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辛/苦味活血化瘀功效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430094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3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2.中药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five flavours are the basic property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efficacy. It is a core task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five flavours, in which to discuss the princip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flavours and efficacy.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work of our team, a hypothesis is put forward: The five flavours theroy is a systemic expression of multi-scal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he propert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 addition and emerg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flavours and efficacy is self-similarity on different scales. According to this hypothesis, a panel of representativ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ossess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warm-spicy-liver, warm-spicy-heart, warm-bitter-liver, cold-bitter-heart, cold-bitter-liver” will be selected; the thoughts of system science will be followed; Multipl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olecular modeling,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metabonomics, biological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data mining will be used in this project. It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between spicy and bitter chemical components, targets and efficacy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which to reveal the inheritance, addition and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cale of component, ingredient, medicinal slice and prescription, and verify the self-similarit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flavours and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These findings will lead to new drug designs and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operties theor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五味是体现中药功效的基本属性,研究五味化学、生物学基础,探讨味效关系规律与原理是中药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根据工作基础,本项目提出假说:五味是中药功效多尺度的系统表达,其化学物质基础、生物学基础所表达的药性属性具有继承性、加和性和涌现性,不同尺度下的味效关系具有自相似性。针对这一假说,本项目以“温辛肝、温辛心、温苦肝、寒苦心、寒苦肝”代表性方药为研究载体,基于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思路,融合分子模拟、高通量筛选、代谢组学、生物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发现辛/苦味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功效间的规律及作用机制,明确其表达活血化瘀功效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揭示其在成分、组分、饮片、方剂等层面所表达的五味药性的继承性、加和性、涌现性系统性特征,验证宏观-微观多尺度味效关系的系统自相似性。研究成果对指导中药新药设计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五味是体现中药功效的基本属性,研究五味化学、生物学基础,探讨味效关系规律与原理是中药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针对“辛苦味表达活血化瘀的化学及生物基础”这一科学问题,本研究以辛/苦味和活血化瘀功效为研究对象,建立味效系统科学框架,融合分子模拟、高通量筛选、代谢组学、生物网络和数据挖掘等方法技术,建立了辛/苦味中药活血化瘀功效的化学和生物学物质基础研究平台,开展了辛苦味中药性效科学内涵的系统研究。发现了辛/苦味中药表达活血化瘀功效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阐释了“辛/苦感官味与其功效具有一致性”的科学内涵;基于中药性效关系的微观与宏观、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出并建立了系统中药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平台,阐释了中药味效微观至宏观的系统发生关系,发现了中药味效关系具有系统自相似性、整体的涌现性和系统的自组织性;提出了“以味定效”的性效评价模式,基于“靶标药理-药效-整合药效-亚功效”尺度之间的功能传递关系,建立了中药“辛行血、苦逐瘀”味效的系统评价方法,验证了“以味定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发现了辛/苦味效应化合物可表达四气对应功效,其感官味和功效靶标的分布器官与其归经具有一致性,阐释了“辛/苦、四气、归经化学及生物学基础具有一致性”的科学内涵。验证了“五味是中药功效多尺度的系统表达,其化学物质基础、生物学基础所表达的药性属性具有继承性、加和性和涌现性,不同尺度下的味效关系具有自相似性传递规律”的科学假说,为中药系统配伍原理和方剂设计、中药功效的系统生物学基础与评价提供了技术平台和理论基础,为利用药性组合作为功效的基本单元开展中药性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指导中药新药设计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基于药性组合的丹参和红花的性效关系研究
  •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80903.00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候宁;吴东雪;刘敏;李晶;张燕玲;乔延江
  • 通讯作者:
    乔延江
Traditional Chinese Bitter Flavor theory: Is there any relation with taste type II receptors?
中国传统苦味理论:与味觉II型受体有关系吗?
  • DOI:
    10.1016/j.eujim.2016.04.011
  • 发表时间:
    2016-12
  • 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影响因子:
    2.5
  • 作者:
    Zhang Yu Xin;Wang Xing;Wang Shi Feng;Zhang Yan Ling;Qiao Yan Jiang
  • 通讯作者:
    Qiao Yan Jiang
穿心莲内酯通过下调PPARγ-C/EBPα抑制脂滴形成
  •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18.06.15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天津中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栗茜;彭莎;候宁;刘敏;李晶;张宇昕;张乔;王石峰;张燕玲;乔延江
  • 通讯作者:
    乔延江
Identification of berberine as a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structural, functional and binding studies.
通过结构、功能和结合研究鉴定小檗碱作为中药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DOI:
    10.1038/srep44040
  • 发表时间:
    2017-03-09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Wang X;Zhang Y;Yang Y;Wu X;Fan H;Qiao Y
  • 通讯作者:
    Qiao Y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Qishen Yiqi Formula by Module-Network Analysis.
模块网络分析芪参益气方机理研究
  • DOI:
    10.1155/2015/497314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eCAM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eng S;Zhang Y;Qiao Y
  • 通讯作者:
    Qiao Y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Using quality by design and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s to aid the development of a high shear wet granulation process
使用质量源于设计和质量风险管理原则来帮助开发高剪切湿法制粒工艺
  • DOI:
    10.1145/3028842.3028850
  • 发表时间:
    2016-12
  • 期刊: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崔向龙;徐冰;王馨;孙飞;史新元;乔延江
  • 通讯作者:
    乔延江
基于移动窗F检验法的中药配方颗粒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分析研究
  • DOI:
    10.4268/cjcmm20161910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婵;徐冰;张志强;王馨;史新元;付静;乔延江
  • 通讯作者:
    乔延江
基于方剂药性特征的中药配伍方法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颜素容;王耘;郑虎占;乔延江
  • 通讯作者:
    乔延江
基于功能靶点的中药功效术语规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肖斌;陶欧;顾浩;王耘;乔延江
  • 通讯作者:
    乔延江
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构建及其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
  • 通讯作者:
    乔延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乔延江的其他基金

基于活血化瘀药效团的中药筛选方法学研究
  • 批准号:
    30472180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药药性理论的数据挖掘研究
  • 批准号:
    30371784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