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颜喀拉地块中部InSAR形变场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222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Bayankala block is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sub-block in recent thirty years, but we have only limited insights into the featur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seismic risk about it due to harsh environment and scarcity of GPS observations in this region.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use the multi-track long-swath InSAR data and time series InSAR techniques to obtain large-range and high-precision crust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yankala block,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block regions and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difference and synergy of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boundary faults, and to probe possible interactivity between boundary faults. We will study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caused by 2001 Ms8.1 earthquake, and study on the attenuation mode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the event, analyze the rheological structures at depth. Based on large-scale dense InSAR data and interseismic crustal deformation model, we will conduct kinematic and dynamic modelling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calculate the distribution images of shallow locking degree, deep slip rate and stress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on different boundary fault segments, and identify the fault patches where the danger of strong earthquakes may exist. Finally, we will give reliabl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esent crustal deformation, regiona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seism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seismic risk in the central Bayankala block, which will provide the cruci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seismic dynamics mechanism of the Bayankala block.
巴颜喀拉地块是近30年来我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次级块体,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稀少的地面观测台站严重制约了人们对该地区地壳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观测与认识。本项目拟利用多轨道时序InSAR技术,获取巴颜喀拉块体中部大范围、高精度、连续分布的地壳形变场演化序列,分析和认识不同块体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形变特征,定量研究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的差异性和协同性,探讨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对2001年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空间分布形态、时空演化过程及震后不同阶段的衰减模型和形变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区域流变结构;基于大范围密集InSAR数据和震间地壳形变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开展断层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反演块体边界断裂的深部滑动速率、闭锁耦合程度及应力应变积累状态分布,给出可能存在强震危险性的段落;对该区域现今构造变形,流变结构,孕震特性及未来地震危险性做出可靠分析判断,为深入认识巴颜喀拉地块现今构造变形与动力学机制提供依据。

结项摘要

本项目利用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InSAR数据和稀疏GPS数据联合研究了巴彦块体中部2001年昆仑山Ms8.1大地震震后形变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以及2000 km长的整个东昆仑断裂带现今高分辨率三维形变场分布变化图像及其断层带闭锁蠕滑不均匀分布状态。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衰减模型及其与深部断层余滑和应力松弛的响应关系,以及东昆仑断裂带现今构造变形特征、分段活动性差异和不同段落的应变积累状态等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观测依据,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区域深部流变结构和运动学参数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利用2003-2010年5个降轨轨道的ENVISAT/ASAR数据,获得了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速率场及震后累积位移时间演化图像,揭示出昆仑山地震后10年尺度的震后形变场具有空间范围大、形变量级大以及跨断层非对称性分布的显著特征。(2)基于震后观测的GPS形变时间序列(2001-2002)及InSAR形变时间序列(2003-2010),模拟研究了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机制,震后联合模型表明应力驱动余滑和粘弹性松弛是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的主要机制,应力驱动余滑的形变贡献主要集中在震后前三年,而粘弹性松弛的形变贡献在整个观测时间段内都比较大。(3)利用新一代宽幅哨兵InSAR数据(2015-2020),获得了覆盖长约2000 km的整个东昆仑断裂带升降轨5年平均形变速率场,并融合GPS震间速率解算了大范围三维形变场,揭示了东昆仑断裂带整体构造变形特征及不同分段闭锁蠕滑的局部差异。(4)以高分辨率InSAR形变数据及三维形变场为约束,采用二维/三维地壳形变模型和顾及误差分布的贝叶斯反演方法,约束主干和次级断裂的闭锁深度、滑动速率等运动学参数,反演研究了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的应变积累状态及其与断层几何结构、历史地震活动的关系,为精细评估该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elaxation of Tibetan Lower Crust and Afterslip Driven by the 2001 Mw7.8 Kokoxili, China, Earthquake Constrained by a Decade of Geodetic Measurements
2001年Mw7.8中国可可西里地震驱动的青藏高原下地壳松弛和余滑,受十年大地测量的制约
  • DOI:
    10.1029/2020jb021314
  • 发表时间:
    2021-03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Zhao Dezheng;Qu Chunyan;Burgmann Rol;Gong Wenyu;Shan Xinjian
  • 通讯作者:
    Shan Xinjian
2001年M_W7. 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观测、机制与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流变:认识与挑战
  • DOI:
    10.11939/jass.2021005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德政;屈春燕;单新建;张国宏;李彦川;龚文瑜;宋小刚
  • 通讯作者:
    宋小刚
InSAR 3-D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2015 Mw 7.8 Nepal Earthquake: Insights into Complex Fault Kinematics during the Event
2015 年尼泊尔 7.8 级地震的 InSAR 3 维同震位移场:深入了解事件期间的复杂断层运动学
  • DOI:
    10.3390/rs12233982
  • 发表时间:
    2020-12
  • 期刊:
    remote sensing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Chunyan Qu;Xin Qiao;Xinjian Shan;Dezheng Zhao;Lei Zhao;Wenyu Gong;Yanchuan Li
  • 通讯作者:
    Yanchuan Li
基于时序InSAR 的海原断裂带形变特征及运动学参数反演
  •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9.06.01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乔鑫;屈春燕;单新建;李彦川;朱传华
  • 通讯作者:
    朱传华
Large-scale Crustal Deformation, Slip-Rate Variation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Kunlun Fault (Tibet) from Sentinel-1 InSAR Observations (2015-2020)
Sentinel-1 InSAR 观测(2015-2020 年)昆仑断层(西藏)沿线的大规模地壳变形、滑移率变化和应变分布
  • DOI:
    10.5281/zenodo.5703729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CERN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 Zenodo
  • 影响因子:
    --
  • 作者:
    Dezheng Zhao;Chunyan Qu;Rol;Bürgmann;Wenyu Gong;Xinjian Shan;Xin Qiao;Lei Zhao;Han Chen;Lian Liu
  • 通讯作者:
    Lian Li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的汶川地震动力学 二维自发破裂全周期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由佳;张国宏;张迎峰;单新建;屈春燕
  • 通讯作者:
    屈春燕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单新建;屈春燕;龚文瑜;赵德政;张迎峰;张国宏;宋小刚;刘云华;张桂芳
  • 通讯作者:
    张桂芳
利用NOAA-16/FY-1C和ASAR数据纠正大气水汽对重轨星载D-INSAR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0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建华;单新建;张云华;谌华;屈春燕
  • 通讯作者:
    屈春燕
汶川 M8 级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场观测与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小刚;单新建;屈春燕
  • 通讯作者:
    屈春燕
基于InSAR与GPS观测的汶川同震垂直形变场的获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屈春燕;郭利民;张国宏;宋小刚;张桂芳;温少妍;汪池升;徐小波;刘云华
  • 通讯作者:
    刘云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屈春燕的其他基金

鄂尔多斯西缘不同类型断层运动变形特征及地震危险性InSAR高分辨率精细研究
  • 批准号:
    4237400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天祝地震空区及周边断层闭锁/蠕滑形变时空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时序InSAR精细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天祝地震空区及周边断层闭锁/蠕滑形变时空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时序InSAR精细研究
  • 批准号:
    42174009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断层相互作用研究
  • 批准号:
    41374015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监测长白山火山活动性
  • 批准号:
    40772106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1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