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氧化固醇结合相关蛋白功能及结构生物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730075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29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405.植物化学保护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Plant pathogenic oomycetes, which could cause devastating plant diseases. Currently, the lack of effective oomycete inhibitors and the increasing fungicide resistance in plant pathogenic oomycetes have become serious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pressing and worthwhile to research for new novel oomycete inhibitors and target sites. Oxathiapiprolin is a novel oomycete inhibitor developed by Dupon. It has very high inhibitory activity to oomycetes. Its target protein is PcORP1 in Phytophthora capsici which belongs to a conservative protein family, ORPs(oxysterol-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s), in eukaryote. So far, the most-studied ORPs are 7 OSH protein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16 ORP proteins of humans. However, as a novel fungicide target protei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ORPs in plant pathogenic oomycetes are still not clear. Based on our fungicide-pathogen interaction system, the aims of this project are: (1) to elucid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structural feature of PcORP1 and PcORP2 in P. capsici, (2) to definite their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feature, (3) to investigate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 of oxathiapiprolin and PcORP1 and clarif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oxathiapiprolin, (4) to construct a protein-compound interaction model.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structur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fungicides which target on ORPs.
植物病原卵菌引起的危害多难以控制,而目前卵菌抑制剂的品种相对较少且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亟需发掘全新药物分子靶标并开发新型杀菌剂。氟噻唑吡乙酮是杜邦公司经盲筛获得的具有超高生物活性的新型卵菌抑制剂。研究表明其作用靶标为氧化固醇结合相关蛋白,属于真核生物中一类保守ORPs蛋白家族。迄今为止,有关ORPs的研究集中在酵母7个OSH蛋白及人类16个ORP蛋白上,而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靶标,ORPs在植物病原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结构特征尚不清楚。本课题拟在已建立的植物病原卵菌与杀菌剂互作研究体系基础上,开展氟噻唑吡乙酮靶标蛋白PcORP1及同源蛋白PcORP2的生物学功能及结构生物学研究,明确其生物学意义,并解析其三维结构特征,阐明氟噻唑吡乙酮与靶标蛋白的结合特征,揭示氟噻唑吡乙酮分子作用机制,建立蛋白-化合物相互作用模型,为以ORPs分子靶标为导向的系列新型卵菌抑制剂的开发提供重要蛋白生物学结构依据。

结项摘要

在本项目的资助下,依照项目计划书的内容,开展了疫霉菌ORP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明确了ORPs互作蛋白种类及其参与的代谢调控途径,探究ORPs的生物学结构特征,建立了ORP1蛋白-配体互作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靶向ORP1的核酸农药和靶标农药的创制。通过以上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发表论文16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3项),培养研究生6名。(1)明确了ORP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利用基因敲除、沉默、过表达技术,以辣椒疫霉、大豆疫霉为靶标菌,转化获得ORPs的沉默、过表达、荧光标记及定点突变转化子,研究转化子的生物学性状,明确了不同结构域对于ORP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脂质组学方法进一步明确了ORP1脂质配体类别。(2)采用酵母双杂交及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并鉴定ORPs互作的蛋白种类,阐明ORP1蛋白上三个重要结构域(PH结构域,START结构域和ORD结构域分别)的互作蛋白、脂质结合特性或脂质配体种类,分析互作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探究ORPs可能参与调控的代谢途径,为深入了解疫霉菌ORPs的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新型杀菌剂创制提供了分子靶标。(3)建立并优化ORPs的全长及重要结构域的异源表达体系和蛋白纯化体系,进行PcORPs全长及截短体重组蛋白结晶条件筛选。进一步通过X射线晶体学技术成功解析PH结构域的三种晶体结构。利用AI结构预测平台AlphaFold2分析了ORP1全长结构,探究了ORP1与其配体的结合互作机制,明确了互作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建立ORPs蛋白-配体(活性小分子)互作模型,阐释了目标蛋白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靶向农药的设计策略,靶向ORP1及其重要结构域,采用分子设计、虚拟筛选和先导优化的方法,研究获得了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高活性杀菌剂;同时,采用核酸农药的设计策略并结合纳米碳点的保护和传输作用,获得了靶向ORP1重要区域的dsRNA-CD核酸农药,其对抗性菌株引起的相关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相关研究近期被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接受。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6)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策略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农药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西莉;苗建强;张灿
  • 通讯作者:
    张灿
Oxysterol-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 2 is not essential for Phytophthora sojae
氧甾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 2 对于大豆疫霉来说不是必需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Jianqiang Miao;Xiuhaun Li;Dong Lin;Xili Liu;Brett M. Tyler
  • 通讯作者:
    Brett M. Tyler
The mysterious route of sterols in oomycetes.
卵菌中甾醇的神秘途径
  •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9591
  • 发表时间:
    2021-06
  • 期刊:
    PLoS pathogens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Wang W;Liu X;Govers F
  • 通讯作者:
    Govers F
Activity and Resistance-Related Point Mutations in Target Protein PcORP1 of Fluoxapiprolin in Phytophthora capsici
辣椒疫霉氟氧哌丙林靶蛋白 PcORP1 活性及抗性相关点突变
  • DOI:
    10.1021/acs.jafc.0c05119
  • 发表时间:
    2021-03-25
  • 期刊: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Miao, Jianqiang;Li, Chengcheng;Liu, Xili
  • 通讯作者:
    Liu, Xili
Resistance Risk and Novel Resistance-Related Point Mutations in Target Protein PiORP1 of Fluoxapiprolin i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致病疫霉氟氧哌丙林靶蛋白PiORP1的耐药风险及新的耐药相关点突变
  • DOI:
    10.1021/acs.jafc.1c08199
  • 发表时间:
    2022-04-27
  • 期刊: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Li,Chengcheng;Liu,Xiaofei;Liu,Xili
  • 通讯作者:
    Liu,Xil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啶菌噁唑Z、E异构体的拆分及其抑菌活性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娅蓝;宁明宇;刘鹏飞;黄中乔;刘君丽;刘西莉
  • 通讯作者:
    刘西莉
黄瓜霜霉病菌抗氟吗啉菌株的适合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2005,36(6):532-53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书生;袁善奎;王 岩;刘西莉
  • 通讯作者:
    刘西莉
滇重楼内生真菌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1(S), pp 34-39. 2009/11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迎;黄永富;徐利剑;赵江林;刘西莉;周立刚;马占鸿
  • 通讯作者:
    马占鸿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多药抗性的发生现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植物保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佳露;程星凯;刘鹏飞;刘西莉
  • 通讯作者:
    刘西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西莉的其他基金

辣椒疫霉纤维素合酶复合体的组装机制和生化特征
  • 批准号:
    31672052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辣椒疫霉对氟噻唑吡乙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和抗性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471791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氟吗啉和丁吡吗啉胁迫下辣椒疫霉细胞壁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 批准号:
    31272061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抗氟吗啉的辣椒疫霉中cesA3基因表达和功能研究
  • 批准号:
    31071705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遗传机制及抗性进化研究
  • 批准号:
    3097194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马铃薯晚疫病菌中抗氟吗啉基因的克隆和抗药性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 批准号:
    30671390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吗啉抗性风险评估和抗药性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0400294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