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铯强流直流高品质负氢离子源的关键技术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57501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802.加速器技术及应用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current accelerators, we propose this topic “Study on key techniques of high quality Cs-free H- source for high intensity Continuous Wave (CW) and pulsed beam generation”. This topic belongs to international frontier research..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build up a high quality long lifetime Cs-free 2.45GHz microwave driven volume negative hydrogen ion source. This source ha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t least 20 mA CW H- and 30 mA pulsed H- beam with duty factor not smaller than 10%. Its lifetime should be longer than 300 hour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techniques for high intensity H- beam generation. Research will carry out in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1) Study on how to generate a high intensity H- plasma within the discharge chamber. 2) Research on new methods development for high efficiency extracting H- ion from the source. 3) Methods on how to suppress the electrons co-extraction and to increase the H-/e ratio within the extracted beam. 4)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beam power efficiency. Study will be a mixture of frontier technologies and honest artisanal manual work. .Through this study, we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mechanization of high intensity H- beam generation, know more on the new structure of H- source, know better on the technique of how to increase beam intensity. We hope some characteristic remarks on both practice as well as theory will be made through this study. We also hope our ability of H- source developing will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irst group around the world.
针对当前国际强流加速器发展需求,提出开展“无铯强流直流高品质负氢离子源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是国际前沿研究。.项目以研制出一个2.45GHz微波驱动、无铯的高品质体效应负氢离子源为研究目标。拟研制的离子源不仅具备产生20mA以上直流负氢离子流和大于30mA占空比不低于10%的脉冲负氢离子流的能力,而且寿命不短于300小时。研究将探索获得强流直流负氢离子束的新方法。围绕强流负氢离子束的产生这一主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强流直流高密度负氢等离子体的建立;2)强流负氢离子束的高效引出;3)引出束流中电子成份的抑制和负氢离子束/电子的比例提高;4)提高离子源的功率效率。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和工艺探索相结合。.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揭示强流负氢离子束产生机理、探索源新结构、掌握提高束流强度新方法;力争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取得标志性的成果,使我国强流负氢离子源的整体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结项摘要

负氢离子源的研究对加速器、能源、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以西安200 MeV质子应用装置XiPaf为研究背景,开展了微波驱动强流负氢ECR离子源的关键物理和技术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从负氢等离子体的建立原理出发,不仅研究了放电室壁材料的影响,而且对其中的复杂磁场(ECR,磁帘场和电子吸收场)的分布作了细致的研究和与分析,并对微波驱动负氢源的物理机制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研制成功了8.5 mA/50 keV负氢离子源,束流归一化均方根发射度为0.25 π·mm·mrad,达到了国际同类负氢源最佳水平。离子源系统已稳定工作超过200小时。该源从2017年12月起为西北核子所的XiPaf 加速器提供束流。.项目的研究亮点主要有主要几个方面:.(1)我们首次采用了主磁帘场与辅助磁帘场组成的复合磁帘场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负氢离子产额。.(2)我们综合利用光谱诊断、离子成份分析等研究手段,通过对氢等离子体各作用过程的全面分析,首次给出了微波驱动负氢离子源内各种主要粒子含量的变化规律。.(3)通过在整个离子源腔室加入超薄钽内衬的方法提高了负氢离子产额。国际上尚无类似的文献记载。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1)
Multiple charge ion beam generation with a 2.45GHz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source
使用 2.45GHz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生成多电荷离子束
  • DOI:
    10.1007/s11433-016-9029-y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uan XU;ShiXiang PENG;HaiTao REN;JiaMei WEN;AiLin ZHANG;Tao ZHANG;JingFeng ZHANG;WenBin WU;ZhiYu GUO;Jia-Er CHEN
  • 通讯作者:
    Jia-Er CHEN
Plasma parameter diagnosis using hydrogen emission spectra of a quartz-chamber 2.45 GHz ECRIS at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石英室2.45 GHz ECRIS氢发射光谱等离子体参数诊断
  • DOI:
    10.1007/s11433-017-9130-3
  • 发表时间:
    2018-02
  • 期刊: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enbin WU;Haitao REN;Shixiang PENG;Yuan XU;Jiamei WEN;Tao ZHANG;Jingfeng ZHANG;Ailin ZHANG;Jiang SUN;Zhiyu GUO;Jiaer CHEN
  • 通讯作者:
    Jiaer CHEN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for plasma diagnosis of 2.45 GHz ECR ion source at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2.45GHz ECR离子源的发射光谱等离子体诊断
  • DOI:
    10.1063/1.505324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1, 020004 (201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 B. WU;S. X. PENG;H.T. REN;Y. XU;J. M. WEN;A. L. ZHANG;T. ZHANG;J. F. ZHANG;J. SUN;Z. Y. GUO;J. E. CHEN
  • 通讯作者:
    J. E. CHEN
Practical 2.45-GHz microwave-driven Cs-free H− ion source developed at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研制实用2.45GHz微波驱动无铯H离子源
  • DOI:
    10.1088/1674-1056/27/10/10520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Tao ZHANG;Wenbin Wu;Haitao REN;Shxiang PENG;Jingfeng ZHANG;Jiamei WEN;Tenghao MA;Yaoxiang JIANG;Jiang SUN;Zhiyu GUO;Jiaer CHEN
  • 通讯作者:
    Jiaer CHEN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hybrid ion source for 7 Li 3+ generation
7 Li 3 代混合离子源的初步设计
  • DOI:
    10.1063/1.505327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JingFeng ZHANG;Shixiang PENG;Haitao REN;Y. Xu;A. L. ZHNAG;T. ZHANG;W. B. WU;J. M. WEN;Z. Y. GUO;J. E. CHEN
  • 通讯作者:
    J. E. CHE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The preliminary test of multi-charged ionsgeneration with a 2.45 GHz microwave-driven ion source
2.45 GHz微波驱动离子源多电荷离子发生的初步测试
  • DOI:
    10.1063/1.512813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Review of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腾昊;彭士香;张景丰;武文斌;蒋耀湘;任海涛;徐源;孙江;李凯;郭之虞;陈佳洱
  • 通讯作者:
    陈佳洱
静电单透镜在低能强流离子束输运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核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任海涛;吕鹏南;张 萌;彭士香;宋执中;赵捷;于金祥;袁忠喜;徐 蓉;郭之虞
  • 通讯作者:
    郭之虞
γ射线二极管寿命提升关键技术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江;胡杨;张金海;蔡丹;苏兆锋;赵博文;孙铁平;孙剑锋;呼义翔;彭士香
  • 通讯作者:
    彭士香
强流RFQ 加速器注入器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核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之虞;任海涛;宋执中;吕鹏南;徐蓉;于金祥;彭士香;赵捷;张萌;袁忠喜
  • 通讯作者:
    袁忠喜
低能质子束脉冲踢束器的物理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篁;朱隽;任海涛;夏连胜;章林文;彭士香;刘克新
  • 通讯作者:
    刘克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彭士香的其他基金

基于2.45GHz微波离子源的碳正离子质谱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批准号:
    11975036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用热表面电离与2.45GHz微波杂合离子源产生数十微安直流Li3+离子束的可行性探究
  • 批准号:
    11775007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强流氢分子离子源的探究
  • 批准号:
    11175009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低能强流离子束空间电荷补偿机理与技术的研究
  • 批准号:
    11075008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低能强流离子束的输运和空间电荷补偿
  • 批准号:
    10675015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