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膨胀高导热镁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调控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77108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102.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Magnesium alloys have v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mak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LED heat- radiator. For used in heat conducting or radiating, not only magnesium alloys are needed for their light weight, but also they should have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However, the magnesium alloys that nowadays can be used in engineering hav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igh CTE, and can not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industry for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ow CT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roposal, the studies on design priciples of this kind of alloys,intraduction of second phases or multi-phases of compounds with low CTE, and preparation with melting method have been proposed. The studies on preparation and forming technologies of Mg alloys are unified in this research,and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Mg alloys with melt treatment and different casting forming processes will be investigated. Mechanism of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rmal properties of Mg alloys with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the relationships of micro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ill be deeply studied. Thereby the regulation principal and methods for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Mg alloys will be obtained, which will be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s for preparation and foming technology of new kind of Mg alloys. This reseach will be propitiou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Mg alloys in some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in LED lighting devices, aerospace and electric vehicles.
镁合金在LED散热器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作为导热、散热部件,不仅利用镁合金的轻量化,也需要镁合金具有高导热和低热膨胀性能。然而目前能够工程化应用的镁合金的热导率偏低、膨胀性大,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同时兼具低膨胀和高导热性能的要求。本申请提出研究该类镁合金的成分设计及制备原理,并提出在组织中引入低膨胀性的第二相或多相织构,大幅降低膨胀系数。项目利用熔炼方法制备镁合金材料,并将镁合金的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进行一体化研究,探索利用熔体处理及不同的铸造成形工艺调控微观组织及热物理性能的方法。研究后续热处理工艺调控热物理性能的机理,并对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的关系进行深入解析研究,从而获得该类镁合金的设计原理、组织与热物理性能的调控原理及方法,为新型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成形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本项目有利于促进镁合金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如LED照明器件、航空航天及电动汽车等领域。

结项摘要

镁合金在LED散热器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作为导热、散热部件,不仅利用镁合金的轻量化,也需要镁合金具有高导热和低热膨胀性能。然而目前能够工程化应用的镁合金的热导率偏低、膨胀性大,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同时兼具低膨胀和高导热性能的要求。本项目通过研究该类镁合金的成分设计及制备原理,并通过在组织中引入低膨胀性的第二相或多相织构,构成新型镁合金或镁基复合材料,大幅降低膨胀系数的同时具有高的热导率。项目利用熔炼方法制备出4类镁合金材料,即Mg-Si与Mg-Si-Ca合金、SiCP/Mg镁基复合材料与混杂增强型(SiCP +Mg2Si)/Mg镁基复合材料、BN/Mg镁基复合材料与混杂增强型(BN +LPSO)/Mg镁基复合材料、Mg-Zn-Cu-Zr镁合金。四类材料都各具特点,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其中,混杂增强的(10 vol% SiCP +10 vol% Mg2Si)/Mg复合材料的综合热物理性能较好,热导率可达132.42 W/(m·K),而在20-100℃热膨胀系数18.95×10-6/K,比纯镁的热膨胀系数降低了27%;Mg-5Zn-2.5Cu-0.4Zr镁合金的热导率高,时效处理后达到135.54W/(m·K),而热膨胀系数为21.08×10-6 K-1,相比纯镁下降了18.9%。.将镁合金的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进行一体化研究,建立了利用熔体处理及不同的铸造成形工艺调控微观组织及热物理性能的方法。探明了熔体超声处理、重力铸造及挤压铸造对镁合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后续热处理工艺调控热物理性能的机理,并对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的关系进行深入解析研究,从而获得该类镁合金的设计原理、组织与热物理性能的调控原理及方法,为新型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成形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本项目有利于促进镁合金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如LED照明器件、航空航天及电动汽车等领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3)
A novel continuous squeeze casting-extrusion process for grain refinement and property improvement in AZ31 alloy
一种细化AZ31合金晶粒和改善性能的新型连续挤压铸造-挤压工艺
  • DOI:
    10.1016/j.msea.2021.140942
  • 发表时间:
    2021-02
  • 期刊: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Zhao Dijia;Lu Shulin;Li Jianyu;Guo Wei;Wu Shusen
  • 通讯作者:
    Wu Shusen
Effects of Si content and Ca modific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expansion property of Mg-Si alloys
Si含量和Ca变质对Mg-Si合金显微组织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 DOI:
    10.1016/j.matchemphys.2020.12326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Guo Tian;Wu Shusen;Zhou Xiong;Lu Shulin;Xia Lanqing
  • 通讯作者:
    Xia Lanqing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BN and LPSO Hybrid Reinforced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
BN和LPSO杂化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
  • DOI:
    10.4028/www.scientific.net/msf.1035.900
  • 发表时间:
    2021-06
  • 期刊: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anqing Xia;Shusen Wu;Chen Li;Wei Guo;Shulin Lü
  • 通讯作者:
    Shulin Lü
Mg-Si二元合金热膨胀性能及Ca添加影响的研究
  • DOI:
    10.15980/j.tzzz.2019.06.028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田;周雄;吴树森;杨雄;吕书林;李建宇
  • 通讯作者:
    李建宇
Vari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W61 Magnesium Alloy Solidified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s
不同压力凝固ZW61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 DOI:
    10.4028/www.scientific.net/ssp.327.3
  • 发表时间:
    2022-01
  • 期刊:
    Solid State Phenomen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husen Wu;Xiaogang Fang;Shulin Lü;Longfei Liu;Wei Guo
  • 通讯作者:
    Wei Gu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UPPA:面向异构众核系统的统一并行编程架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计算机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树森;董小社;王宇菲;王龙翔;朱正东
  • 通讯作者:
    朱正东
超声对纳米SiC_p增强A356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
  • DOI:
    10.15980/j.tzzz.2019.04.02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渡;胡坤;吴树森;吕书林;刘建平
  • 通讯作者:
    刘建平
流变挤压铸造Mg-6Zn-3RE-1.4Y镁合金的组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树森;赵立;吕书林;安萍
  • 通讯作者:
    安萍
高能超声波制备铝合金半固态浆料技术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树森;毛有武;安萍;赵君文;万里
  • 通讯作者:
    万里
半固态流变压铸Al-20%Si合金充型能力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0
  • 期刊:
    铸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钟鼓;吴树森;万里;秦斌
  • 通讯作者:
    秦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吴树森的其他基金

铝熔体中纳米SiC的超声辅助分散及压力成形均匀分布调控机制
  • 批准号:
    51574129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稀土镁合金的超声制浆及其高压流变成形下的非平衡组织控制
  • 批准号:
    51275183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能超声制备半固态浆料的机理及其直接流变铸造成形能力研究
  • 批准号:
    50775086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