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基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低成本制备与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67626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809.光化学与电化学工程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major challenge for SOFC commercialization is to lower its operating temperature to low temperatures(LTs≤600oC). For the increased ohmic and polarization loss,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low temperature high performance critical materials, such as higher ionic conductivity electrolytes an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electrodes. Isovalent cation stabilized bismuth oxides (SBO) has the highest oxygen ionic conductivity at LTs, however it may decompose to Bi which can make it not working in SOFC conditions. With regards to this, low cost fabrication techniques for SBO layers and reducing gas barrier layers were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high cell performance at low temperatures. For the lacking of cathode materials which can work below 600oC with relatively high cathode performance, developing good thermal match an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at LTs can meet the demand of high performance low temperature SOFCs. Meanwhile,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apply the SBO materials to the SOEC research which can expand the research areas. Mature SOFC techniques can boost the SOFC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is will reduce the start-up and operation cost of the SOF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greatly and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market application.
限制传统SOFC商业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高的工作温度。考虑低温下(≤600oC)欧姆及极化损失增加,发展新型低温高性能关键材料势在必行。等价离子掺杂Bi2O3体系是目前发现的在低温下氧离子电导最高的电解质材料,但不能在SOFC条件下工作。鉴于此,低成本制备Bi基电解质及抗还原气体阻隔层,保证Bi基材料在低温段获得高电池性能。针对600oC以下工作的阴极材料较少且性能不佳状况,开发新的热匹配性好、催化活性高及低温电导高的阴极材料,以满足高性能低温SOFC的要求。同时,首创性将Bi基材料应用于SOEC研究中,扩展SOEC研究范围。成熟的低温SOFC技术可更快促进产业化,极大地降低SOFC电堆发电体系的启动及运行成本。

结项摘要

本基金项目通过低成本方法了制备氧化铋基双层电解质及氧化铈基抗还原气体阻隔层,同时开发出热匹配性好、催化活性高及低温段电导高的新体系阴极材料,使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低温段具有高电化学性能,提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低温化的应用潜力。研究主要围绕掺杂的氧化铋(ESB/YSB/DWSB)材料开展了双层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工艺优化,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研究;相关的电极开发以及反应机理研究。项目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采用共烧结合溶液浸渍法成功制备了YSZ|DBO双层电解质电池并在低温范围得到了优异的输出功率。研究揭示出氧化铋系列双层电解质电池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内在原因;(2)创新性地采用微波烧结替换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Bi基双层电解质,通过由内而外的体加热方式,实现电解质层的低温快速烧结,减少元素挥发,有效提升了电池性能;(3)研究阴极材料和双层电解质等在电池运行中的电化学过程与机理,通过掺杂改性等方法开发新的热匹配性好、催化活性高及低温电导高的阴极材料;(4)研究了其它途径实现SOFC电池低温化的方法,如通过Ba扩散原位生成电子阻隔层提高氧化铈基电解质单电池的开路电压;将ESB作为烧结助剂引入电解质材料,既降低了电池的制作成本,又提高了电化学性能;还研究了新型质子导体LCO材料作为SOFC电解质与阴极的应用。上述研究成果使我们对Bi基低温SOFC电池的性能变化规律和电极反应机理有了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针对Bi基SOFC电池开发的低成本制备工艺更让我们对未来种低温SOFC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充满信心。.此外,在基金项目资助下培养毕业了10 名研究生,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了25篇研究论文,获得发明专利两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A new in situ strategy to eliminate partial internal short circuit in Ce0.8Sm0.2O1.9-based solid oxide fuel cells
消除Ce0.8Sm0.2O1.9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部分内部短路的新原位策略
  • DOI:
    10.1039/c7ta03527f
  • 发表时间:
    2017-06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影响因子:
    11.9
  • 作者:
    Gong Zheng;Sun Wenping;Cao Jiafeng;Wu Yusen;Miao Lina;Liu Wei
  • 通讯作者:
    Liu Wei
A novel in situ diffusion strategy to fabricate high performance cathodes for low temperature proton-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一种新型原位扩散策略,用于制造低温质子传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高性能阴极
  • DOI:
    10.1039/c8ta00859k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影响因子:
    11.9
  • 作者:
    Hou Jie;Miao Lina;Hui Jianing;Bi Lei;Liu Wei;Irvine John T S
  • 通讯作者:
    Irvine John T S
A novel BaFe0.8Zn0.1Bi0.1O3−δ cathode for proton 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
用于质子传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新型BaFe0.8Zn0.1Bi0.1O3-阴极
  • DOI:
    10.1016/j.ceramint.2020.07.015
  • 发表时间:
    2020-07
  • 期刊: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Yunpeng Xia;Xi Xu;Yue Teng;Huanlin Lv;Zongzi Jin;Di Wang;Ranran Peng;Wei Liu
  • 通讯作者:
    Wei Liu
Investigations 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a2NiO4+δ cathode material doped at A site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位掺杂La2NiO4δ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DOI:
    10.1088/2053-1591/ab9c60
  • 发表时间:
    2020-06
  • 期刊: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Xiusheng Wu;Chunye Gu;Jufang Cao;Lina Miao;Chao Fu;Wei Liu
  • 通讯作者:
    Wei Liu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Zn-doped and undoped SrEu(2)Fe(2)O(7) as potential mixed electron and proton conductors.
Zn掺杂和未掺杂SrEu2Fe2O7作为潜在混合电子和质子导体的计算研究
  • DOI:
    10.1039/d0ra08097g
  • 发表时间:
    2020-11-02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Jin, Zongzi;Peng, Ranran;Xia, Yunpeng;Wang, Zhenbin;Liu, Wei
  • 通讯作者:
    Liu, We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曲古霉素A抑制肝癌细胞的糖酵解
  • DOI:
    10.16352/j.issn.1001-6325.2016.06.010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艳春;侯彭姣;陈杰民;何小东;刘长征;刘卫
  • 通讯作者:
    刘卫
Effect of Fe2+/3+ and Cu2+ Ions on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ype I Collagen
Fe2/3 和 Cu2 离子对 I 型胶原光谱性质的影响
  • DOI:
    10.14233/ajchem.2013.15991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Asian Journa of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举成;严和平;张国伟;陈显兰;章丽;刘卫
  • 通讯作者:
    刘卫
上海市灰霾天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富集元素的粒径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玉兰;刘卫;梁峰;姚剑;吴伟伟;王广华;位楠楠;范雪波;耿彦红;林俊
  • 通讯作者:
    林俊
储氚合金ZrCo_(0.8)M_(0.2)(M=Co,Cu,Cr,Mn,Al)的性能研究(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丽君;程宏辉;钱渊;杨果;李晓林;吴胜伟;韩兴博;刘卫
  • 通讯作者:
    刘卫
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的分子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长治医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镇楠.;冯红;刘卫
  • 通讯作者:
    刘卫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卫的其他基金

钙钛矿及相关结构中氧空位或间隙氧与其组态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批准号:
    U1632131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中空陶瓷纤维膜质子传导燃料电池的制备与体系稳定性研究
  • 批准号:
    2107620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K2NiF4(La2CuO4,La2NiO4等)结构体系中额外间隙氧的滞弹性研究
  • 批准号:
    10574123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低温氧化物混合导体透氧分离膜的研究与制备
  • 批准号:
    20371045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