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脱氮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7835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2.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Constructed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 low pollu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xternal carbon addition can improve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efficiently. In project practice 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external carbon resource and hydrophyte growing or not could result in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iming at this phenomenon, an assumption of "external carbon addition and hydrophyte growing or not can arouse the change of organic matter and redox condition at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thus influence its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methane production, which result in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s been put forwarded.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dissolved oxygen micro-sensor device and nitrogen isotope pairing technique will b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carbon source, hydrophyte growing or not and redox condition, denitrification rate and the emissions of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O), and thus to clarify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carbon/redox controlling on nitrogen removal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n this base, an strategy for highly efficient nitrogen removal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mitigation would be drawn out, which could supply basic founda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operation controlling in constructed wetland.
人工湿地是低污染水深度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外加碳源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脱氮效能。然而在研究实践中发现不同外加碳源、水生植物种植有无导致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差异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申请课题提出“深度脱氮型人工湿地中,外加碳源类型、水生植物等因素会导致湿地中氧化还原条件和可生物利用有机碳发生显著的变化,并进而会影响湿地中的反硝化过程和产甲烷过程,这就导致了不同运行状况条件下出现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存在差异的现象”这一假说。在实验室内受控试验条件下,采用溶解氧微电极法和氮同位素标记法解析外加碳源、水生植物与人工湿地系统中氧化还原条件、反硝化效率以及氧化亚氮、甲烷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阐明人工湿地中碳氧调控对脱氮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制定人工湿地高效脱氮及温室气体减排控制的策略,为深度脱氮型人工湿地的优化设计和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结项摘要

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产生,如何在确保湿地脱氮效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大气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构建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通过解析外加碳源和水生植物与人工湿地系统中反硝化效能、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氧化还原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人工湿地中碳氧调控对脱氮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在作用机制,为深度脱氮型人工湿地的优化设计和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研究:(1)进水以NO3--N为主且无外加碳源时,反硝化作用不足是限制脱氮效能的主要原因;外加葡萄糖显著促进了反硝化菌的数量和活性,但抑制了NH4+-N的硝化作用,异养反硝化菌为优势菌种;进水以NH4+-N为主且无外加碳源时,砾石床和芦苇床中检测到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Anammoximicrobium,主要脱氮途径改变为厌氧氨氧化作用。(2)当葡萄糖为电子供体时,砾石潜流人工湿地的TN和NH4+-N的去除率较低,碳源不足时由于电子竞争导致NO2--N积累浓度和N2O通量更高,碳源过量时由于微生物呼吸作用导致CO2通量更高;当乙酸钠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作用完全且碳源过量的条件下电子才会流向产甲烷作用;碳源类型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乙酸钠为碳源有助于促进反硝化效能且降低温室气体总增温潜势。(3)未加碳源时植物的脱氮贡献主要为对氮素的吸收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反硝化的促进;植物的存在提高了湿地系统的细菌总量,碳源过量时植物的脱氮贡献主要为根系输送的氧气将进水NH4+-N全部转化为NO3--N,植物与外加碳源耦合时,人工湿地的TN去除率可以达到接近100%,在吸收CO2的同时维持较低的N2O与CH4排放通量。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型生态浮床处理污水厂尾水的脱氮性能分析
  • DOI:
    10.13205/j.hjgc.2019060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环境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晓一;陈盛;查丽娜;方妍;方思远;何圣兵
  • 通讯作者:
    何圣兵
Pathways regulating nitrogen removal in constructed ditch wetlands: effects of different inflow ratios and artificial aeration
人工沟渠湿地氮去除调节途径:不同进水比和人工通气的影响
  • DOI:
    10.1007/s11356-020-10224-1
  • 发表时间:
    2020-07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Ma Yuhui;Zheng Peiru;Dai Wanqing;Zheng Xiangyong;He Shengbing;Zhao Min
  • 通讯作者:
    Zhao Min
Nitrogen removal in response to plants harvesting in two kinds of enhanced hydroponic root mats treating secondary effluent
两种强化水培根垫处理二级污水时植物收获后的脱氮效果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9.03.182
  • 发表时间:
    2019-06-20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Sun, Shanshan;Gao, Lei;Zhou, Weili
  • 通讯作者:
    Zhou, Weili
Electrons transfer determin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enhanced nitrogen-removal constructed wetlands with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and carbon-to-nitrogen ratios
电子转移决定不同碳源和碳氮比强化脱氮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
  • DOI:
    10.1016/j.biortech.2019.121313
  • 发表时间:
    2019-08-01
  • 期刊: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Chen, Danyue;Gu, Xushun;Zhou, Weili
  • 通讯作者:
    Zhou, Weili
Enhancement of nitrogen removal via addition of cattail litter in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在地表流人工湿地中添加香蒲凋落物增强脱氮效果
  • DOI:
    10.1016/j.jclepro.2018.09.036
  • 发表时间:
    2018-12
  • 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影响因子:
    11.1
  • 作者:
    Suqing Wu;Lei Gao;Jianya Gu;Weili Zhou;Chunzhen Fan;Shengbing He;Jungchen Huang;Xu Zhang;Yifan Cheng;Ziwei Wu;Ziyu Wang
  • 通讯作者:
    Ziyu W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扬水造流技术控藻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小璐;何圣兵;陈雪初;杨峰峰;戴鼎立;孔海南
  • 通讯作者:
    孔海南
磷对混养反硝化污泥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DOI:
    10.13227/j.hjkx.20170626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佩琦;周伟丽;何圣兵;黄荣振
  • 通讯作者:
    黄荣振
光照度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比重与藻丝长度的影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巫娟;陈雪初;孔海南;安阳;吴辰;何圣兵
  • 通讯作者:
    何圣兵
水力负荷对微污染水自养反硝化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给水排水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续;周伟丽;董晓静;何圣兵;李杰;王亚娥
  • 通讯作者:
    王亚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何圣兵的其他基金

水生植物生物质调控电子传递效率强化人工湿地铁循环脱氮的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52170167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生植物生物质调控电子传递效率强化人工湿地铁循环脱氮的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生植物塘水土界面处的碳氧调控及其对反硝化的影响机制
  • 批准号:
    51378306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