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氢分子离子源的探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11175009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A2802.加速器技术及应用
- 结题年份:2015
- 批准年份:2011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2-01-01 至2015-12-31
- 项目参与者:郭之虞; 袁忠喜; 赵捷; 龚建华; 任海涛; 吕鹏南; 曹超;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随着基于强流直线加速器的中子源装置的发展和强流回旋加速器技术的进步,强流氢分子离子束离子源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现有的加速器中子源的中子是通过D+与靶材料的核反应产生的,装置需要的D+离子束基本上都是用2.45GHz的ECR离子源提供。一定能量的D+在输运过程会与束流输运管道等作用,活化管道,产生中子,污染环境,对中子源装置的加速器调试带来安全威胁,延长加速器的调试周期。H2+与D+有相同的荷质比,不存在活化隐患,是替代D+进行加速器调试的最佳选择。回旋加速器专家认为用H2+代替H-注入,加速器的输出流强将提高一倍。离子源初步研究结果证明,2.45GHz的ECR离子源具有产生强流H2+离子束的能力。本研究试图这种离子源发展成为强流H2+离子源。一旦获得成果,将可以避免中子源"一器二源"现象,提高回旋加速器的束流输出能力,降低加速器的研制成本;拓展这类离子源的应用范围。
结项摘要
基于强流直线加速器的中子源装置的发展和强流回旋加速器技术的发展,驱使着强流氢分子离子源的研究。基于加速器的中子源(如IFMIF/SPIRAL2)等,均采用强流D+离子与靶材料的核反应来产生中子。D+离子在其输运过程存在着活化管道、产生中子、污染环境的安全风险,因此,此类加速器不能进行本地调试。H2+离子与D+离子有相同的荷质比,且不存在活化安全隐患,是替代D+离子完成加速器调试的最佳选择。研究表明,用H2+离子代替H+离子注入是提高回旋加速器的束流能力、降低空间电荷效应是一种重要手段。国际上未来中微子项目IsoDAR已经准备采用此思路。目前,国际上最高H2+离子流强记录是20mA,是由意大利的INFN实验室用2.45GHz ECR 源产生的。.经过近4年的努力,北京大学研制成功了国际上首台能产生H+:H2+:H3+为37.5 : 54 : 8.5总流强为75mA 的全永磁2.45GHz强流ECR离子源,束流中H2+离子束达到40.5mA。与此同时,我们还用此离子源获得了20mA的H3+离子束(国际记录2.9mA),束流中H3+离子成分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55%。为了进一步理解氢等离子体的建立过程,开展了等离子体光谱学诊断研究。上述结果均已经发表,并引起了意大利INFN实验室的S. Gammino博士,西班牙Castilla-La Mancha大学的 D.Cortázar博士和 IsoDAR项目负责人J. Allison博士的高度关注,有望成为IsoDAR项目的离子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新一代强流氢分子离子源的设计。该源有望成为IsoDAR的离子源。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7)
专利数量(0)
Plasma studie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source at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永磁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等离子体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1.6
- 作者:Zhang, A. L.;Zhang, T.;Guo, Z. Y.;Chen, J. E.
- 通讯作者:Chen, J. E.
Handling radiation generated during an ion source commissioning
处理离子源调试期间产生的辐射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1.6
- 作者:Zhang, T.;Zhang, A. L.;Guo, Z. Y.;Chen, J. E.
- 通讯作者:Chen, J. E.
Review on Low Energy High Current Ion Injector
低能大电流离子注入器综述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 作者:ZHANG Tao;LUO Yuting;GUO Zhiyu;CHEN Jiaer
- 通讯作者:CHEN Jiaer
Intense beams from gases generated by a permanent magnet ECR ion source at PKU
北京大学永磁 ECR 离子源产生的强束流
- DOI:10.1063/1.3669788
- 发表时间:2012-02-01
- 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1.6
- 作者:Ren, H. T.;Peng, S. X.;Chen, J. E.
- 通讯作者:Chen, J. E.
Commissioning and operation of the deuteron injector for PKUNIFTY project
PKUNIFTY项目氘核注射器调试运行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1.6
- 作者:Yuan, Z. X.;Yu, J. X.;Guo, Z. Y.;Chen, J. E.
- 通讯作者:Chen, J. 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H , or H2 , or H3 dominated ion beams with a 2.45 GHz permanent magnet ECR ion source
使用 2.45 GHz 永磁 ECR 离子源生成 H 、 H2 或 H3 主导离子束的可能性
- DOI:10.1063/1.5128019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Review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
- 作者:彭士香;武文斌;任海涛;张景丰;徐源;张艾霖;张滔;马腾昊;蒋耀湘;孙江;温佳美;郭之虞;陈佳洱
- 通讯作者:陈佳洱
Status of high current H2 and H3 ion source
高电流H2和H3离子源状态
- DOI:10.1063/1.5109240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1.6
- 作者:武文斌;彭士香;马腾昊;任海涛;张景丰;张滔;蒋耀湘;李凯;徐源;张艾霖;温佳美;郭之虞;陈佳洱
- 通讯作者:陈佳洱
The preliminary test of multi-charged ionsgeneration with a 2.45 GHz microwave-driven ion source
2.45 GHz微波驱动离子源多电荷离子发生的初步测试
- DOI:10.1063/1.5128130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Review of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
- 作者:马腾昊;彭士香;张景丰;武文斌;蒋耀湘;任海涛;徐源;孙江;李凯;郭之虞;陈佳洱
- 通讯作者:陈佳洱
静电单透镜在低能强流离子束输运中的应用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核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任海涛;吕鹏南;张 萌;彭士香;宋执中;赵捷;于金祥;袁忠喜;徐 蓉;郭之虞
- 通讯作者:郭之虞
γ射线二极管寿命提升关键技术实验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孙江;胡杨;张金海;蔡丹;苏兆锋;赵博文;孙铁平;孙剑锋;呼义翔;彭士香
- 通讯作者:彭士香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彭士香的其他基金
基于2.45GHz微波离子源的碳正离子质谱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批准号:11975036
- 批准年份:2019
- 资助金额:65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用热表面电离与2.45GHz微波杂合离子源产生数十微安直流Li3+离子束的可行性探究
- 批准号:11775007
- 批准年份:2017
- 资助金额:9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无铯强流直流高品质负氢离子源的关键技术研究
- 批准号:11575013
- 批准年份:2015
- 资助金额:82.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低能强流离子束空间电荷补偿机理与技术的研究
- 批准号:11075008
- 批准年份:2010
- 资助金额:3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低能强流离子束的输运和空间电荷补偿
- 批准号:10675015
- 批准年份:2006
- 资助金额:3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