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逆断层对冲积扇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211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0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6.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It has profound scholar meaning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ntemporaneous reverse faults o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lluvial fan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in compressional basin margin. The investigation on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tonics and sedimentation will deepen the sedimentology theory and the prospect results will have instructional guides on reservoir internal heterogeneity evaluation and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s. The alluvial fan deposits of this study are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and from the Triassic Karamay formation. The main research target is understanding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contemporaneous reverse faults on alluvial fan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The first step is building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model based on 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dense well data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the contemporaneous reverse faults. Then, the balanced structual section analysis and the tectonic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the contemporaneous reverse faults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lope-break and normal traction in the fault formation process. The work in next step is building the alluvial fan architecture model based on the outcrop and dense well data and also the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spatial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during the fine modeling building procedure. Finally,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y results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the slope-break and normal traction of contemporaneous reverse fault effects on alluvial fan architecture will be studied through comparision analysis and the flume experiment.
在挤压性盆地边缘,同生逆断层对冲积扇沉积构型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机理研究对于深化沉积学理论、探讨构造与沉积的耦合关系、评价储层内部差异性并指导油气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项目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冲积扇为研究对象,以同生逆断层对冲积扇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机理为研究目标,首先通过3D地震资料解释和密井网井资料分析建立精细的地层构造模型,表征同生逆断层的分布特征,并通过构造平衡剖面分析方法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同生逆断层特别是断层坡折和正牵引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然后通过露头解剖和密井网井资料分析研究沉积构型的差异分布特征,建立精细的冲积扇沉积构型模型;最后,以前述构造演化与沉积构型研究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和水槽模拟实验研究同生逆断层演化过程中断层坡折、正牵引构造等构造因素对冲积扇沉积构型形成与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机理及响应模式。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通过露头测量、地下实例区钻测井及3D地震资料解释、构造物理模拟、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同生逆断层对冲积扇沉积构型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同生逆断层上盘正牵引构造可分为背斜型和断鼻型两类,其中背斜型在平面上呈短椭圆状,凸起幅度较大,挤压变形较强烈,多伴生次级断层,而断鼻型在平面上呈半椭圆状,凸起幅度较低,挤压变形较弱;(2)干旱条件下的冲积扇由洪水期碎屑流和间洪期牵引流交替控制,洪水期是冲积扇主要生长期,在顺物源方向上依次发育槽流砾石体、片流砂砾体、洪水水道砂砾体及发散状径流水道砂体,而间洪期冲积扇上不定时发育小规模水道体系,并对洪水期槽流砾石体和片流砂砾体进行冲刷侵蚀并形成砂质充填的流沟体系,据此建立了干旱型冲积扇沉积构型模式;(3)同生逆断层正牵引构造对砂砾岩体分布特征和内部沉积构型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其中长轴方向垂直于古水流的正牵引构造在沉积过程中对泥石流形成阻挡,造成一部分较粗粒沉积物优先卸载在正牵引构造迎水面附近,形成向源逆向增生的砂砾坝,并导致水流方向发生偏转,从正牵引构造长轴两端进入盆地边界断层下盘发生沉积,而长轴方向平行于古水流方向的正牵引构造往往将逆断层上盘隔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并限制了砂砾质沉积物的侧向搬运,导致各区域内物源供给、砂砾岩体厚度与叠置样式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不同幅度的正牵引构造对于古水流的控制作用强度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沉积构型样式;(4)断裂坡折带对冲积扇沉积过程和内部构型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其坡度较大、坡长较小时,冲积扇多沉积于坡前,形成多期侧向叠置的超厚层冲积扇,随着坡度减小、坡长增加,冲积扇逐步倾向于沉积在坡上,侧向上迁移频次逐步增加,冲积扇厚度减薄、面积增大。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A training imag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minimum data event distance for m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一种基于最小数据事件距离的多点地质统计训练图像评价与选择方法
  • DOI:
    10.1016/j.cageo.2017.04.004
  • 发表时间:
    2017-07
  • 期刊:
    Computers & Geosciences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Wenjie Feng;Shenghe Wu;Yanshu Yin;Jiajia Zhang;Ke Zhang
  • 通讯作者:
    Ke Zhang
正牵引构造形成过程的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克-百断裂带为例
  •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610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熊连桥;于福生;姚根顺;安源;赵进雍
  • 通讯作者:
    赵进雍
冲积扇储层窜流通道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石油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文杰;吴胜和;许长福;夏钦禹;伍顺伟;黄梅;景亚菲
  • 通讯作者:
    景亚菲
同生逆断层对冲积扇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 DOI:
    10.13745/j.esf.2016.01.020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学前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印森林;吴胜和;陈恭洋;许长福;彭寿昌;程乐利
  • 通讯作者:
    程乐利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geology
油藏开发地质进展与展望
  • DOI:
    10.1016/s1876-3804(17)30069-1
  • 发表时间:
    2017-08-01
  • 期刊: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影响因子:
    7.5
  • 作者:
    Li Yang;Wu Shenghe;Liu Jianmin
  • 通讯作者:
    Liu Jianm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古河道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以孤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岳大力;王军;王延忠;吴胜和;刘建民;束青林
  • 通讯作者:
    束青林
同生逆断层控制下冲积扇分布样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学前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印森林;吴胜和;陈恭洋;许长福;彭寿昌;程乐利
  • 通讯作者:
    程乐利
中国南方地区奥陶系热液-岩溶改造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机理——以黔中地区下奥陶统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子豪;朱东亚;吴胜和;张殿伟;张荣强;周末
  • 通讯作者:
    周末
基准面旋回对储层质量宏观非均质性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宏伟;吴胜和;岳大力;王军
  • 通讯作者:
    王军
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宏伟;吴胜和;王军;岳大力
  • 通讯作者:
    岳大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吴胜和的其他基金

湖盆浅水缓坡三角洲指状砂坝的构型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 批准号:
    41772101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