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搭格架热泉微生物厌氧砷氧化过程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502318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217.生物地质学
- 结题年份:2018
- 批准年份:2015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6-01-01 至2018-12-31
- 项目参与者:王艳红; 杨渐; 刘文; 佘伟钰; 张国敬;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Microbial mediated arsenic transformation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microb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arsenic. Due to the uniqu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g. elevated arsenic content, high temperature), the terrestrial hot springs have become an excellent geological setting for the studies of microbial mediated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arsenic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Study of arsenic biogeochemical cycle, especially, anaerobic arsenite oxidation,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arsenic.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re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s of anaerobic arsenite-oxidizing bacteria in hot springs of Tagejia Area, Tibet, us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ncluding geochemistry and culture-based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will disclose the potential arsenic oxidation and its related microbial functions, enrich the theories of arsenic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provide analogs to studies of early life evolution on Earth and to remediation of arsenic-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微生物砷代谢过程广泛存在于地质环境中,在砷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化特征(如高浓度砷、高温等),陆地热泉已经成为研究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想场所。研究热泉中的厌氧砷氧化过程,不仅可以完善砷的代谢理论,而且有望为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本项目以西藏搭格架不同类型的热泉为研究对象,以微生物厌氧砷氧化过程为切入点,采用野外调查、原位富集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并研究热泉中具有厌氧砷氧化功能的微生物在热泉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热泉水化学和沉积物矿物学特征,揭示西藏搭格架热泉中的微生物厌氧砷氧化过程,丰富砷参与的早期生命演化过程和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为砷污染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微生物砷代谢过程广泛存在于地质环境中,在砷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典型高砷地质体—热泉中的厌氧砷氧化过程,不仅可以完善砷的代谢理论,而且有望为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本项目以西藏搭格架不同类型的热泉为研究对象,研究热泉中具有厌氧砷氧化功能的微生物在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西藏搭格架热泉中的微生物厌氧砷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西藏搭格架地区具有多样化的热泉类型,热泉中砷含量高达8mg/L;2)在整个搭格架地区,群落多样性的控制因素为pH,而在中性热泉中,温度是影响群落的丰度重要因子;arxA功能基因的丰度与温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搭格架地区西藏地区孕育着独特的厌氧砷氧化微生物功能群;3)报道了从中性偏酸性热泉中分离出厚壁菌株TC-1,这是在种首次在厚壁菌报道含有arxA功能基因的菌株,从门的分类水平上和温度上限拓展了厌氧砷氧化微生物的认知,进一步对其厌氧砷氧化功能验证结果表明,在富硫的热泉环境中,硫代砷酸盐的形成有可能由具有硫酸盐还原和厌氧砷氧化功能的微生物所产生,或者由于砷氧化微生物与硫酸盐还原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中高温条件下存在的地球化学过程在其他高砷地质体中的野外观测结果提供了可能的解释;4)从西藏搭格架热泉分离出的厌氧芽孢杆菌TBDG-1,该菌株具有高温条件下快速进行砷还原功能,为厌氧高温砷还原过程首次在热泉环境中报道。5)确定了西藏热泉中稀有种群的种类,且稀有种群主要受DOC和pH的影响;6)西藏热泉硫酸盐还原微生物功能群多样性较丰富,该地区存在潜在的新型微生物硫酸盐还原功能群种类。温度和硫酸根浓度是影响其硫酸盐还原微生物功能群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温热泉中地质微生物参与的砷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热泉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研究进展及展望
- DOI:10.13343/j.cnki.wsxb.20170582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微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艳敏;吴耿;蒋宏忱
- 通讯作者:蒋宏忱
Abundant and Rare Microbial Biosphere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Factors in Tibetan Hot Springs.
西藏温泉丰富和稀有的微生物生物圈对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反应不同
- DOI:10.3389/fmicb.2018.02096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5.2
- 作者:Zhang Y;Wu G;Jiang H;Yang J;She W;Khan I;Li W
- 通讯作者:Li W
热泉中驱动碳循环的微生物研究进展
- DOI:10.3799/dqkx.2018.276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艳敏;吴耿;蒋宏忱
- 通讯作者:蒋宏忱
Hyperthermophilic Anaerobic Nitrate-Dependent Fe(II) Oxidization by Tibetan Hot Spring Microbiota and the Formation of Fe Minerals
西藏温泉微生物群的超高温厌氧硝酸盐依赖性 Fe(II) 氧化及铁矿物的形成
- DOI:10.1080/01490451.2018.1492047
- 发表时间:2018-08
- 期刊:Geomicrobiology Journal
- 影响因子:2.3
- 作者:Zhang Yanmin;Huang Liuqin;Jiang Hongchen;Wu Geng
- 通讯作者:Wu Geng
Thioarsenate Formation Coupled with Anaerobic Arsenite Oxidation by a Sulfate-Reducing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a Hot Spring.
硫代砷酸盐的形成与温泉中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的厌氧亚砷酸盐氧化相结合
- DOI:10.3389/fmicb.2017.01336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5.2
- 作者:Wu G;Huang L;Jiang H;Peng Y;Guo W;Chen Z;She W;Guo Q;Dong H
- 通讯作者:Dong H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黄荆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3)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为;吴耿;余龙江*;刘彦;夏
- 通讯作者:夏
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主要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1): 55~58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为;刘彦;余龙江*;吴耿;申
- 通讯作者:申
地热生境中硫循环微生物研究进展——对早期地球生命过程的启示
- DOI:10.13745/j.esf.sf.2022.2.82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学前缘, 2022, DOI:10.13745/j.esf.sf.2022.2.82
- 影响因子:--
- 作者:马力;谢逸豪;吴耿;蒋宏忱
- 通讯作者:蒋宏忱
微生物参与的不产氧光合硫氧化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地质学意义
- DOI:10.3799/dqkx.2022.420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球科学, 2022, DOI:10.3799/dqkx.2022.420
- 影响因子:--
- 作者:谢逸豪;吴耿;鲜文东;李文均;蒋宏忱
- 通讯作者:蒋宏忱
柴达木盆地达布逊盐湖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地球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作者:赵婉雨;杨渐;董海良;吴耿;王尚;孙永娟;赖忠平;蒋宏忱
- 通讯作者:蒋宏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吴耿的其他基金
热泉微生物介导的硫化物矿物膜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学意义
- 批准号:42172339
- 批准年份:2021
- 资助金额: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热泉嗜热硫酸盐还原菌对有机碳矿化的过程和机理研究—以西藏热泉为例
- 批准号:41877322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61.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