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度小河流流域盆地新鲜有机质入海定量化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0606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2.海洋化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Small rivers are sensitive and have sharp response to weather events. In wet seasons, when major flux is exported, terrestrial materials usually enter into the coastal zone without being impacted by the filtration effect in the estuary. If the wide distribution and large number of small rivers worldwide are further considered, small rivers should play an equal role as classic large rivers in terms of both materials flux and impact to coastal zo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utrophication, phytoplankton grows in quantity. The fresh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primary production (i.e. freshwater algae carbon) are flushed into the coastal zone by flood, and with the death of freshwater algae, degradation and/or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fresh organic matter will raise challenge to coastal ecosystem such as hypoxia. In low latitude reg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wet deposition, which will enlarge the impact of small rivers in terms of materials flux and coastal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Wanquanhe in Hainan.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ypical end-member samples, we can quantify the fresh organic matter concentration in small rivers. After field observation, laboratory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 plan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fresh organic matter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small rivers in low latitude. Based on the discharge from Jiaji station, we further plan to quantify the flux of fresh organic matter and its portion in total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flux of the Wanquanhe.
小河流流域稳定性差,对天气过程响应快,受人文过程改造更为明显,而且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因此小河流的影响并不亚于传统的大河流。洪季是小河流实现入海物质通量的主要时期,期间陆源物质随洪峰常常不受河口过滤效应影响而全部直接进入近海。在富营养化背景下,流域盆地内浮游植物生长繁茂,大量源于现场生产的新鲜有机质被冲入近海后,随着藻细胞的迅速衰败和死亡,新鲜有机质的降解或转化给近岸生态系统带来低氧、异养群落有机质来源失衡等挑战。低纬度地区小河流,受未来降水频率增加的影响,可能对物质通量、近海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本研究以海南万泉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域盆地特征端源样品的线性回归统计,结合样品中的叶绿素a含量,实现小河流新鲜有机质组分(这里指淡水浮游植物碳)的定量化。进而揭示小河流新鲜有机质组分在下游地区的分布特征,结合加积站流量数据,定量估算新鲜有机质组分入海通量和占颗粒有机碳入海通量比例

结项摘要

小河流的新鲜有机碳组分的关注在之前的研究中较少涉及。小河流数量庞大、全年通量不对称,在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的背景下,小河流向海输送通量问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海南万泉河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加入琼东其他小河流(例如文昌河)和北极内的冰川融水性小河流作为对比,通过确定浮游植物有机碳的含量,并结合氨基酸手性对应体,开展小河流有机质成分分析,并借助叶绿素a进行河流新鲜有机质组分(这里指淡水浮游植物碳)的定量化;在项目执行期间进行万泉河水文站的每日流量监测与记录,将流量数据与现场采样获取的新鲜有机质含量相结合,定量评估新鲜有机质组分入海通量和占颗粒有机碳入海通量的比例。.项目研究结果表明,万泉河、文昌河等低纬度小河流的颗粒悬浮物中有机质(POC)总体上呈现较为新鲜的特征,氨基酸指征的有机质降解指数DI均在0.5以上,并且颗粒物中氨基酸的含量和叶绿素a的浓度呈现非常高的正相关水平,暗示浮游植物现场生产是新鲜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研究表明,绿藻是琼东小河流淡水段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群,但向下游随着盐度的增加,绿藻的比重在河口迅速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硅藻,在河口口门高盐度区域,可以观测到原绿球藻等南海开阔海的浮游植物种群信号。通过在万泉河和文昌河开展的端源样品回归分析,得到河流中浮游植物有机碳和总有机碳的比值系数,多次回归分析表明该系数在23到48之间。在这样的基础上,项目评估计算发现10月万泉河的新鲜有机碳含量为274μg/L,结合流量数据,初步评估当月万泉河向海输送的新鲜有机碳为60吨。基于我们之前积累的不同年、多季节的观测资料,可以进一步推算万泉河在整年中的新鲜有机碳的输送通量。发现尽管万泉河不同季节的POC的含量差异较大,但新鲜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稳稳定,占到总POC的比例为6-56%。项目研究评估万泉河每年输送的新鲜有机碳为660吨。在高纬度地区冰川融水小河流的拓展研究发现北极海湾河的新鲜有机碳的含量为12.9μg/L,占河流POC的比重为1.5%-2.2%,结合海湾河流量数据估算得到海湾河的年输送新鲜有机碳量仅为0.34吨。尽管单条小河流的新鲜有机碳通量很小,但如果考虑世界范围内小河流数量庞大,因此小河流对近海海洋的新鲜有机碳输送通量总量不容忽视,容易成为通量研究中被忽视的环节。由于这些有机质本身活性较大,在河口和近海的降解过程将对海洋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hytoplankton Dynamics and Its Further Implication for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 Surface Waters of a Tropical/Subtropical Estuary
热带/亚热带河口表层水中浮游植物动力学及其对颗粒有机碳的进一步影响
  • DOI:
    10.1007/s12237-014-9866-6
  • 发表时间:
    2015-05
  • 期刊:
    Estuaries and Coasts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Ying Wu;Ying Li;Jing Zhang;Jun Hu
  • 通讯作者:
    Jun Hu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carbon flux in Arctic valley glaciers: examples from the Bayelva River and adjacent Kongsfjorden
北极山谷冰川中的颗粒有机物成分和有机碳通量:来自巴耶尔瓦河和邻近孔斯峡湾的例子
  • DOI:
    10.5194/bgd-12-15655-2015
  • 发表时间:
    2015-09
  • 期刊:
    Biogeoscience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Fred Wenger;Jun Hu;Jing Zhang;Rui Feng Zhang
  • 通讯作者:
    Rui Feng Zh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长江口徐六泾颗粒有机氮的月际变化:以右旋(D)和左旋(L)氨基酸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海洋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亮;吴莹;朱卓毅;张经
  • 通讯作者:
    张经
长江口外浮游植物死亡释放溶解有机质的降解及其溶氧消耗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海洋与湖沼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小丰;吴莹;朱卓毅
  • 通讯作者:
    朱卓毅
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28(8):1649-1654, 200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莹莹*;张经;吴莹;朱卓毅
  • 通讯作者:
    朱卓毅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王湾和海湾河溶解N_2O分布及影响因素
  • DOI:
    10.13679/j.jdyj.2018001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极地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谷雪霁;张桂玲;朱卓毅;张瑞峰;金杰;张国森
  • 通讯作者:
    张国森
苏州河和黄浦江颗粒态氨基酸的季节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冰良;崔莹;朱卓毅;吴莹
  • 通讯作者:
    吴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朱卓毅的其他基金

基于溶解氧氧同位素来量化水柱和沉积物耗氧对低氧贡献的演替特征
  • 批准号:
    41976042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冰川融水对北极近海峡湾中惰性溶解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 批准号:
    41676188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