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体中东部早中生代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0203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4.岩石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The middle to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were considered traditionally as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the Lhasa terrane undergone intense Mesozoic-Cenozoic orogeny on the souther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from the southeastern of Lhasa terrane were the results of Mesozoic-Cenozoic Himalayan-type orogeny. Moreover, a suit of medium-pressure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probably formed during early Mesozoic, and would provide new clue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hasa terrane. Therefore, this project propose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chronology of these metamorphic rocks. We will survey their rock association, space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and relationship with wall rock, reveal the composition of protolith, age and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research the type, process and age of metamorphism, set up the metamorphism P-T-t path, and then investigate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significance. Our study will supply constrains fo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Lhasa terrane.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经历了强烈的中、新生代造山作用,其中高级变质岩传统地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拉萨地体东南部的高级变质岩为中、新生代喜马拉雅型造山作用的产物。但在拉萨地体中东部出露的一套中压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很可能形成在早中生代,为拉萨地体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本项目拟对这套变质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查明这套变质岩的岩石组合、空间分布、产状与围岩关系,揭示其原岩组成、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研究它们的变质作用类型、变质作用过程、变质年代,建立变质作用P-T-t轨迹,进而探讨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与意义,为拉萨地体的形成和演化做出限定。

结项摘要

“拉萨地体中东部早中生代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董昕的主持下开展,项目组成员在2013年–2015年多次对西藏东南部墨竹工卡、工布江达、林芝和东久等地区的中压变质岩系和相关岩浆岩进行野外考察。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揭示出拉萨地体中东部巴松措地区的变质岩系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204–185 Ma发生变质作用,并不是过去认为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变质岩系的岩石类型包括正、副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其经历了峰期温、压条件为640–705 ºC、6.0–8.0 Kbar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原岩主要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01–198 Ma)的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石炭系–二叠系的粘土和石英砂岩,二叠系–三叠系的泥质砂岩、钙质砂岩和泥灰岩。结合羊八井地区同期的中压变质岩和松多高压变质岩,本次研究将拉萨地体中东部的早中生代变质带延伸至400公里。此外,本项目还探讨了拉萨地体早中生代侵入岩的成因,认为拉萨地体中出露于不同构造域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可能形成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报道了拉萨地体东南部古生代泥盆纪和寒武纪的岩浆作用,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拉萨地体早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限定。发现拉萨地体中存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的构造热事件记录,表明拉萨地体与印度大陆具有相似的与超大陆聚合有关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历史。在本项目资助下,项目组成员已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文章7篇,国际期刊3篇,SCI收录6篇,EI收录1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拉萨地体东南缘始新世早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彦蒿;张泽明;董昕
  • 通讯作者:
    董昕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的变质作用与动力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地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昕;张泽明;向华
  • 通讯作者:
    向华
Early Mesozoic metamorphism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Lhasa terrane, south Tibet
藏南拉萨地体东段早中生代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 DOI:
    10.1016/j.jseaes.2013.04.009
  • 发表时间:
    2013-12
  •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Lin Yan-Hao;Zhang Ze-Ming;Dong Xin;Xiang Hua;Yan Rong
  • 通讯作者:
    Yan Rong
Precambrian evolution of the Lhasa terrane, Tibet: Constraint from the zircon Undash;Pb geochronology of the gneisses
西藏拉萨地体的前寒武纪演化:锆石U的制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Zhang Zeming;Dong Xin;Shen Kun;Lu Xiao
  • 通讯作者:
    Lu Xi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变泥质岩的逆时针P -T -t轨迹与构造机制
  • DOI:
    10.18654/1000-0569/2019.02.0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康东艳;张泽明;董昕;田作林;向华;莫宣学
  • 通讯作者:
    莫宣学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的泥盆纪花岗岩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昕;张泽明;耿官升;刘峰;王伟;于飞
  • 通讯作者:
    于飞
俯冲带部分熔融
  • DOI:
    10.18654/1000-0569/2020.09.0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泽明;丁慧霞;董昕;田作林
  • 通讯作者:
    田作林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策略
  • DOI:
    10.19654/j.cnki.cjwtyj.2018.02.01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昕
  • 通讯作者:
    董昕
咪唑-4,5-二羧酸镧的合成及其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塑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柳召刚;董昕;胡艳宏;李梅;王觅堂;冯佳萌
  • 通讯作者:
    冯佳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董昕的其他基金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深熔岩石的相平衡和熔体成分定量模拟研究
  • 批准号:
    42372082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基性岩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
  • 批准号:
    4187207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