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金属核壳型结构颗粒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27604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3.传热传质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thermal conducting composites materials of carbon coated metal copper(aluminium) nano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are studied in this project. Combined traditional thermal conducting metal copper (aluminium) nanoparticles and carbon nanomaterials with low density, 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polymer composites materials of carbon coated metal nanoparticles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prepared. The composites have excellent dissipation and stability due to improve interface interaction of carbon layer with base materials. The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e network is formed by optimizing cooperation with nano-metal and nano carbon. The project will analyze the effect of nanosize of carbon coated metal nanoparticles on thermal conducting performance and their mechanism. The physics model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ng law about composites materials of nano carbon-metal particles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special thermal conducting process for nucleus-shell structure nanoparticles will b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effect of nanosize and interactional effect of interface between nanoparticles, carbon and metal, carbon and base materials. The thermal conducting law of composites materials is obtained, it will improve and develop thermal conductive theory of nanoscale substance.
本项目创新性地研究纳米碳-金属核壳型结构颗粒- - 碳包金属铜(铝)纳米颗粒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特性及其机理,将传统的导热铜、铝纳米金属与高导热和化学稳定,低密度纳米碳材料结合, 综合了各组分材料的优异性能,利用了碳层比金属粒子更好的形变能力改善与基体的界面作用,制备分稳性稳定性好的具有强化传热功能的碳包金属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以纳米碳和金属纳米粒子协同优化效应形成连续的有效的导热网络,实现对热量的高效率传递。本项目拟系统地分析不同纳米尺寸的纳米碳-金属导热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及其机理,建立基于纳米碳-金属复合材料导热规律的物理模型,研究其核壳型结构特殊的热传导内在过程,包括纳米碳颗粒间,碳与金属间界面,以及碳与基体介质的界面作用、纳米颗粒的尺度效应等方面,得出纳米碳-金属核壳型结构颗粒导热复合材料的热传导行为规律,完善和丰富纳米尺度介质的热传导理论。

结项摘要

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其散热依赖于热界面材料(导热复合材料)的高导热系数和导热效率,散热材料与电子元件两接触界面之间热接触状况是影响热传导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良好的界面接触材料,即便使用导热系数最高的散热材料,其散热效果也会倍减,所以热界面材料不仅要有较高的导热能力,同时还必须能够最大限度的赶走两界面间的空气,以提高整体散热效果。导热填料如金属铜、铝、铁、钴及其氧化物是性价比高的导热填料,但金属及其氧化物导热填料缺点是密度大,金属虽比其氧化物的导热系数高,但有耐腐蚀性差容易被氧化等缺点。纳米碳材料(纳米碳管、石墨烯、石墨烯微片)由于其超高的导热系数使其在热传递领域具有非常吸引人的研究价值,本项目提出:(1)将传统的铜等导热纳米金属与高导热和化学稳定,低密度纳米碳材料结合, 以同样具有高导热性能的纳米碳作为传递介质,克服金属粒子之间的硬接触和提高抗氧化性,以纳米碳和纳米金属粒子协同优化效应形成连续的导热网络,实现对热量的高效率传递同时有高的性价比。制备出的碳包钴纳米颗粒/硅树脂弹性体热界面材料,当填充量为24wt.%时,导热系数提高到1.64W/(m.K),比纯基体提高10倍;(2)提出将石墨烯与硅树脂复合制备极低填充量而又高导热性能的石墨烯/硅树脂热界面材料,当石墨烯填充量为1.5wt.%时,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高达2.758 W/(m.K),比纯硅脂基体提高了13倍。本项目制备出分散性稳定性好的具有强化传热功能的纳米碳复合导热填料及其聚合物复合热界面材料和纳米流体。系统地研究了纳米碳/金属核壳颗粒、石墨烯和石墨烯微片等新型的碳复合材料的导热特性及其机理和热传导规律,并提出提高其导热性能的有效途径,探讨了纳米碳/金属核壳颗粒在大功率LED灯散热和生物纳米流体上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EI收录论文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申请发明专利4件。获得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培养了10 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微波固相剥离制备石墨烯及其纳米流体的稳定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海燕;林锦;陈粤;王文广
  • 通讯作者:
    王文广
A Thermally Conductive Silica-gel-matrix Composite with Carbon-encapsulated Copper Nanoparticles as the Filler
碳包覆铜纳米粒子作为填料的导热硅胶基复合材料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Haiyan Zhang;Haoqun Hong;Hui Liu;Xiubin Zhang
  • 通讯作者:
    Xiubin Zhang
纳米碳包钴颗粒/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热界面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复合材料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邢羽雄;张海燕;林锦
  • 通讯作者:
    林锦
Core–shell structure carbon coated ferric oxide (Fe2O3@C) nanoparticles for supercapacitors with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核壳结构碳包覆氧化铁(Fe2O3@C)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DOI:
    10.1016/j.jallcom.2015.03.113
  • 发表时间:
    2015-08
  • 期刊: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影响因子:
    6.2
  • 作者:
    Liying Liu;Yannan Qian;Yunyong Li;Qingyu Li
  • 通讯作者:
    Qingyu Li
The effect of acid treatment on thermally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as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s
酸处理对热剥离氧化石墨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影响
  • DOI:
    10.1016/j.electacta.2014.06.112
  • 发表时间:
    2014-08
  • 期刊:
    Electrochimica Acta
  • 影响因子:
    6.6
  • 作者:
    Yipeng Ye;Yiming Chen;Chunhua He;Yuting Chen
  • 通讯作者:
    Yuting Che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南极磷虾贮藏过程中氟赋存形态转化与其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6.16.05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明秀;张海燕;王媛;顾润润;沈晓盛
  • 通讯作者:
    沈晓盛
轨道板中超声兰姆波传播的有限元计算和实验
  • DOI:
    10.11684/j.issn.1000-310x.2019.05.00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应用声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文发;孟翔震;张辉;范国鹏;张海燕;张玉洁
  • 通讯作者:
    张玉洁
高时间稳定性的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光子探测器
  • DOI:
    10.7498/aps.69.20191875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海燕;汪琳莉;吴琛怡;王煜蓉;杨雷;潘海峰;刘巧莉;郭霞;汤凯;张忠萍;吴光
  • 通讯作者:
    吴光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平滑肌CaM-MLCK信号通路的机制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钟子劭;张海燕;张望;何桂花;叶振昊;王静;黄穗平
  • 通讯作者:
    黄穗平
两个算子乘积的一种广义逆序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洁;张海燕;吉国兴
  • 通讯作者:
    吉国兴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海燕的其他基金

基于高导热,高化学稳定,低密度纳米碳热界面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热性能研究
  • 批准号:
    20971027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碳包纳米晶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 批准号:
    50372013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电子自旋共振分析技术在一维纳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批准号:
    20271014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