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反应中间体橙花叔基焦磷酸结合定点突变研究倍半萜合酶环化反应起始决定因子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030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204.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与代谢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Sesquiterpene synthases catalyze linear universal precursor (E,E)- farnesyl diphosphate into more than 300 kinds of sesquiterpenes due to the vast stereochemical diversity of the cyclization reactions. The extensive studies on the cyclization mechanism have been well conducted and reviewed. But the controlling of the initiating cyclization is still not understood well. Our recent advance shows that that the tiny steric change of T296V mutation in Artemisia annua amorpa-4,11-diene synthase could deactivate the cyclization by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 (R,E)- nerolidyl diphosphate, but a latest report shows that another key amino acid mutation Y402L in (E)-β-farnesene synthase (BFS) from Artemisia annua was sufficient to activate cyclization but mutating the corresponding site L374 in amorpha-4, 11-diene synthase (ADS) to Y could not deactivate the cyclization. Why these two paralog enzymes use different site to control the the initiating cyclization? Is it due to the totally different catalyzed mechanism of these two enzymes or the different controlling steps of these two amino acids site? This proposal is aim to unveil this important question by the aid of chemical synthetic reaction intermediate NPP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controlling of the initiating cyclization of sesquiterpene synthase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of enzyme rational designing for new type of compounds production.
倍半萜合酶家族催化天然底物全反式法尼基焦磷酸环化形成近300多种倍半萜烯、醇,进一步加工修饰产生种类更加繁多的衍生物。对此环化反应的特异性控制机制已经开展了非常深入广泛的研究,但是萜类合酶催化环化反应的起始控制机制还知之甚少。项目申请人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了控制紫穗槐二烯合酶环化起始反应的关键位点并阐明了其控制机理:T296V突变造成的位阻效应足以抑制倍半萜环化反应的起始步骤,导致其产物变为线性的法尼烯。但是新近报道另一个位点Y402L突变能够使黄花蒿法尼烯合酶具有生成环化产物的能力。为什么这两个旁系同源酶采取了不同的氨基酸位点来控制环化反应的起始,是这两个位点控制的关键节点不同?还是两个酶的催化机理不同? 本项目拟利用项目申请人团队新近合成的反应中间体橙花叔基焦磷酸结合定点突变解决以上这一关键问题。详细了解倍半萜合酶环化起始控制机制将会为倍半萜合酶的理性设计,定向生成新型化合物奠定坚实基础。

结项摘要

倍半萜合酶的环化反应的特异性控制机制已经开展了非常深入广泛的研究,但是萜类合酶催化环化反应的起始控制机制还知之甚少。本项目的目标为明确为什么两个旁系同源酶采取了不同的氨基酸位点来控制环化反应的起始。经过过四年的研究,圆满完成了项目申请书中提出的研究计划,解决了项目提出的关键问题。.计划完成情况:1:明确了黄花蒿AaBFS催化生成(E)-β-farnesene的反应机理,确定(E)-β-farnesene的合成位置是在transoid farneyl cation(项目研究目标1);2:明确了黄花蒿AaBFS Y402L突变催化环化反应的机理,确定NPP反应中间体是S构型(项目研究目标2);3:黄花蒿AaADS T296V突变位阻效应的作用方式可能是直接影响底物(项目研究目标3);4:在黄花蒿AaBOS中的296位(对应AaADS的295)、玉米ZmTPS10中的356氨基酸残基(对应AaBFS的402)均是控制环化反应功能能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表明这两个位点的关键性作用在倍半萜合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项目研究目标4)。.关键科学问题的回答:两个旁系同源酶采取不同的氨基酸位点来控制环化反应的起始,不是因为他们控制的反应步骤不同,而是因为两个酶的催化反应中间体NPP的手性不同,一个是S型,一个是R型。.在圆满完成目标计划之外,还获得了额外的重要研究发现。1:296位和402位氨基酸残基影响环化调控的是transoid farnesyl cation生成NPP这一步,而以上两位点的对侧的AaADS 439位(AaBFS 467位)氨基酸残基也影响环化,但是其调控位点是cisoid farnesyl cation的1,6环化这一步。2:我们发现了催化1,6环化的倍半萜合酶的手性控制现象:1,6环化后的6位C的手性和中间产物NPP的3位C手性相同。.以上这些发现将会为阐明倍半萜合酶的催化特异性机制、倍半萜合酶的理性设计、定向生成新型化合物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T296V Mutant of Amorpha-4,11-diene Synthase Is Defective in Allylic Diphosphate Isomerization but Retains the Ability To Cyclize the Intermediate (3R)-Nerolidyl Diphosphate to Amorpha-4,11-diene.
Amorpha-4,11-二烯合酶的 T296V 突变体在烯丙基二磷酸异构化方面存在缺陷,但保留了将中间体 (3R)-橙花烷基二磷酸环化为 Amorpha-4,11-二烯的能力。
  • DOI:
    10.1021/acs.biochem.6b01004
  • 发表时间:
    2016-12-06
  • 期刊:
    BI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Li, Zhenqiu;Gao, Ruiping;Hao, Qinggang;Zhao, Huifang;Cheng, Longbin;He, Fang;Liu, Li;Liu, Xiuhua;Chou, Wayne K. W.;Zhu, Huajie;Cane, David E.
  • 通讯作者:
    Cane, David E.
296位氨基酸位阻效应影响黄花蒿没药醇合酶环化反应的起始
  • DOI:
    10.13473/j.cnki.issn.1002-3186.2018.031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北京农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贺芳;郝庆刚;赵慧芳;穆星;杨倩;刘会云;李振秋
  • 通讯作者:
    李振秋
(S)-β-没药烯合酶N端截短对其功能的影响
  • DOI:
    10.13473/j.cnki.issn.1002-3186.2020.010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北京农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倩;穆星;刘会云;向英;李振秋
  • 通讯作者:
    李振秋
青蒿a-bisabolol合酶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穆星;杨倩;刘会云;向英;曹飞;李振秋
  • 通讯作者:
    李振秋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黄花蒿法呢基焦磷酸合酶、紫穗槐二烯合酶双功能酶基因的构建、原核表达与功能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振秋;王波;高瑞平;LI Zhen-qiu;WANG Bo;GAO Rui-ping
  • 通讯作者:
    GAO Rui-ping
青蒿法呢醇合酶原核表达、纯化与功能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振秋;金亚明;王波;LI Zhen-qiu;JIN Ya-ming;WANG Bo
  • 通讯作者:
    WANG Bo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振秋的其他基金

菊科植物两个倍半萜合酶催化产物特异性决定位点的鉴定
  • 批准号:
    3090011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