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近百年土地利用变化数字重建及脆弱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

Following with the LUCC plan, the Global Land Project has made the LUCC research step into a new stage of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 Human-l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vulnerability has become the new hot topic of the land system research.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agro-forestry ecotone. It was just since 1900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st farming land in the forest of Northeast China, forming into typical agro-forestry ecotone.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this project designs to reconstruct the elements of the agro-forestry ecotone land system to digital maps in Northeast China, including land use, meteorology, hydrology,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7 periods dataset over last 100 year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less than 100m) in research area and fine scale land use change data (less than 10m) in typical area. Supported by this dataset, we could quantify the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of agro-forestry ecotone, and locate its development stage. With the reference of PEISOR model framework, the project focuses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land use change in agro-forestry ecotone. Combined with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process simulation, food security and flood risk assessment, and considering the feedback of human system, a comprehensive model with related multifactor would be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agro-forestry ecotone and analyze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This work c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of agro-forestry ecoton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ssessment of regional ecology and food security.
继LUCC计划之后的GLP计划将LUCC研究推进到人类-环境耦合系统新阶段,人地相互作用机制及脆弱性的研究成为土地系统研究新热点。本项目针对脆弱的农林交错带展开研究。东北森林的农耕土地开发绝大部分从1900年开始,形成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的农林交错带。以LUCC为主,基于多源资料对东北农林交错带近百年土地系统各要素(包括土地利用、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等)进行7期高空间分辨率(数十米级)数字重建,并选择典型区重建精细尺度(米级)土地利用变化。基于该数据集,定量农林交错带空间格局变化,定位其发展阶段;参考PEISOR模型框架,针对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脆弱性问题,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过程模拟、粮食安全和洪灾风险分析,考虑人类系统调节反馈能力,从因素相关关系出发构造模型对土地系统进行脆弱性评价,并分析脆弱性的时空变化,从而深化对农林交错带人地关系的理解,为区域生态和粮食安全评估提供借鉴。

结项摘要

东北地区的农林交错带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项目从近八十年时间尺度,搜集多源历史遥感、地图、文字、统计和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土地系统各要素因子进行高分辨率空间数字重建,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对农林地区土地系统格局和过程的认识,更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和粮食安全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1)项目重建了农林交错带部分地区1930年代甚至一些地区190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数据序列;进行了历史时期长期气温数据的重建研究和质量控制,时间序列追溯到1909年。基于当前全球已有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根据概率理论,依托 GIS 平台,构建适宜研究区的土地利用高精度数字重建模型(HLURM),包括由数量控制模块、概率模块、空间转换规则模块和空间网格化分配模块等四个子模块组成,回溯模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在重建模型研究和数据重建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林交错带部分典型地区的土地系统要素集建设、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序列图件的编制。.(2)对于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格局问题,分析了其主要类型、基本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和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针对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的分布格局,在东北地区不同位置典型的农林交错带上提取了五个景观剖面,分析不同地区农林交错带横剖面上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引入景观生态指数计算和两个主要的环境因素,以大兴安岭东麓各种类型的生态交错带为典型区,对比了农林交错带和其他类型的生态交错带之间景观异质性的差异及其变化。.(3)搭建了区域农林交错带脆弱性评价模型框架,并对影响脆弱性的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研究,包括东北地区东部林间农林交错带土地开发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格局、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气温敏感性研究、克拜地区土壤沟蚀脆弱性研究等,并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方式对农林交错带的区域脆弱性进行了整体评价。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Simulation of regional temperature change effect of land cover change in agroforestry ecotone of Nenjiang River Basin in China
中国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土地覆盖变化区域温度变化效应模拟
  • DOI:
    10.1007/s00704-016-1750-9
  • 发表时间:
    2017-05
  • 期刊: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影响因子:
    3.4
  • 作者:
    Lingxue Yu;Kun Bu;Jiuchun Yang;Liping Chang
  • 通讯作者:
    Liping Chang
东北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预警研究——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燕;张树文;李艳博;曹琛
  • 通讯作者:
    曹琛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demographic dynamics in western Jilin province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动态关系
  • DOI:
    10.1007/s11442-015-1191-x
  • 发表时间:
    2015-06
  • 期刊: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LI Fei;ZHANG Shuwen;BU Kun;YANG Jiuchun;WANG Qing;CHANG Liping
  • 通讯作者:
    CHANG Liping
侵蚀沟与耕地垄向之关系探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久春;卜坤;常丽萍;李天奇
  • 通讯作者:
    李天奇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ern China, 1954–2005: A Case Study in Zhenlai County,Jilin Province
1954—200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时空变化——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Sustainabilit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ShuwenZhang;DongyanWang;JiuchunYang;XiaoshiXing
  • 通讯作者:
    XiaoshiX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遥感和GIS的哈大齐城市带建成区扩展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测绘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德一;张树文
  • 通讯作者:
    张树文
疾病在食饵中传播的捕食-食饵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生物数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姣;魏春金;王宝童;张树文
  • 通讯作者:
    张树文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探讨——以Quickbird影像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树文;闫业超;卜坤;李颖;王文娟
  • 通讯作者:
    王文娟
周期脉冲投放病毒的随机害虫治理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集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俊楠;魏春金;张树文
  • 通讯作者:
    张树文
基于ERA5-LAND的中国东北地区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时空变化特征
  • DOI:
    10.11821/dlxb20211101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岳书平;闫业超;张树文;杨久春;王文娟
  • 通讯作者:
    王文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树文的其他基金

遥感和GIS支持下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密度模型研究
  • 批准号:
    40771162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