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花岗-绿岩区新太古代高镁质岩石及相关特征性岩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219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0.前寒武纪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Apart from the outcrop of large volume of late Archean TTG series and late granitic rocks in the Luxi granite-greenstone terrane, recent investigation ha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numerous high-Mg mafic-intermediate rocks and associated rock types (Nb-enriched basalts and high Ba-Sr granites) with a small volume occur sporadically in the area.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the petrogenesis of these specific types of rocks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that are the products of normal evolution of magma and that they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rersulted from th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Hence, they can record some crucial clues on the deep mantle source.Also, probing their petrogenesis will be helpful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Neoarchean geodynamic setting and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and reworking during the late Neoarchean.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crarry out a series of systematic invistigation and detailed study, including the regionally ge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Mg rocks and early TTG and late granitoids, determining the emplacement age and analysing their major-trace element content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ur aims are to: 1) construct their space-tim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ary patterns; 2) shed light on their petrogenesis and the nature of mantle source; 3) reveal the rock-forming mechanism and geodynamic setting; 4)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achanism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and reworking during the late Neoarchean in Luxi granite-greenstone belt. In addition, the study will als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petrogenesis of high-Mg rocks and other specific rock types in the world.
鲁西花岗-绿岩区除了大面积出露新太古代变形的TTG岩系和晚期的花岗岩之外,目前还发现许多零星出露的高镁质岩石及其共生的特征性岩石(富Nb玄武岩和高Ba-Sr花岗岩),这些特殊的岩石类型具有特殊的成岩机理并记录了重要的壳-幔相互作用的信息,对于理解区域新太古代构造-岩浆-变质变形作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项目选择鲁西-花岗绿岩区出露较少的新太古代高镁质岩石及其共生特征性岩石开展系统的精细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确立这些岩石的时空展布特征及其与区域上大面积出露的TTG岩系的时空格架,示踪它们各自的岩浆源区属性,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其壳-幔相互作用的机制,调查不同岩石系列之间的成因联系,从而揭示其深部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机制,并进而探索这些岩石的产生对鲁西新太古代地壳生长的贡献以及地壳再造的机理。同时,这一研究也为国内外高镁质岩石相关特征性岩石的成因岩石学和成岩动力学研究积累资料。

结项摘要

我国华北克拉通的鲁西花岗-绿岩区作为全球典型的绿岩带之一,该区不仅保留大规模的晚太古代的TTG,也出露有不少典型现代造山带的特征性岩石组合。因此,该区是研究我国华北克拉通及全球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及其机制的重要场所,也是理解全球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所在。本项目通过详细岩石岩相学及相关的矿物学,特别是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包括中酸性岩石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及Hf-O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配以全岩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获得以下重要认识:1)该区存在一套典型的现代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岩石组合,包括高镁埃达克质岩石、高镁闪长岩、富Nb玄武岩和高镁玄武岩等;2)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特征显示这些岩石的形成明显与板块俯冲有关;3)中酸性岩石锆石微区Hf-O同位素的结果揭示存在大洋板片的熔融贡献;4)新太古代岩浆作用的连续性,以及不同时代埃达克质岩石的证实,说明鲁西新太古代的岩浆作用是板片俯冲作用的结果;5)板块构造可能也是全球大陆地壳增生的一种重要的机制。这一研究为更好的理解前寒武纪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鲁西沂水地区早前寒武纪混合岩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毛永生;彭头平;范蔚茗;高剑峰;方小玉;刘兵兵
  • 通讯作者:
    刘兵兵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洞错地区舍拉玛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质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文霞;刘函;彭头平;李小波
  • 通讯作者:
    李小波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洞错混杂岩物质组成、时代及其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08
  • 期刊:
    地质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范建军;李才;王明;解超明;彭头平;刘海永
  • 通讯作者:
    刘海永
海南五指山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地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新跃;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彭头平;张玉芝
  • 通讯作者:
    张玉芝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元古代末(~1.84Ga)垣头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 DOI:
    10.18654/1000-0569/2019.08.0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小芹;彭头平;赵太平;丘志力
  • 通讯作者:
    丘志力
湖南印支期花岗岩SHRIMP锆石U-Pb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 2005, 50, 1259-1266, (SHRIMP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Indosinian granites in Hunan Province and its petrogenetic implication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 1395-140).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岳军;范蔚茗;梁新权;彭头平
  • 通讯作者:
    彭头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彭头平的其他基金

滇缅接壤区特提斯洋的扩张方式及其时空演化:古-中生代岩浆和沉积作用约束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66 万元
  • 项目类别:
中国腾冲地块—缅甸密支那—抹谷高级变质带变火成岩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批准号:
    41672058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8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三叠纪地层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O同位素示踪研究及其意义
  • 批准号:
    41172095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三江北段中-晚三叠世“双峰式”火山岩成因
  • 批准号:
    40972046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