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主要旱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演变、平衡点预测及固碳潜力估算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17123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0.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土壤有机碳动态演变、平衡点及固碳潜力研究对于提高农田碳储量、确立土壤培肥目标、减缓温室效应意义重大。本项目以东北地区旱田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拟采用13C标记的玉米秸秆为碳源,采用砂滤管田间模拟方法,借助于东北地区长期定位实验站(辽宁沈阳、吉林公主岭、黑龙江哈尔滨和海伦)的试验基础与平台,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有机碳腐解、累积及分布规律;并围绕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建立起土壤有机碳平衡点与年均温和降水量的线性模型;利用GIS信息技术,预测出研究区域(昌图、公主岭和海伦)不同地块土壤有机碳平衡点;利用预测出的有机碳平衡点结果及该区域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基础资料,建立起土壤固碳潜力预测模型,再利用第二次土地普查(2009年)中旱地面积(最小上图面积0.6cm2),准确地估算出研究区域现在与未来旱田有机碳储量。为明确东北地区旱田土壤有机碳培肥目标、固碳潜力及碳汇准确估算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东北旱田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借助东北长期定位实验站,利用13C 标记的玉米秸秆为碳源,采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新加入有机碳的腐解、累积和分布特征;利用GIS技术,估算了典型县和下辽河平原30年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变化,构建了东北主要旱田土壤有机碳平衡点模型,估算了不同肥力土壤有机碳的平衡点、提升能力、固碳潜力和固碳能力。为明确东北地区旱田土壤培肥目标、固碳潜力及碳汇准确估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60天是秸秆碳腐解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扰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从北至南,新加入秸秆碳对总有机碳的贡献基本呈增加趋势,对低肥土壤的贡献高于高肥土壤。老有机碳的残留则呈降低趋势,低肥高于高肥土壤。秸秆碳的添加对水溶性有机碳影响较弱,但显著增加了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及其δ13C值。表明秸秆13C更容易在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中固化和转移。(2)玉米秸秆添加到棕壤后,各级水稳性团聚体结合碳显著提高,随团聚体级别增大,固定的新有机碳增多,其分配顺序为游离态轻组有机碳(LFOC)>细颗粒有机碳(fPOC)>粗颗粒有机碳(c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SOC);新有机碳存在于微团聚体中稳定性更高;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对有机碳的固定保护能力更强。(3)玉米苗期标记后光合碳随时间表现为茎叶与根际土壤分配比例降低,而根与土体土壤分配比例增加;拔节期根系的旺盛生长促进了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分配,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同化碳的数量;覆膜加施有机肥不仅提高了光合碳固定的比例及在地上部固定光合碳的数量,而且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对根际沉积物的利用。(4)东北典型县及下辽河平原区0-20cm和1m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30年间总体呈减少趋势,均呈现碳源效应。(5)构建了平衡点模型:SOCb=49.45×e-0.107AMT+30×e-0.361AMP+113.44×e-0.359EAT-61.12×e-0.048P/T+0.1×CL-2×pH-3.46(R2=0.87,n=52)。估算了东北主要黑土区旱田土壤有机碳平衡点均值43.05g/kg,固碳潜力均值10.71kg/m2。中肥和低肥区潜在固碳能力均值分别为4.06kg/m2和5.35kg/m2。研究区固碳最大储量总量为614.92Tg。中肥区和低肥区有机碳储量将分别提升169.93Tg和50.13Tg。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辽宁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慧屿;李双异;汪景宽
  • 通讯作者:
    汪景宽
下辽河平原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时空变化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丹;李双异;汪景宽
  • 通讯作者:
    汪景宽
Dynamics of maize carbon contribution to soil organic cabon in association with soil type and fertility level
玉米碳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的动态与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Tingting An;John Farmer;Shifeng Fu;Jingkuan Wang
  • 通讯作者:
    Jingkuan Wang
下辽河平原区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丹;李双异;汪景宽
  • 通讯作者:
    汪景宽
用13C脉冲标记方法研究施肥与地膜覆盖对玉米光合碳分配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双异;付时丰;裴久渤;李慧
  • 通讯作者:
    李慧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肥力棕壤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对外源玉米残体氮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英德;丁雪丽;李双异;孙良杰;高晓丹;谢柠桧;金鑫鑫;白树彬;孙海岩;汪景宽
  • 通讯作者:
    汪景宽
外源新碳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分配与固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柠桧;安婷婷;李双异;孙良杰;裴久渤;丁凡;徐英德;付时丰;高晓丹;汪景宽
  • 通讯作者:
    汪景宽
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107-110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景宽;刘顺国;李双异
  • 通讯作者:
    李双异
深松和秸秆深还对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 DOI:
    10.19336/j.cnki.trtb.2019.03.1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旭;李双异;彭畅;张维俊;葛壮;安婷婷;薛振亚;汪景宽
  • 通讯作者:
    汪景宽
Cu~(2 )和Zn~(2 )在土壤电场中的极化对黑土胶体凝聚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晓丹;徐英德;张广才;张昀;李嵩;李少博;安雨鑫;汪景宽
  • 通讯作者:
    汪景宽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汪景宽的其他基金

东北高产土壤有机质与团聚体理想特征及微生物协调作用机制
  • 批准号:
    4227732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东北高产土壤有机质与团聚体理想特征及微生物协调作用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植物残体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及新形成有机质的稳定性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玉米残体在棕壤中的激发效应、赋存形态及其供氮能力
  • 批准号:
    41671293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期地膜覆盖及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平衡点的影响
  • 批准号:
    40871142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东北主要耕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生物有效性及周转的研究
  • 批准号:
    40571089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