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基性岩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207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4.岩石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Himalayan orogen was derived by the Cenozo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 and Asia continents, representing a nature laboratory for studying metamorphism, partial melting and granite genesis of continental orogen. Ultrahigh-pressure eclogite in the western Himalayan orogen recorded the time and nature for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However, the genesis of metabasic rock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Himalayan orogen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is applying project will conduct a field geological, petrologic,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y and phase equilibria modeling on the metabasic rocks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Sequence in the Yadong region, central Himalaya. The aims are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and types of the metabasic rocks and their conta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untry rocks,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 melting, and composition, occurrence and content of leucosome, to reveal the P-T conditions, time and P-T-t path of metamorphism an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etabasic rocks as well as anatectic reaction, anatectic degree and melt composition, to link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etabasic rocks to the leucogranite genesis, and to recover the protolith type, formation tim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metabasic rocks. These expected results will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for the subduction-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India continent, and the tectonic models of the Himalayan orogen.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与亚洲大陆在新生代碰撞作用的产物,是研究大陆造山带变质作用、部分熔融和花岗岩成因的天然实验室。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段产出的超高压榴辉岩为大陆碰撞的时间和性质提供了关键性约束。但是,造山带中段广泛分布的基性变质岩的成因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申请项目拟以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系列中的基性变质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项目的目标是查明基性变质岩的分布、岩石类型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基性变质岩的部分熔融特征以及浅色体的组成、产状与含量,揭示基性变质岩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的温度压力条件、时间和P-T-t轨迹,研究基性变质岩部分熔融方式、熔融程度和熔体成分,探讨基性变质岩部分熔融对淡色花岗岩形成的贡献,恢复基性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限定印度大陆俯冲-折返的演化历史,为建立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模型提供重要制约。

结项摘要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的高压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基性麻粒岩不仅记录了印度大陆地壳俯冲的重要信息,而且与广泛分布的淡色花岗岩成因密切。本项目对亚东和定日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基性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初步查明了基性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分布特征和围岩性质,揭示出基性变质岩的峰期和退变质阶段的温度、压力条件和变质作用时间,建立了P-T-t轨迹,探讨了基性变质岩的部分熔融方式和对淡色花岗岩的贡献,恢复了基性变质岩的原岩类型和形成时代,限定了印度大陆中下地壳的俯冲-折返演化历史,为新生代的喜马拉雅造山作用提供了重要制约。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亚东地区石榴角闪岩的成因: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 DO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22184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彦超;董昕;田作林
  • 通讯作者:
    田作林
Protoliths and metamorphism of the central Himalayan eclogites: Zircon/titanite U–Pb geochronology, Hf isotope and geochemistry
喜马拉雅中部榴辉岩的原岩和变质作用:锆石/钛矿 U-Pb 年代学、Hf 同位素和地球化学
  • DOI:
    10.1016/j.gr.2021.10.014
  • 发表时间:
    2021-10
  • 期刊:
    Gondwana Research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Dong Xin;Zhang Zeming;Tian Zuolin;Niu Yaoling;Zhang Liangliang
  • 通讯作者:
    Zhang Liangliang
Mesozoic crustal evolution of southern Tibet: Constraints from the early Jurassic igneous rocks in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藏南中生代地壳演化:拉萨地体中部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制约
  • DOI:
    10.1016/j.lithos.2020.105557
  • 发表时间:
    2020-08
  • 期刊:
    Litho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Dong Xin;Niu Yaoling;Zhang Zeming;Tian Zuolin;He Zhenyu
  • 通讯作者:
    He Zhenyu
Late Triassic Orogenic Assembl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Constraints from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 in the East Lhasa Terrane
青藏高原晚三叠世造山运动:东拉萨地体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制约
  • DOI:
    10.1093/petrology/egab032
  • 发表时间:
    2021-04
  • 期刊:
    JOURNAL OF PETROLOG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Chen Yanfei;Zhang Zeming;Palin Richard M.;Tian Zuolin;Xiang Hua;Dong Xin;Ding Huixia;Qin Shengkai;Li Yunshuai
  • 通讯作者:
    Li Yunshuai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岩石矿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昕;田作林
  • 通讯作者:
    田作林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变泥质岩的逆时针P -T -t轨迹与构造机制
  • DOI:
    10.18654/1000-0569/2019.02.0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康东艳;张泽明;董昕;田作林;向华;莫宣学
  • 通讯作者:
    莫宣学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的泥盆纪花岗岩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昕;张泽明;耿官升;刘峰;王伟;于飞
  • 通讯作者:
    于飞
俯冲带部分熔融
  • DOI:
    10.18654/1000-0569/2020.09.0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泽明;丁慧霞;董昕;田作林
  • 通讯作者:
    田作林
藏南亚东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片麻岩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苟正彬;张泽明;董昕;丁慧霞;向华;雷恒聪;李旺超;唐磊
  • 通讯作者:
    唐磊
咪唑-4,5-二羧酸镧的合成及其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塑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柳召刚;董昕;胡艳宏;李梅;王觅堂;冯佳萌
  • 通讯作者:
    冯佳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董昕的其他基金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深熔岩石的相平衡和熔体成分定量模拟研究
  • 批准号:
    42372082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拉萨地体中东部早中生代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 批准号:
    41202035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