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部海域内孤立波的局地生成机理及演变规律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10601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1.物理海洋学
  • 结题年份:
    2014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4-12-31

项目摘要

南海北部存在两个内孤立波的多发区,分别为东北部-东沙岛到吕宋海峡海域和西北部-海南岛以东海域。现有内孤立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南海东北部,认为该海区内孤立波存在外海传入和局地生成两种,但以吕宋海峡等海域传入为主;而南海西北部,受现场资料所限,目前关于该海域内孤立波的生成机理尚未有明确的科学认识。我们对中科院海洋所在南海西北部获得的长达半年的高精度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该海域也存在大振幅内孤立波,其发生频率等特性与东北部明显不同,表现出局地激发的特征,但具体生成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拟利用南海西北部的观测资料,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区分该海区局地生成和外海传入的内孤立波,为该海域存在局地生成的内孤立波提供新的证据;建立适用于该海域的非线性内波传播模型,研究内孤立波演变过程及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激发源区。该研究能加深对南海北部内波能量传递过程的认识,并为海洋资源开发及军事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东北部海域,而受现场资料所限,南海西北部目前内孤立波的特征和机理尚未有明确的科学认识。我们基于南海西北部高精度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该海域也存在大振幅内孤立波,其主要的生成机制是内潮非线性衍生,由此,我们对内潮和内孤立波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内潮方面,我们发现南海西北部的内潮表现出与南海东北部海域不同的结构特征,比如半日内潮表现出多模态结构,其中第二模态的半日内潮占主导地位,而全日内潮以第一模态为主;在内孤立波方面,我们基于现场资料首次对南海台风条件下内孤立波的响应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台风可以使当地水体的层化结构及背景流场产生急剧的变化,从而对内孤立波的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台风过境期间的直接强迫过程和台风离开之后以近惯性内波为主的影响过程;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包含二阶非线性项的修正KdV方程可以较好的模拟大振幅下凹型内孤立波的波形和波宽-振幅关系等特征,但是当大振幅上凸型内波过境时,内孤立波使上混合层变浅,此时一阶非线性更为重要,所以一阶KdV理论更适合上凸型内孤立波的模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eneration of Solitary Rossby Waves by Unstable Topography
不稳定地形产生罗斯贝孤立波
  • DOI:
    10.1088/0253-6102/57/3/21
  • 发表时间:
    2012-03
  • 期刊: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Yang Hongwei;Yin Baoshu;Dong Huanhe;Ma Zhendong
  • 通讯作者:
    Ma Zhendong
Dissipative Non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 forbr / Envelope Solitary Rossby Waves with Dissipation Effect inbr / Stratified Fluids and Its Solution
分层流体中具有耗散效应的包络孤立罗斯贝波耗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及其解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振华
  • 通讯作者:
    徐振华
南海西北部陆架海域内潮和近惯性内波变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振华
  • 通讯作者:
    徐振华
Depression and elevation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in a two-layer fluid and their forces on cylindrical piles
两层流体中的凹陷和高程内孤立波及其对圆柱桩的作用力
  • DOI:
    10.1007/s00343-012-1188-6
  • 发表时间:
    2012-07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u Zhenhua;Yin Baoshu;Yang Hongwei;Qi Jifen
  • 通讯作者:
    Qi Jifen
Seasonal variability and north-south asymmetry of internal tides in the deep basin west of the Luzon Strait
吕宋海峡以西深海盆地内潮汐的季节变化和南北不对称性
  • DOI:
    10.1016/j.jmarsys.2014.03.002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Xu Zhenhua;Yin Baoshu;Hou Yijun;Liu Antony K.
  • 通讯作者:
    Liu Antony K.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渤海BZ油田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
  • DOI:
    10.19509/j.cnki.dzkq.2019.022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质科技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勇;黄凯;徐振华;赵军寿;吴峻川
  • 通讯作者:
    吴峻川
可见光诱导的烯炔和多氟烷基卤环化合成含氟异喹啉酮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应用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硕文;刘缘;徐振华;曾蓉;陈义;唐石
  • 通讯作者:
    唐石
低信噪比条件下多基阵检测融合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振华;黄建国;张玲玲;张群飞
  • 通讯作者:
    张群飞
利用小波能量特征的增长型自组织神经网络同调机组分群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电测与仪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越;王涛;顾雪平;岳贤龙;徐振华;邱丽君
  • 通讯作者:
    邱丽君
噪声方差未知时的分布式量化估计融合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声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振华;黄建国;高伟
  • 通讯作者:
    高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徐振华的其他基金

西太平洋内潮与环流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动力机制
  • 批准号:
    92058202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6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西北太平洋复杂地形下内潮能量辐射途径和耗散机制
  • 批准号:
    9185810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吕宋海峡内潮在西太平洋的长距离传播和演化过程
  • 批准号:
    41676006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南海北部内潮的模态结构和非平稳性研究
  • 批准号:
    41376029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