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岩结构-成因分类、沉积成岩机理及其岩石物性响应模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7209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6.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strategic needs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e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are gradually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scientists throughout the world, which has contributed a certain volume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combined modern and ancient sedimentation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classification, deposition, diagenesis, petrophysics of the conglomerates. We are primarily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four issues: ① flow mechanism of transportation medium and conglomerate transport-depositional processes; ②mechanism of diagenesis and evolution regularity of conglomerates; ③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glomerate textures and the sedimentary genetic respones, as well as their classification scheme; ④ quantitative models of the pore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This study aims to solve the three key issues: ① dynamic mechanisms of transportation-deposi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grain-size conglomerates; ②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glomerate with different textures and their sedimentary-genesis; ③ genetic mechanisms of the microscopic pores structure of conglomerate with different supporting patterns. Eventually clarify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conglomerate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propose the operational textural-genetic classification scheme, define the main diagenetic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conglomerates, clear th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physics of different genetic conglomerates, establish pore structure model and wel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odels, provide geological theoretical basis for evaluating favorable reservoir facies of conglomerates, enrich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conglomerate sedimentology.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对油气资源的战略需要,砾岩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且形成了一定的油气资源规模。本项目拟现代沉积与古代沉积相结合,系统开展砾岩分类、沉积、成岩、物性等多方面研究,重点研究有四项:①搬运介质的流动机制与砾岩沉积搬运过程;②不同砾岩的成岩作用机理与演化规律;③砾岩结构与沉积成因的响应关系及其分类方案;④砾岩的孔隙结构与渗透率的定量模型。从而解决三个关键问题:①不同粒径砾岩搬运与堆积方式的动力学机制;②不同结构砾岩与其沉积成岩成因的响应关系;③不同支撑形式砾岩微观孔隙结构的成因机理。最终明确砾岩搬运与堆积方式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可操作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明晰不同砾岩的主要成岩机理,理清不同成因砾岩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岩石物性响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孔隙结构模型,为砾岩有利储集相带评价提供地质理论依据,丰富并发展砾岩沉积学的相关理论。

结项摘要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对油气资源的战略需要,砾岩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且形成了一定的油气资源规模。本项目通过将沉积模拟实验、野外实测和井震结合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针对砾岩砂体的成因,展布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其中①理清了搬运介质的流动机制与砾岩沉积搬运过程,设计出反映水体震荡环境的研究设备,通过震荡实验明确了粗粒沉积中过程中反粒序沉积出现的原因;②明确了不同砾岩的成岩作用机理与演化规律,以新疆准噶尔盆地新疆油田玛湖地区的井震资料为基础进行砾石质储层的沉积成岩机理的研究;③开展了砾岩结构与沉积成因的响应关系及其分类方案,进行岱海湖和南天山砾石质沉积体的野外考察,建立了对应的沉积模式;本项目研究以砾岩搬运与堆积方式的动力学机制为基础,提出了可操作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明晰了不同砾岩的主要成岩机理,理清了不同成因砾岩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岩石物性响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孔隙结构的测井解释模型,通过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完整研究砾岩油气藏的思路和方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1)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fan delta at the Badaowan formation (lower Jurassic), Southern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准噶尔盆地南部八道湾组(下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学及地层演化
  • DOI:
    10.1007/s12517-015-2242-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Tan Chengpeng;Yu Xinghe;Li Shunli;Shan Xin;Chen Bintao
  • 通讯作者:
    Chen Bintao
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沉积-成岩成因机理探讨与热点问题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岩性油气藏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兴河;李顺利;杨志浩
  • 通讯作者:
    杨志浩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特征与沉积相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亚龙;于兴河;单新;杜永慧;周劲松;韩小琴
  • 通讯作者:
    韩小琴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砂体展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阳;于兴河;刘文峰;赵延伟;黄丁杰;王进
  • 通讯作者:
    王进
Classification, formation, and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mud clasts (vol 59, pg 1, 2017)
泥屑的分类、形成和传输机制(第 59 卷,第 1 页,2017 年)
  • DOI:
    10.1080/00206814.2017.129590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Li Shunli;Li Shengli;Shan Xin;Gong Chenglin;Yu Xinghe
  • 通讯作者:
    Yu Xingh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The response of deltaic systems to climatic and hydrological changes in Daihai Lake rift basin,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hina
内蒙古岱海裂谷盆地三角洲系统对气候水文变化的响应
  • DOI:
    10.3724/sp.j.1261.2013.00016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兴河
  • 通讯作者:
    于兴河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分析——以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6.05.00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丽强;李胜利;于兴河;章彤;罗兴旺;姜国平
  • 通讯作者:
    姜国平
季节性河流体系高流态沉积构造特征: 以内蒙古岱海湖半滩子河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古地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谭程鹏;于兴河;刘蓓蓓;许磊;李顺利;冯双奇;唐雨生
  • 通讯作者:
    唐雨生
束鹿凹陷西斜坡沙二段油藏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特种油气藏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明建;于兴河;程岳宏;张林林;李冬梅
  • 通讯作者:
    李冬梅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的生长断层特点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Geology in Chin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富康;于兴河;李先平;邹敏;孙相灿;李梅
  • 通讯作者:
    李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于兴河的其他基金

陆相湖盆斜坡带顺坡流与沿坡流相互作用机理及沉积构型响应
  • 批准号:
    4107208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应用储层建模技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研究
  • 批准号:
    40242015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9.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中国东部三角洲沉积储层表征及建模技术研究
  • 批准号:
    49302033
  • 批准年份:
    1993
  • 资助金额:
    7.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