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优化多部位起搏参数改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67168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2703.超声医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is the IA ind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Whereas one-third of patients do not obtain any clinical improvement after conventional single left ventricular electrode CRT. Our previous studies found that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can provide new parameters for improving conventional CRT response. Left ventricular multipoint pacing(LVMPP)has 4 electrodes and is able to deliver multiple sites pacing with varying intraventricular and interventricular delays. It can further reduce cardiac dyssynchrony and improve hemodynamics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CRT. However which vector selection of LVMPP is optimal and how to define the best configuration, and whether LVMPP can improve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remain unknown. Therefore, 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we aim to optimize LVMPP configuration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ctor selections on cardiac function, synchronization and serum N-terminal prohormon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VMPP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This will establish new echocardiographic methods and parameters for optimal vector selection of LVMPP, and offer benefit for CRT nonresponders.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IA类适应证,但是30%患者对常规左室单极起搏CRT无效。前期研究表明,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显像能够为提高常规CRT疗效提供有效的新参数。左室多部位起搏(left ventricular multipoint pacing,LVMPP)是刚刚兴起的新技术,它通过增加左室起搏部位,消除心室收缩失同步,改善常规CRT无效者的心功能。LVMPP有多种起搏部位和延迟时间的配置,用哪一种方法选择哪一种配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能否提高缺血性心衰的疗效,目前尚不清楚。本项目结合前期工作,应用无创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索超声优化LVMPP配置的方法,评价LVMPP不同配置对心脏同步性、心功能及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的影响,建立预测LVMPP效果的最佳超声方法及参数,明确LVMPP对缺血性心衰的价值,为进一步提高CRT疗效提供实验基础和临床信息。

结项摘要

我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残率均很高,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通过双心室起搏,改善心室间和心室内的收缩不同步,从而增加心输出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已经成为治疗难治性心衰的Ia类适应征,但是30%患者对常规左室单极起搏CRT无效。左室多部位起搏(left ventricular multipoint pacing,LVMPP)是刚刚兴起的新技术,它通过增加左室起搏部位,消除心室收缩失同步,改善常规CRT无效者的心功能。LVMPP用哪一种方法选择哪一种配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尚不清楚。本项目结合前期工作,应用无创的超声新技术,包括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索了超声优化LVMPP配置的方法,评价LVMPP不同配置对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建立预测LVMPP效果的最佳超声方法及参数,已经按计划如期完成了课题任务。本项目研究发现,3DSTI能够正确地评价 CRT的左室功能及机械同步性。与出厂默认参数和心电程控感知参数相比较,超声参数优化后的MPP模式,在改善心脏收缩力和同步性方面更显著。Biv 模式(左室四极导线上最远端电极单点起搏),Qiv(左室四极导线上最晚激动点单点起搏)和MPP(四极导线上最早激动点和最晚激动点共同起搏),三种起搏模式均对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并且在Biv,Qiv和MPP模式下心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呈递增趋势,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增加,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逐渐提高,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逐渐减小,左室整体收缩失同步参数PSD和QRS波宽度逐渐减小,表明超声评价的MPP导线上最早激动点和最晚激动点共同起搏是LVMPP的最佳配置方法,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对CRT疗效无预测价值。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CRT疗效,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临床信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肌力学的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盈洁;陈海燕;孜比热;李伟;潘翠珍;舒先红
  • 通讯作者:
    舒先红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disturbed left atrial phasic functions in the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or atrial fibrillation
高血压或心房颤动相关异质人群中左心房时相功能紊乱的临床意义
  • DOI:
    10.1186/s12947-019-0175-x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Zhu Mengruo;Chen Haiyan;Liu Yang;Shu Xianhong
  • 通讯作者:
    Shu Xianhong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analyses of myocardial contraction efficiency predict response f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心肌收缩效率的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可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反应
  • DOI:
    10.1186/s12947-018-0148-5
  • 发表时间:
    2018-11-19
  • 期刊:
    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Fulati Z;Liu Y;Sun N;Kang Y;Su Y;Chen H;Shu X
  • 通讯作者:
    Shu X
The value of serum metabolomics analysis in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在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中的价值
  • DOI:
    10.11909/j.issn.1671-5411.2019.07.002
  • 发表时间:
    2019-07
  • 期刊: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 影响因子:
    2.5
  • 作者:
    Zhu Meng-Ruo;Fulati Zibire;Liu Yang;Wang Wen-Shuo;Wu Qian;Su Yan-Gang;Chen Hai-Yan;Shu Xian-Hong
  • 通讯作者:
    Shu Xian-Hong
Benefits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an Asynchronous Heart Failure Model Induced by Left Bundle Branch Ablation and Rapid Pacing
心脏再同步治疗在左束支消融和快速起搏诱发的异步心力衰竭模型中的益处
  • DOI:
    10.3791/5643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JOVE-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 影响因子:
    1.2
  • 作者:
    Wang Jingfeng;Nie Zhenning;Chen Haiyan;Shu Xianhong;Yang Zhaohua;Yao Ruiming;Su Yangang;Ge Junbo
  • 通讯作者:
    Ge Junb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文志;巩雪;周京敏;舒先红;宿燕岗;葛均波*
  • 通讯作者:
    葛均波*
A curious case of cardiac dextroposition
心脏右置的一个奇怪的案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影响因子:
    39.3
  • 作者:
    汪咏莳;杨雪;董丽莉;舒先红
  • 通讯作者:
    舒先红
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左室结构和功能关系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葛均波;宿燕岗;舒先红;巩雪;潘文志
  • 通讯作者:
    潘文志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用于评价压力负荷改变致犬左心室扭转功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静;汪咏莳;陈永乐;许诺;董丽莉;舒先红
  • 通讯作者:
    舒先红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左心功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复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年伟;潘翠珍;舒先红;赵盈洁;陈昊;王春生
  • 通讯作者:
    王春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舒先红的其他基金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影响心脏机械同步性和心肌做功的超声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批准号:
    81371576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6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心肌灌注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 批准号:
    3097281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超声心动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最佳参数的研究
  • 批准号:
    30671999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