显子捕获技术对现生鼠兔的进化历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现生鼠兔“走出西藏”的起源与进化新假说,发现了全球气候变冷是鼠兔物种多样性产生的重要驱动因素,突显了青藏高原作为寒冷适应哺乳动物起源摇篮的作用。在其他进化研究方面,我们首次通过进化分析的方法对蝮蛇红外感知相关基因进行全基因组调查,鉴定出一大批蝮蛇红外视觉相关候选基因,为阐明蝮蛇高度敏感的红外视觉产生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观点。4年来,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共发表第一资助SCI论文6篇,分别发表在MBE(1篇)、MER(1篇)、MPE(2篇)、EE(1篇)、SR(1篇)上。总结来说,我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了项目所设定的全部研究目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multilocus analysis of Epicopeiidae (Lepidoptera, Geometroidea)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mimicry
对Epicopeiidae(鳞翅目、尺蛾总科)的多位点分析为它们的关系和拟态进化史提供了新的见解
  • DOI:
    10.1016/j.ympev.2020.10684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Zhang Yuan;Huang SiYao;Liang Dan;Wang HouShuai;Zhang Peng
  • 通讯作者:
    Zhang Peng
Sequence capture across large phylogenetic scales by using pooled PCR-generated baits: A case study of Lepidoptera
使用聚合 PCR 生成的诱饵进行大系统发育尺度的序列捕获:鳞翅目案例研究
  • DOI:
    10.1111/1755-0998.1302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7.7
  • 作者:
    Zhang Yuan;Deng Shaohong;Liang Dan;Zhang Peng
  • 通讯作者:
    Zhang Pen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Chinese torrent frogs (Ranidae: Amolops) revealed by phylogenomic analyses of AFLP-Capture data
AFLP-Capture 数据的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了中国洪蛙(Ranidae:Amolops)的系统发育关系
  • DOI:
    10.1016/j.ympev.2020.106753
  • 发表时间:
    2020-05-01
  • 期刊: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Zeng, Zhaochi;Liang, Dan;Zhang, Peng
  • 通讯作者:
    Zhang, Peng
Out of Tibet: Genomic Perspectives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Extant Pikas
走出西藏:现存鼠兔进化史的基因组视角
  • DOI:
    10.1093/molbev/msaa02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 影响因子:
    10.7
  • 作者:
    Wang XiaoYun;Liang Dan;Jin Wei;Tang MingKun;Shalayiwu;Liu ShaoYing;Zhang Peng
  • 通讯作者:
    Zhang Peng
Sequence capture using AFLP-generated bait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high-throughput phylogenetic and phylogeographic analysis
使用 AFLP 生成的诱饵进行序列捕获:一种用于高通量系统发育和系统地理学分析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 DOI:
    10.1002/ece3.517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cology and Evolution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Li Jia Xuan;Zeng Zhao Chi;Wang Ying Yong;Liang Dan;Zhang Peng
  • 通讯作者:
    Zhang P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Al-4%Ag合金中Ag原子偏析的低温正电子湮没参数研究
  • DOI:
    10.11804/nuclphysrev.37.2020002
  • 发表时间:
    2021-03
  • 期刊:
    原子核物理评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聂聪;刘晓双;张鹏;刘贵仲;曹兴忠;王宝义;于润升
  • 通讯作者:
    于润升
基于OpenFOAM的周期性管内流动边界处理方法研究
  • DOI:
    10.13255/j.cnki.jusst.2017.03.00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鹏;凡凤仙
  • 通讯作者:
    凡凤仙
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研究
  •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1.014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钟彩虹;李大卫;韩飞;刘小莉;张鹏;黄宏文
  • 通讯作者:
    黄宏文
草原化荒漠区中间锦鸡儿灌丛土壤线虫群落
  •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42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草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承承;梅续芳;张鹏;王业林;王德凯;解李娜;马成仓
  • 通讯作者:
    马成仓
三属麦1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
  • DOI:
    10.13207/j.cnki.jnwafu.2017.08.01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石;刘易科;张鹏;黄文娣;李光军;武慧雯;裴春萍;马东方;方正武
  • 通讯作者:
    方正武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鹏的其他基金

基于基因组数据自动化分析为后生动物类群大规模开发扩增子捕获探针的实现
  • 批准号:
    3237047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和吸收谱联用原位研究PEDOT纳米杂化材料的控制合成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基于多基因分析的脊椎动物通用环境DNA metabarcoding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基于同步辐射掠入射X射线散射的聚合物杂化金纳米粒子溶液成膜过程研究
  • 批准号:
    11905306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无尾目两栖动物科级主干生命树的构建与生物地理学研究
  • 批准号:
    31672266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猕猴社会结构的量化研究
  • 批准号:
    31470456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多核基因标记的有尾目两栖动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
  • 批准号:
    31372172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海南猕猴群内冲突、和解及其社会稳定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31270442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眼镜蛇与版纳鱼螈Hox基因簇的解析与进化基因组学分析
  • 批准号:
    31172075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秦岭川金丝猴重层社会系统的研究
  • 批准号:
    31000175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