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海峡内潮在西太平洋的长距离传播和演化过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600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1.物理海洋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Luzon Strait (LS) is one of the most energetic generation sites of internal tides (ITs) among world ocean. ITs from LS can radiate both eastward into the Western Pacific (WP) and westward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SCS). Recent study shows that ITs could propagate over 2500km in the WP, reaching Mariana Ridge; in the SCS, the travel distance could also be over 1600km. Long-range propagation of I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ergy cascade of multiple-scale dynamic environment of WP and SCS. So far, most studies focused on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ITs in the SCS. Due to the lack of field observations, systematic research about the ITs propag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the WP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WP and LS obtain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roject aims to study the long-range propag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ITs from LS in the WP through data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xtraction. We aim to: reveal the ITs generation process and energy budget in the Luzon Strait; clarify the main propagation branches and paths of ITs;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of propagation path between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IT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give the energy budget of other ITs generation sites in the WP; further analyze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of ITs from different generation sites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process; finally probe into ITs’ response mechanism to the background current especially those associated with Kuroshio.
吕宋海峡是全球海洋内潮的最强生成区之一,内潮产生后分别向西太平洋和南海传播,最新研究发现内潮在西太平洋可传播2500多公里,在南海也可传播超过1600公里,其长距离传播过程可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多时空尺度动力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能量串级作用。迄今的研究大都针对内潮在南海的传播演变开展,但是关于内潮在西太平洋的传播过程和变化规律,受现场观测资料匮乏的限制,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开展。.本项目拟基于近年来在西太平洋和吕宋海峡获取的现场观测资料,通过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遥感信息提取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吕宋海峡内潮在西太平洋的传播演化过程开展研究,首先揭示内潮在吕宋海峡的生成过程和能量收支,明晰内潮在西太的主要东传分支和传播路径,重点理清全日和半日内潮传播路径的差异和形成原因;探明西太其他源区内潮的能量分布,进一步分析多源区内潮的相互干涉和能量耗散过程,探讨内潮传播对背景场变化特别是黑潮的响应过程和机制。

结项摘要

西太平洋是全球内潮最强盛的海域之一,其中由吕宋海峡生成并且向西太平洋传播的内潮能量最为强大。对于吕宋海峡生成的内潮,迄今的研究大都针对内潮再南海的传播演变,而关于内潮在西太平洋的长距离传播和演化过程尚未由系统的研究。本项目采用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遥感资料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吕宋海峡内潮在西太平洋的生成、传播、耗散及能量收支过程。基于ROMS构建了高精度内潮数值模式,研究了菲律宾海M2内潮生成及长距离能量传递过程,揭示了内潮菲律宾海M2内潮的多源区分布以及多源区内潮长距离传播并相互干涉机制。发现在源区和海盆内部都有显著的内潮能量耗散,内潮的长距离传递在海盆范围对能通量再分配,对海盆局地混合有着显著贡献,该工作被JGR主编推荐为当期亮点文章。结合敏感性数值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地形和层结环境变化对内潮生成有很大影响,在考虑层结的条件下,建立潮-流耦合模式,确证了I-lan海脊和Mien-Hua海底峡谷为内潮的强生成源区,多元内潮相互干涉并且收到黑潮的调制,揭示了台湾东北海域南侧来自I-lan海脊的向南(逆黑潮流动方向)的内潮射线,该研究成果发表于JGR-Oceans。同时,对内孤立波的能量机制进行了实验,分别讨论了背景剪切流不同的特征对二模态内孤立波传播特征和耗散强度的影响,发现二模态波能量耗散的强度和剪切流速差成正比,但和剪切层厚度成反比,证实了二模态在背景剪切流的调制过程中会伴随着强耗散,对跃层附近的混合十分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于NPG。本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人,正式发表标注论文6篇,均为SCI收录,其中TOP期刊4篇,1篇被JGR主编推荐为当期亮点文章。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M2 Internal Tides Modulated by the Kuroshio Northeast of Taiwan
台湾东北部黑潮调制的M-2内潮汐的产生与传播
  • DOI:
    10.1029/2018jc014228
  • 发表时间:
    2019-04-01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Chang, Hang;Xu, Zhenhua;Liu, Antony K.
  • 通讯作者:
    Liu, Antony K.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
台湾海峡南部内孤立波的产生与演化
  • DOI:
    10.1080/03091929.2019.1590568
  • 发表时间:
    2019-03
  • 期刊:
    Geophysical and Astr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 影响因子:
    1.3
  • 作者:
    Wenjia Min;Qun Li;Peiwen Zhang;Zhenhua Xu;Baoshu Yin
  • 通讯作者:
    Baoshu Y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渤海BZ油田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
  • DOI:
    10.19509/j.cnki.dzkq.2019.022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质科技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勇;黄凯;徐振华;赵军寿;吴峻川
  • 通讯作者:
    吴峻川
可见光诱导的烯炔和多氟烷基卤环化合成含氟异喹啉酮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应用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硕文;刘缘;徐振华;曾蓉;陈义;唐石
  • 通讯作者:
    唐石
低信噪比条件下多基阵检测融合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振华;黄建国;张玲玲;张群飞
  • 通讯作者:
    张群飞
利用小波能量特征的增长型自组织神经网络同调机组分群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电测与仪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越;王涛;顾雪平;岳贤龙;徐振华;邱丽君
  • 通讯作者:
    邱丽君
噪声方差未知时的分布式量化估计融合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声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振华;黄建国;高伟
  • 通讯作者:
    高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徐振华的其他基金

西太平洋内潮与环流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动力机制
  • 批准号:
    92058202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6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西北太平洋复杂地形下内潮能量辐射途径和耗散机制
  • 批准号:
    9185810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南海北部内潮的模态结构和非平稳性研究
  • 批准号:
    41376029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南海西北部海域内孤立波的局地生成机理及演变规律研究
  • 批准号:
    41106017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