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碳基纳米材料增强多肽抗菌性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77409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309.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re are few public health issues of potentially greater importance for modern society than antibiotic resistance, which has been becoming a devastating threat to human beings.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based drug design promises a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this issue, due to their unique actions to bacteria by directly disrupting bacterial membranes. Herein,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in molecular mechanisms between AMPs and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 during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bacterial membranes, we plan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to promote the antimicrobial ability and reduce the cytotoxicity of AMPs with the help of carbon-based nanoparticles. Computer simula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experiments will be applied in this work. The membrane perforation is a key step of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MPs. We are to regulate the corresponding free energy barrier during this perforation process with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 to realize the targeted activity of AMPs to the membranes of bacteria with respect to mammalian cells. Then a variety of carbon nanoparticle-AMP composite materials will be fabricated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and cell membranes will be investigated. An improved antimicrobial efficiency of these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possibly acquired by integrating the membrane actions of the carbon nanoparticles and AMPs, which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modulating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and AMP decoration on the particle surface,. All these studies promise a new way to resolve the threat of antibiotic (or even multidrug) resistance to human beings; specifically, this work will provide practical guides for designing novel antimicrobial drugs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less toxicity.
抗菌肽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机制(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来杀灭细菌)而被认为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细菌抗药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抗菌效率低、生物毒性大等缺点制约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基于碳基纳米材料与抗菌肽在抗菌分子机制上的相似性,尝试利用碳材料来调控抗菌肽的生物活性,实现提高多肽抗菌效率而降低其生物毒性的目的。项目以分子模拟为主,结合实验手段;将通过定量刻画抗菌肽和碳材料对细胞膜的结构及力学状态的扰动,寻找二者在抗菌机制上的匹配性;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碳材料/多肽混合体系和碳基-多肽杂化材料,利用碳材料的几何特性、多肽表面修饰等因素来调节多肽-多肽和多肽-碳材料之间的匹配度,增强两者的协作,找到利用碳材料来改变多肽在细胞膜上成孔自由能势垒的条件,实现抗菌肽在生物活性上的选择性(对细菌膜的高破坏性和对哺乳动物细胞膜的低扰动性),为设计高效、低毒和低耐药性的新型抗菌药物提供重要指导。

结项摘要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天然多肽,是生物体内抵抗细菌感染的重要防线。更重要的是,抗菌肽是少有的几种尚未发现细菌抗药性的物质之一,因此也被视为解决耐药细菌或超级细菌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抗菌肽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抗菌肽的成孔活性对多肽高浓度的依赖性。这会导致抗菌肽在实际应用时会具有较大的生物毒性,从而大大阻碍了抗菌肽的实际应用。在本项目中,我们结合模拟和实验方法对抗菌肽(如蜂毒肽Mel、PGLa、MAG2和PMB等)、纳米颗粒(尤其是石墨烯和富勒烯等碳基纳米材料)与细胞膜的分子相互作用机制分别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分子运动、相互协作性、可能的作用模式等角度出发找到了纳米颗粒、多肽与膜的相互作用机制特点以及它们在细胞膜界面活性上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利用石墨烯对膜的机械扰动性,成功实现利用微量的石墨烯作为蜂毒肽膜活性的增敏剂,实现了蜂毒肽在低浓度下的强抗菌性。但同时也发现颗粒的几何和表面性质会强烈影响多肽的膜活性,因而在对蜂毒肽活性的影响上,球形的富勒烯会在实际细菌体系中产生与片状的石墨烯相反的效果;而针对抗菌肽聚集诱导成孔的特性,我们以二维石墨烯片与多肽为基元,构建了具有特定结构的纳米-多肽聚集复合体来增强两者之间的协作性,使得纳米复合体的杀菌效果有20以上的提高,但细胞毒性却大大降低;进一步,我们以孔道蛋白为模板,利用柔性碳链成功实现了对抗菌肽不同肽链之间的排列、协作和成孔活性的调控,找到了能够有效杀菌的最佳分子设计构型。这些结果为理解一些相关的细胞膜生物物理现象提供思路,并对设计高效、低毒和低耐药性的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项目支持下,我们共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8篇(其中一区论文10篇,二区论文9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毕业1名,在读4名),硕士研究生15名(毕业8名,在读7名);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2019年,排名3/4)。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myxin B and various bacterial membrane mimics: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多粘菌素 B 与各种细菌膜模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研究。
  • DOI:
    10.1016/j.colsurfb.2021.112288
  • 发表时间:
    2021-12
  • 期刊: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un Yuliang;Deng Zhixiong;Jiang Xukai;Yuan Bing;Yang Kai
  • 通讯作者:
    Yang Kai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a minimal “protein-like”conjugate for potent membrane poration
用于有效膜穿孔的最小“类蛋白质”缀合物的计算设计
  • DOI:
    10.1016/j.giant.2021.10007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Giant
  • 影响因子:
    7
  • 作者:
    Zhixiong Deng;Xin You;Bing Yuan;Kai Yang
  • 通讯作者:
    Kai Yang
Membrane-curvature-mediated co-endocytosis of bystander and functional nanoparticles.
膜曲率介导的旁观者和功能纳米粒子的共内吞作用
  • DOI:
    10.1039/d1nr01443a
  • 发表时间:
    2021-06-03
  • 期刊:
    Nanoscale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He K ;Wei Y ;Zhang Z ;Chen H ;Yuan B ;Pang HB ;Yang K
  • 通讯作者:
    Yang K
Lipid-specific interactions determine the organization and dynamics of membrane-active peptide melittin.
脂质特异性相互作用决定膜活性肽蜂毒肽的组织和动力学
  • DOI:
    10.1039/d0sm00046a
  • 发表时间:
    2020-03
  • 期刊:
    Soft Matter
  • 影响因子:
    3.4
  • 作者:
    Deng Zhixiong;Lu Xuemei;Xu Cheng;Yuan Bing;Yang Kai
  • 通讯作者:
    Yang Kai
A molecular architectural design that promises pot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s
一种分子结构设计,有望对多重耐药病原体发挥有效的抗菌活性
  • DOI:
    10.1038/s41427-021-00287-y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NPG Asia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9.7
  • 作者:
    Bing Yuan;Jiaojiao Liu;Zhixiong Deng;Lin Wei;Wenwen Li;Yujiang Dou;Zhonglan Chen;Che Zhang;Yu Xia;Jing Wang;Mengling Zhang;Kai Yang;Yuqiang Ma;Zhenhui Kang
  • 通讯作者:
    Zhenhui K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岩石抗钻能力界定新方法——五参数法
  • DOI:
    10.13639/j.odpt.2018.04.0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忠慧;方满宗;杨恺;楼一珊;游云武;耿瑞杰
  • 通讯作者:
    耿瑞杰
低重分配概率的OVSF码重分配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无线电通信技术.32(5).21-24.2006年10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樊江;黄爱苹;杨恺;刘中立
  • 通讯作者:
    刘中立
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部位气动热计算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计算力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恺;高效伟
  • 通讯作者:
    高效伟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钝体绕流数值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推进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恺;原志超;朱强华;高效伟
  • 通讯作者:
    高效伟
OVSF码分配算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无线电通信技术. 32(5).32-35.2006年10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恺;黄爱苹;樊江;刘中立;沈
  • 通讯作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恺的其他基金

细胞内吞路径中与膜重构现象相关的协作机制研究
  • 批准号:
    21374074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几何纳米粒子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有序化研究
  • 批准号:
    11104192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