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型可见光催化功能膨胀石墨基复合炭原位抑藻除藻基础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37709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4.水污染与控制化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tion materials are discharged into the natural waterbodys, caus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eutrophication and the frequent outbreak of harmful algae blooms, which threatens the water ecological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lgae blooms becomes a 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ld. Photocatalytic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environment friendly etc., is expected t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water algae pollution control. This project is trying to develop a composite function material - NPT-EGC with goo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loatation, hydrophobic - hydrophilic, multistage aperture distribution and visible light catalytic, which is made by N and P doping modification TiO2 and sucrose as simple carbon source for simultaneously modified expanded graphite, for in situ removal of typical harmful algae -green alg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microcystins - MC-LR from water. When NPT-EGC was used for algae pollution in situ repairation, it could adsorp and photocatalytic inactivate the floating micron grade algal cell, at the same time, its released nanoscale algal toxin could be simultaneously adsorped and photocatalytic degraded. The adsorption and visible light catalytic oxid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its performance for the removal of algae pollution of NPT-EGC is to be discussed deeply through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which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large scale.
近年来,水体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导致的有害藻类水华频繁暴发,严重威胁着水环境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如何有效防治藻类水华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光催化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成为水体藻类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项目拟以典型有害藻类-铜绿微囊藻及其微囊藻毒素-MC-LR为去除目标,以N、P共掺杂改性TiO2和以蔗糖为简单炭源同步改性膨胀石墨,构建集漂浮性、可见光催化活性、亲水-疏水双性和多级孔径分布结构于一体的TiO2可见光催化功能膨胀石墨基复合炭(NPT-EGC),用于上述藻类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其在应用中可实现对漂浮的微米级藻细胞吸附、光催化灭活的同时,对释放的纳米级藻毒素同步吸附、光催化降解去除。课题通过实验室和现场研究,深入探讨NPT-EGC对藻类污染去除的吸附-可见光催化氧化协同机制和实际应用性能,为该技术在藻类污染水体原位修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

结项摘要

蓝藻水华是我国水体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水华水体中有毒藻类的繁殖及其细胞毒素的释放对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光催化作为一项绿色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如何提升催化效率和构建有效的原位修复技术体系成为其研究的关键。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为去除对象,结合藻类污染水体的特征,以膨胀石墨为基体,采用溶胶-炭化的方法制备膨胀石墨复合炭基漂浮型可见光催化剂,用于水中铜绿微囊藻细胞及其藻毒素污染的原位修复,研究深入探讨了其对铜绿微囊藻及其藻毒素的去除性能与作用机理。. 研究优化制备了基于膨胀石墨的系列可见光催化剂,主要有: N-P共掺杂TiO2/膨胀石墨复合炭NPT-EGC、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改性NPT-EGC制备的PDDA@NPT - EGC、C3N4改性NPT-EGC制备的C3N4@NPT- EGC、以及其它的膨胀石墨基复合炭负载型可见光催化材料Me(Ag/Bi/Ni)-N- TiO2/EGC和g-C3N4@Me-N-TiO2 /PEGC,对上述光催化剂的物化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 研究全面探讨了上述制备的催化剂在藻类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中的“吸附-可见光催化氧化-载体再生”动态作用过程及其机制,证实光催化除藻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分别为藻细胞的快速吸附去除阶段、细胞体的光催化杀灭阶段和材料吸附再生阶段。处理时间为9h时,上述光催化材料即可实现对本研究浓度范围内的藻细胞和微囊藻毒素完全杀灭和去除。. 研究证实,一定浓度范围内,水中的腐殖酸和叶绿素可以吸收可见光激发电子产生光敏化作用,对催化剂灭活铜绿微囊藻和降解MC-LR的影响机制是竞争吸附作用和光敏化之间的平衡机制。. 证实在除藻的过程中,催化剂受光照激发产生的氧化活性基团可对细胞的结构产生破坏,同时抑制细胞的代谢活动,加速细胞死亡,因细胞死亡而释放的有机物或毒素,会进一步被光催化氧化降解,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上述制备的膨胀石墨复合炭基漂浮型可见光催化剂可实现对水体中铜绿微囊藻及其藻毒素的同步去除,其在藻类污染水体原位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1)
Photocatalytic enhancement of floating photocatalyst: Layer-by-layer hybrid carbonized chitosan and Fe-N- codoped TiO2 on fly ash cenospheres
漂浮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增强:粉煤灰微珠上的层层杂化碳化壳聚糖和 Fe-N 共掺杂 TiO2
  • DOI:
    10.1016/j.apsusc.2016.04.021
  • 发表时间:
    2017-01-01
  • 期刊: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Song, Jingke;Wang, Xuejiang;Zhao, Jianfu
  • 通讯作者:
    Zhao, Jianfu
Solar 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destruction of cyanobacteria by F-Ce-TiO2/expanded perlite floating composites
F-Ce-TiO2/膨胀珍珠岩漂浮复合材料太阳能光驱动光催化破坏蓝藻
  • DOI:
    10.1016/j.cej.2017.03.06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影响因子:
    15.1
  • 作者:
    Wang Xin;Wang Xuejiang;Zhao Jianfu;Song Jingke;Wang Jiayi;Ma Rongrong;Ma Jinxing
  • 通讯作者:
    Ma Jinxing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salicylic acid with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supported F-N codoped TiO2 under visible light
可见光下磁性活性炭负载F-N共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水杨酸
  • DOI:
    10.1016/j.vacuum.2017.04.003
  • 发表时间:
    2017-07
  • 期刊:
    VACUUM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Ma Rongrong;Wang Xuejiang;Huang Jiayu;Song Jingke;Zhang Jing;Wang Xin
  • 通讯作者:
    Wang Xin
Enhanced sun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cycled Ag–N co-doped TiO2 supported by expanded graphite C/C composites for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增强太阳光光催化活性和回收Ag-N共掺杂TiO2,由膨胀石墨C/C复合材料降解有机污染物
  • DOI:
    10.1007/s11164-015-2385-7
  • 发表时间:
    --
  • 期刊: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JIng Zhang;Xuejiang Wang;Peng Xia;Xin Wang;Jiayu Huang;Jie Chen;Bountheva Louangsouphom;Song Ma;Jianfu Zhao
  • 通讯作者:
    Jianfu Zhao
膨胀石墨复合炭基氮、磷共掺杂二氧化钛漂浮型可见光催化除藻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鑫;王学江;张晶;赵建夫
  • 通讯作者:
    赵建夫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毒性分析微生物传感器电极固定方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钰力;赵建夫;张峰华;王学江
  • 通讯作者:
    王学江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环境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学江;刘免;颜湘波;赵建夫
  • 通讯作者:
    赵建夫
水生生态毒理学方法在废水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净水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学江;夏四清;赵红宁
  • 通讯作者:
    赵红宁
基于大肠杆菌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虹;王学江;赵建夫;赵红宁;夏四清
  • 通讯作者:
    夏四清
基于CellSense生物传感器的垃圾渗滤液毒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峰华;王学江;夏四清;赵建夫;赵红宁;王虹
  • 通讯作者:
    王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学江的其他基金

微塑料对土壤畜禽有机肥源抗性基因行为特征影响机制及其调控措施
  • 批准号:
    21976136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6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多孔载镁炭质粘土的污水碳氮磷共回收及其协同钝化土壤重金属研究
  • 批准号:
    51678421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疏水性复合生物膨胀石墨原位特异修复海洋溢油污染的基础研究
  • 批准号:
    51179127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Cellsense生物传感器重金属-有机物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 批准号:
    20707014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1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