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灵敏和超高空间分辨的红外光谱测量方法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90411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407.仪器创制与大科学装置应用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nfrared spectroscopy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from macro to micro, from micro to nano scale, now it is impossible to measure single small molecule.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develop a new nano-IR measur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local field enhancement means, to achieve IR measurement at the level of several or even single small molecule for the first time. Its main features are: 1. The new nano-IR technology can control the tip-sample force less than 20 pN and keep it for more than 1 minute. Precise probe control will enable the new nano-IR exceeding the current four nano-IR technologies in signal-to-noise ratio. 2. For the first time, a number of local field enhancement methods, including graphene-coated probe, substrate-coupled gold probe and radially polarized IR excit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the nano-IR measurement device to form resultant effect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xcitation efficiency of IR laser. The applicant of the project has experience that can be directly referred in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optical machine of the enhancing molecule spectrum instrument. If the project gets successful, 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IR spectrum on supermolecule, macromolecule, several or even single small molecule will be improved, which will bring possibility to analyze the fine conformational structure of macromolecules.
红外光谱技术经历了从宏观到显微,从显微到纳米尺度的发展历程,目前还无法实现对单个小分子的测量。本项目拟发展新型nano-IR测量方法,结合多种局域场增强手段,首次实现对数个乃至单个小分子水平的IR光谱测量。其主要特色为:1、新型nano-IR技术可控制探针-样品作用力小于20 pN,并保持1分钟以上的时间。精确的探针控制将使新型nano-IR的信噪比有机会超越目前四种nano-IR技术;2、首次在nano-IR测量装置中引入石墨烯包覆探针、衬底耦合型金探针和径向偏振激发光等多项局域场增强措施,形成合力效应,显著提高IR光的激发效率。项目申请人在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分子光谱仪器的光机结构设计和光谱增强原理方面具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如本项目获得成功,将使IR光谱对超分子、高分子、数个乃至单个小分子的检测能力得到提高,为大分子内精细构象结构的解析带来可能。

结项摘要

红外光谱技术经历了从宏观到显微,从显微到纳米尺度的发展历程。二十余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具有纳米空间分辨的红外光谱(nanoIR),先后发展了接触共振纳米红外光谱技术(CR-nanoIR)、红外光诱导力显微镜(IR-PiFM)和峰值力轻敲纳米红外光谱技术(PFIR)等,nanoIR技术逐渐发展成为表界面表征的关键技术。然而,nanoIR一直面临灵敏度低的挑战。为了攻克上述难题,项目团队从零开始搭建噪声抑制实验室,研制底部光耦合装置、开发红外光谱解算方法和红外光谱增强结构,自主创新最终建立起一个原创性的、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纳米红外光谱和成像系统研发平台。团队通过自主设计,(1)搭建了一个噪声抑制实验室,经千级洁净间-百级洁净区-独立隔振地基-隔音罩和气浮支撑台多级噪声抑制策略,将nanoIR设备的原子力显微镜噪声降至14.3 pm,好于国内外同类仪器的平均值19 pm。(2)基于高激发角度提升探针局域场的原理,搭建底部物镜激发光机械装置。借助数值孔径为0.5的反射式物镜,显著提升nanoIR中探针-样品的激发效率。(3)设计模块化测控软件,将数据采集、激光脉冲优化调制、红外信号解调过程拆分控制,优化nanoIR信号采集和解调过程。(4)设计热沉积-化学沉积两步工艺研制石墨烯包覆氧化锰包覆硅的三层核壳结构红外增强探针,提升红外光与探针的耦合效率。经过系列创新,对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的六羟基三苯分子单层和亚单层分子层进行测试,纳米红外成像成功识别出厚度小于2 nm的单层和亚单层分子。本项目成功将nanoIR的检测灵敏度从研究之初的50 nm厚度分子敏感提升至单层分子敏感,在国内外基于光热膨胀原理实现纳米红外光谱测量的相关研究报道中处领先水平。项目执行期间搭建的纳米红外光谱和成像系统研发平台,有望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表界面研究创新中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CEEMDAN-小波包联合降噪的优化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爆破器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海龙;李帅;赵岩;王晟华
  • 通讯作者:
    王晟华
采动覆岩涌水溃砂灾害模拟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惟嘉;王海龙;陈绍杰;李金平
  • 通讯作者:
    李金平
面向大数据定价的委托拍卖方案
  • DOI:
    10.3969/j.issn.0372-2112.2018.05.01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电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尹鑫;田有亮;王海龙
  • 通讯作者:
    王海龙
基于改进LinkNet的寒旱区遥感图像河流识别方法
  •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22.07.02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瑜;王海龙;苑玉彬;梁丽;张泓国;王霖
  • 通讯作者:
    王霖
弯曲荷载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影响
  • DOI:
    10.13905/j.cnki.dwjz.2015.06.011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低温建筑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海龙;张晓龙;俞秋佳;孙晓燕
  • 通讯作者:
    孙晓燕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海龙的其他基金

山奈酚通过Sirt1缓解猪排卵后卵母细胞老化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2172730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TACC3调节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
  • 批准号:
    31672248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糖尿病影响小鼠卵母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机制
  • 批准号:
    31201695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胞质替换改善糖尿病小鼠卵母细胞质量及机理的研究
  • 批准号:
    31140031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