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融水对北极近海峡湾中惰性溶解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618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15.极地科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In comparison to biological pump, marine recalcitra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an exist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in marine waters, and hence is a reliable pathway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marine organic carbon sink. In our previous observations, we found that peptidoglycan accumulated in the fjord, as a quick response to the glacier meltwater input. If the refractor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creases as a response to glacier meltwater input, this process would make arctic fjords as new engin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Based on the China Yellow River station, the project plans to conduct several field observations to the Bayelva River and Kongsfjorden, covering different summer months. Based on D amino acids, and together with incubation experiment, the project tries to quantify the amount of refractor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escribe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 the fjord, and reveal its response to glacier meltwaters. With these results, this project would provide new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arctic sea as an organic carbon sink.
与生物泵的沉积碳埋藏相对应,海洋惰性溶解有机碳也是实现碳埋藏、增强海洋有机碳汇功能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北极黄河站的调查采样中,发现近海峡湾对冰川融水的快速响应过程中可能包含海洋中惰性溶解有机碳的积累。如果该假设成立,这将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有机碳汇格局与过程改变的又一内在驱动力。以此假设为出发点,项目拟对北极黄河站附近的海湾河及王湾峡湾开展不同月份的现场调查与采样。以D型氨基酸作为惰性溶解有机碳的定量基础,并结合有机质稳定性培养实验结果进行修正,实现对惰性溶解有机碳的定量。项目将依托流域及河口调查,厘清陆源惰性有机质的入海移除与保守稀释特征;将峡湾中惰性溶解有机碳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和同期的冰川融水对峡湾的影响程度、陆源惰性有机质入海残留量进行比对,诠释冰川融水对北极近海峡湾中惰性溶解有机碳积累的影响,为全面评估极地的有机碳汇格局变化提供相关科学基础。

结项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正面临更快的升温和冰川的加速消融。北极环境的快速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反馈,特别对海洋碳氮循环的反馈和影响,尚不明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先后两次赴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开展冰川融水及毗邻峡湾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成分研究,以D型氨基酸生物标志物,以及现场开展的有机质稳定性培养实验结果为主要依据,量化冰川融水输送的陆源有机质的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特点,量化冰川融水中惰性有机质的含量和比例;并基于咸淡水两端元混合实验,定量描述陆源有机质入海后随着盐度浊度等变化下的行为特征。另外,本研究还对王湾等典型峡湾中溶解有机质的成分开展了研究,揭示了峡湾表层海水中惰性有机质的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点。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河输送的陆源溶解有机质具有光敏特点,在10天的培养周期内,海湾河溶解有机碳在光照下从初始的约70μM显著下降为仅20μM;但同样在10天尺度内加引菌液的海湾河溶解有机质含量并没有显著变化。基于培养实验结果,本研究量化海湾河中惰性溶解有机质的含量为~20μM,约为冰川融水中总溶解有机碳的29%。以端源样品培养实验结果为基础,在扣除海水中本身的海源性惰性组分后(约50μM),峡湾内部形成的惰性有机质在20μM到40μM。研究发现靠近潮汐冰川区域的惰性溶解有机质含量相对少,以处于峡湾口门、最受外海影响的区域惰性溶解有机质的含量相对多。这暗示冰川融水对王湾中惰性溶解有机质的直接贡献可能很有限。考虑到冰川融水本身具有很低的生源要素,并促进峡湾层化等特点,冰川融水的涌入会改变峡湾垂向水层结构、促进北极近海向贫营养化生境转变,这种转变可能是冰川融水有利于惰性溶解有机碳产生和积累的途径。相关的支撑证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Between-summer compariso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surface waters of a coastal area influenced by glacier meltwater runoff and retreat
受冰川融水径流和退缩影响的沿海地区地表水中颗粒有机物的夏季比较
  • DOI:
    10.1016/j.polar.2020.100603
  • 发表时间:
    2020-10
  • 期刊:
    Polar Science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Natalia Venturini;Zhuoyi Zhu;Martin Bessonart;Felipe García-Rodríguez;Le;ro Bergamino;Ernesto Brugnoli;Pablo Muniz;Jing Zhang
  • 通讯作者:
    Jing Zh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长江口徐六泾颗粒有机氮的月际变化:以右旋(D)和左旋(L)氨基酸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海洋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亮;吴莹;朱卓毅;张经
  • 通讯作者:
    张经
长江口外浮游植物死亡释放溶解有机质的降解及其溶氧消耗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海洋与湖沼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小丰;吴莹;朱卓毅
  • 通讯作者:
    朱卓毅
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28(8):1649-1654, 200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莹莹*;张经;吴莹;朱卓毅
  • 通讯作者:
    朱卓毅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王湾和海湾河溶解N_2O分布及影响因素
  • DOI:
    10.13679/j.jdyj.2018001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极地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谷雪霁;张桂玲;朱卓毅;张瑞峰;金杰;张国森
  • 通讯作者:
    张国森
苏州河和黄浦江颗粒态氨基酸的季节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冰良;崔莹;朱卓毅;吴莹
  • 通讯作者:
    吴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朱卓毅的其他基金

基于溶解氧氧同位素来量化水柱和沉积物耗氧对低氧贡献的演替特征
  • 批准号:
    41976042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低纬度小河流流域盆地新鲜有机质入海定量化研究
  • 批准号:
    41206065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