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塘水土界面处的碳氧调控及其对反硝化的影响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7830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7.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Hydrophyte pond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 treat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t was often found that different hydrophyte ponds showed obvious discrepancies in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iming at this phenomenon, an assumption of "water depth and hydrophyte could arouse the change of organic matter and redox condition at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and thus influence its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has been put forwarded.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water depth, hydrophyte growth and death decay on organic matter, redox condition, nitrate flux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ecological pond system will be studied. Meanwhile, dissolved oxygen microsensor device and nitrogen isotope pairing technique will b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and nitrogen flux in the system. On this base, an enclosure experiment would be carried ou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of organic matter and redox condition at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and the nitrogen removal efficency in hydrophyte pond, then the suitable range for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organics and redox condition can be determined. Finally, a spot pilot-scale experiment would b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hydrophyte growth and death decay on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which would supply basic founda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operation controlling in hydrophyte pond.
水生植物塘是农业面源氮污染控制中的重要生态工程技术手段。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状况塘系统脱氮效能差异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申请课题提出"水深、水生植物造成水土界面氧化还原条件和有机碳含量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水土界面的反硝化效能"这一假说。在实验室内受控试验条件下,采用溶解氧微电极法和氮同位素配对法解析水深、水生植物生长和衰亡腐解的碳氧调控与水土界面氧化还原条件、有机碳含量、硝酸盐通量、反硝化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现场围隔试验,阐明碳氧调控与水生植物塘氮去除率的关系,从而揭示水深、水生植物对水土界面反硝化过程的内在影响机制,并确定最适于反硝化的碳氧调控范围。进一步通过现场中试试验,研究水生植物生长和衰亡腐解对塘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为水生植物塘的优化设计和运行调控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结项摘要

针对水生植物塘处理低碳氮比水体开展研究,研究期间依次开展了实验室小试研究、围隔实验和中试研究,得到了水生植物塘系统中水深、植物对水体pH、DO的影响,分析了水体中不同水深处的DO分布;通过对比研究得到了适于低碳氮比水体脱氮的水深条件和水生植物的类型及种植密度;研究了沉水、浮叶、挺水三种不同类型水生植物残体腐解对水质的影响,得到了具有最大C/N比释放能力的类型为挺水植物,并细致分析了典型挺水植物香蒲的腐解过程;研究了香蒲、菖蒲型水生植物塘处理低碳氮比水体的脱氮效能,分析了香蒲残体腐解强化塘系统脱氮的效能及作用机制,并对强化脱氮系统的碳氮平衡进行了测算;研究了不同类型电子供体对水培型菖蒲塘系统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分析了对塘系统脱氮效能的强化作用机制,并明确了塘系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了不同自然温度段条件下不同类型电子供体(水生植物残体、无机电子供体、有机碳源)强化生态塘脱氮的工艺参数,为水生植物塘的优化设计和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最终,通过较长时间的现场中试,研究了水生植物塘对硝酸盐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并在植物枯萎期通过向生态塘中投加水生植物残体的方式,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脱氮性能,从而为水生植物在塘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利于实现强化水体反硝化和水生植物残体内部消纳循环的双重功能。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Nitrogen removal by thiosulfate-driven denitrification and plant uptake in enhanced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
强化漂浮处理湿地中硫代硫酸盐驱动的反硝化脱氮和植物吸收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7.10.07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Gao Lei;Zhou Weili;Wu Suqing;He Shengbing;Huang Jungchen;Zhang Xu
  • 通讯作者:
    Zhang Xu
Controlling denitrification accompanied with nitrite accumulation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控制沉积物-水界面反硝化伴随亚硝酸盐积累
  • DOI:
    10.1016/j.ecoleng.2016.12.019
  • 发表时间:
    2017-03-01
  • 期刊:
    ECOLOGIC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Chen, Danyue;Chen, Xuechu;Zhou, Weili
  • 通讯作者:
    Zhou, Weili
Nitrogen removal by the enhanced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 from the secondary effluent
强化漂浮处理湿地对二级出水的脱氮
  • DOI:
    10.1016/j.biortech.2017.03.036
  • 发表时间:
    2017-06-01
  • 期刊: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Gao, Lei;Zhou, Weili;Zhang, Xu
  • 通讯作者:
    Zhang, Xu
Effects of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and ratio on thiosulfate-driven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for nitrate removal from micro-polluted surface water
水力停留时间和比例对硫代硫酸盐驱动自养反硝化去除微污染地表水中硝酸盐的影响
  • DOI:
    10.1080/09593330.2017.1278794
  • 发表时间:
    2017-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Wang Z.;Fei X.;He S. B.;Huang J. C.;Zhou W. L.
  • 通讯作者:
    Zhou W. L.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扬水造流技术控藻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小璐;何圣兵;陈雪初;杨峰峰;戴鼎立;孔海南
  • 通讯作者:
    孔海南
磷对混养反硝化污泥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DOI:
    10.13227/j.hjkx.20170626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佩琦;周伟丽;何圣兵;黄荣振
  • 通讯作者:
    黄荣振
光照度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比重与藻丝长度的影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巫娟;陈雪初;孔海南;安阳;吴辰;何圣兵
  • 通讯作者:
    何圣兵
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型生态浮床处理污水厂尾水的脱氮性能分析
  • DOI:
    10.13205/j.hjgc.2019060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环境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晓一;陈盛;查丽娜;方妍;方思远;何圣兵
  • 通讯作者:
    何圣兵
水力负荷对微污染水自养反硝化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给水排水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续;周伟丽;董晓静;何圣兵;李杰;王亚娥
  • 通讯作者:
    王亚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何圣兵的其他基金

水生植物生物质调控电子传递效率强化人工湿地铁循环脱氮的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52170167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生植物生物质调控电子传递效率强化人工湿地铁循环脱氮的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深度脱氮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 批准号:
    51678356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