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断层相互作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401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1.物理大地测量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in central China hosts many large active fault, frequent major earthquakes and potential seismic hazards. Study of current behavior of these fault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major faults in this region. It will be built on the ENVISAT ASAR data for 8 years (2003-2010) and improved PSInSAR technology with high accurac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The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features of deformation patterns, temporal evolution processes, and interaction of these fault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 to earthquakes in surrounding regions. It also includes kinematic and dynamic analyses of the faults, estimation of possible areas of strain accumul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evidence for assessment of future seismic risks in this region. The specific work includes: using existing 106 corner reflectors to perform phase error correction on time series interferograms, improving the Routine PSInSAR processing method, acquisition of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images of current deformation of faul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fields and relation to earthquakes, calculation of lock depths, slip rates at depth and variations of Coulomb stress of the faults, determination of possible places with strain accumulation, and providing evidence for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activity trends and seismic hazards in the future of this region.
南北地震带北段大型活动断裂发育,历史巨震多发,潜在地震危险性很大。因此研究该区域断层现今活动习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防震减灾现实需求。本项目拟以南北地震带北段的主要活动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PSInSAR技术,利用连续8年的ENVISAT/ASAR数据,研究该区域主要断裂带的现今地壳形变场空间分布格局、时间变化过程、相互作用及与周边地震的关系;并进行断层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探索可能的应力应变积累区域,为南北地震带北段地震危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已布设的106个角反射器对时序干涉图进行相位误差校正,改善常规PSInSAR处理方法;获取各断裂带现今地壳形变场时空动态演化图像,定量分析形变场特征及与周边地震的关系;计算断裂带闭锁深度、深部滑动速率及库伦应力变化情况,圈定未来应力积累区域的可能地点;对该区地震活动趋势和强震危险性给出可靠分析结果。

结项摘要

南北地震带北段是我国的主要地震活动区,历史巨震多发,现代强震密集,因此精细研究该区域断层现今运动变形特征,准确评估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防震减灾现实意义。本项目利用2003-2010年大量ENVISAT/ASAR数据及前期布设于断裂带附近的96个人工角反射器,辅以区域性GPS数据和跨断层水准剖面数据,对该区域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精细定量研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完成了布设在海原-六盘山、西秦岭断裂带96个人工角反射器(CR)的影像特征及相位特征分析研究,得出CR具有高出背景几十倍的高亮散射强度和稳定相位特性,易于识别,利于提高观测精度;(2)完成了PSInSAR技术改进研究,实现了CR、PS联合解算算法模型,并在本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和验证;(3)提取了海原-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2003-2010的平均形变速率场及累计位移变化序列,显示出海原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在5-6mm/yr,断裂带沿线有局部显著形变区域,经野外考察证实是煤矿开采沉陷;六盘山断裂带整体表现为凹字型形变场形态,即断层附近形变速率明显小于断层远场区,意味着该断裂处于强烈闭锁状态;西秦岭北缘断裂形变速率在~4.4 mm/yr,沿断裂走向变化不明显;海原、六盘山、西秦岭三条断裂在2003-2010年的累积形变时间序列均显示出在2008年前后有明显变化,在2007年后相对形变幅度明显增大,这可能意味着汶川地震的影响。(4)完成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闭锁程度、滑动亏损及应力应变积累状态反演研究和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发生1920年海原地震的侠义海原断裂闭锁深度仅在~5km ,可能仍处于震后调整阶段,未来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其以西的老虎山、毛毛上、金强河断裂段及东端的六盘山断裂闭锁深度大,滑动亏损大,有利于应变能积累,这些段落的未来地震危险值得关注。(5)对项目执行期间发生的4次强震进行了InSAR观测研究,获得关于这些地震同震变形和震源断层破裂特征的新认识。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Triggered slip on a back reverse fault in the Mw6.8 2013 Lushan, China earthquake revealed by joint inversion of local strong motion accelerograms and geodetic measurements
局部强震加速度图和大地测量联合反演揭示2013年中国芦山Mw6.8地震后逆断层上的触发滑移
  • DOI:
    10.1016/j.tecto.2016.01.03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Zhang Guohong;Eric Hetl;Xinjian Shan;Martin Vallee;Yingfeng Zhang;Chunyan Qu
  • 通讯作者:
    Chunyan Qu
Locking degree and slip rate deficit distribution on MHT fault before 2015 Nepal M-w 7.9 earthquake
2015年尼泊尔M-w 7.9地震前MHT断层锁定度及滑移率亏缺分布
  • DOI:
    10.1016/j.jseaes.2016.01.01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Li Yanchuan;Song Xiaogang;Shan Xinjian;Qu Chunyan;Wang Zhenjie
  • 通讯作者:
    Wang Zhenjie
Deformation of the Haiyuan-Liupanshan fault zone inferred from the denser GPS observations
GPS密集观测推断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变形
  • DOI:
    10.1007/s11589-015-0134-z
  • 发表时间:
    2015-12
  • 期刊:
    Earthquake Science
  • 影响因子:
    1.2
  • 作者:
    Yanchuan Li;ChunyanQu;Xinjian Shan;Xiaogang Song;Guohong Zhang;Weijun Gan
  • 通讯作者:
    Weijun Gan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SAR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Fault Motion Sense, Fault Strike, and Ascending/Descending Modes
  • DOI:
    10.1111/1755-6724.13065
  • 发表时间:
    2017-02
  • 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 English Editio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C. Qu;X. Shan;Dezheng Zhao;Guohong Zhang;Xiaogang Song
  • 通讯作者:
    C. Qu;X. Shan;Dezheng Zhao;Guohong Zhang;Xiaogang Song
Coseismic deformation of the 2016 Taiwan Mw6.3 earthquake using InSAR data and source slip inversion
  • DOI:
    10.1016/j.jseaes.2017.08.027
  • 发表时间:
    2017-10
  •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C. Qu;Ronghu Zuo;X. Shan;Jyr‐Ching Hu;Guohong Zhang
  • 通讯作者:
    C. Qu;Ronghu Zuo;X. Shan;Jyr‐Ching Hu;Guohong Zh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的汶川地震动力学 二维自发破裂全周期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由佳;张国宏;张迎峰;单新建;屈春燕
  • 通讯作者:
    屈春燕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单新建;屈春燕;龚文瑜;赵德政;张迎峰;张国宏;宋小刚;刘云华;张桂芳
  • 通讯作者:
    张桂芳
汶川 M8 级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场观测与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小刚;单新建;屈春燕
  • 通讯作者:
    屈春燕
利用NOAA-16/FY-1C和ASAR数据纠正大气水汽对重轨星载D-INSAR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0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建华;单新建;张云华;谌华;屈春燕
  • 通讯作者:
    屈春燕
基于时序InSAR 的海原断裂带形变特征及运动学参数反演
  •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6.01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乔鑫;屈春燕;单新建;李彦川;朱传华
  • 通讯作者:
    朱传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屈春燕的其他基金

鄂尔多斯西缘不同类型断层运动变形特征及地震危险性InSAR高分辨率精细研究
  • 批准号:
    4237400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天祝地震空区及周边断层闭锁/蠕滑形变时空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时序InSAR精细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巴颜喀拉地块中部InSAR形变场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 批准号:
    41872229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监测长白山火山活动性
  • 批准号:
    40772106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1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