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杨枝条倒插生根过程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360184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5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610.林木遗传育种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Populus yunnanensis is endemism of southwest China. It is also an unwonted poplar specie in China or even in the world, which distributes in low latitude but high altitude area. It was found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at the adventitious roots formed at the original morphological apex and shoots sprouted at the original morphological base of inverted cuttings, and the inverted cuttings normally developed into intact plants. Lots of researches suggested that polar auxin transport acts as a trigger for root forming in upright cutting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polar auxin transport in inverted cutting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ies, one-year stems of P. yunnanensis will be used as cuttings, HPLC method will be adopted to detect the gradient differenc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lateral buds and bark tissues (including cortex and vascular tissues) of inverted cuttings during rooting process; Real-time PCR, ELISA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methods will b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polar auxin transporting carriers, contents change of polar auxin transporting carriers and their polar distributing location on cellular membrane in bark tissues of inverted cuttings during rooting process. Simultaneously, the inverted cuttings development will be observed. Therefore, this project will be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polar auxin transport during rooting process in inverted cutting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uld be helpful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polar auxin transport during rooting process in inverted cuttings, and should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rooting regulation in cutting propagation.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乡土树种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属树种。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滇杨枝条插穗倒插后能够在原形态学上端形成不定根而在原形态学下端长枝,并能够发育为成熟的植株。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正插插穗根系发生中发挥着开关式的调控作用。但插穗倒插后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滇杨1年生枝条为插穗,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实时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化等技术,系统研究倒插插穗生根过程中侧芽和插穗树皮(含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内源激素含量梯度差异、插穗树皮内(含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载体蛋白在生长素极性运输中的功能,结合对倒插苗木生长状况的观测,从激素水平、分子水平和苗木生长3个层次系统开展滇杨倒插生根过程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倒插插穗生根过程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机理,也为生产实践中调控插穗生根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插穗根系发生中发挥着开关式的调控作用。本项目对滇杨倒插生根过程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1)通过对正、倒插苗木的生长指标观测,揭示了插穗极性的改变对苗木生长发育具有明显影响,但插穗侧芽的顶端优势位置不会随之而发生改变,依然是处于插穗形态学上端的侧芽萌发后形成苗木主干。(2)对正、倒插苗木3种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揭示了插穗极性的改变对扦插苗的生理生化特性具有一定影响,使倒插苗的生长处于逆境条件之中。(3)通过测定正、倒置插穗不同部位侧芽及皮部IAA、GA3、ABA和ZT等内源激素的含量,揭示出生长素在倒置插穗中依然保持了原有的极性运输方向。(4)采用MSAP技术对正倒插苗木年生长周期内DNA甲基化类型及水平进行了分析,表明正、倒插苗木之间的DNA甲基化类型及水平存在明显差异。(5)对正、倒插苗侧枝萌生处上、下插穗皮层及侧枝基部、顶部皮层的RNA-seq分析表明,共8076个DEGs能被KEGG数据库注释,分布于122个通路中,主要富集于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且正、倒扦插苗插穗皮层的转录调控差异较大。对DEGs中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基因分析表明,倒插苗的插穗皮层内源激素信号传导过程具有明显的通路变化,许多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6)应用qPCR技术对杨树44个与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基因在正倒置滇杨插穗水培生根过程中不同部位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1个基因在滇杨插穗皮层中表达,但33个基因的表达在正、倒插穗间不存在差异,PIN1、PIN15,ABCB1、ABCB9、ABCB10、ABCB19、AUX5、AUX6等8个基因于正、倒插穗的不同部位间具有差异表达。(7)对筛选出的PIN1、PIN15、AUX3、ABCB19等4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蛋白基因进行蛋白表达量的ELISA分析,结果显示,正、倒置插穗在水培生根之初,4个基因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且正、倒置插穗部位间差异较大,可能参与调控了倒插插穗生根过程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0)
基于cpDNA和rDNA ITS片段分析西南地区青杨派杨树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佳蔓;员涛;周安佩;纵丹;李旦;何承忠
  • 通讯作者:
    何承忠
地理隔离对西南藏区山杨居群遗传结构影响的SRAP分析
  •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5.02.003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承忠;李佳蔓;员涛;纵丹;周安佩;欧光龙;尹五元
  • 通讯作者:
    尹五元
滇杨优树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西北林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纵丹;员涛;周安佩;刘东玉;郑元;段安安;何承忠
  • 通讯作者:
    何承忠
滇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6.04.02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颜璐茜;李佳蔓;员涛;周安佩;纵丹;李旦;辛培尧;何承忠
  • 通讯作者:
    何承忠
西南地区乡土杨树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
  •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4.022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员涛;颜璐茜;李佳蔓;周安佩;纵丹;李旦;于雷;何承忠
  • 通讯作者:
    何承忠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杨属部分种及杂种的 AFLP 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林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善文;张有慧;张志毅;安新民;何承忠;李百炼.
  • 通讯作者:
    李百炼.
云南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序列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生物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玉兰;白青松;张瑞丽;田斌;王大玮;何承忠;蔡年辉;康向阳;段安安
  • 通讯作者:
    段安安
滇杨组培苗的移栽技术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辛培尧;LI Gen-qian;ZHOU Jun;TANG Jun-rong;CHEN Jie;HE Cheng-zhong;刘岩;李根前;周军;唐军荣;陈杰;何承忠;XIN Pei-yao;LIU Yan
  • 通讯作者:
    LIU Yan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西南林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承忠;车鹏燕;周修涛;段安安;王德新;辛培尧;HE Cheng-zhong,CHE Peng-yan,ZHOU Xiu-tao,DUAN An-a
  • 通讯作者:
    HE Cheng-zhong,CHE Peng-yan,ZHOU Xiu-tao,DUAN An-a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云南松及其近缘种遗传关系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承忠;王大玮;段安安;康向阳
  • 通讯作者:
    康向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何承忠的其他基金

插穗倒插对滇杨扦插苗生长影响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860219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滇杨分枝特性差异的遗传基础研究
  • 批准号:
    30960320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