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损伤在大气细颗粒物致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91643111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007.卫生毒理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llergic rhinitis and other chronic nasal diseases. Ciliary movement of nasal epithelial cells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defense system in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But the effect of PM2.5 on ciliary movement of nasal epithelial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is not clear. PM2.5 can cause cellular oxidative stress, which suggested mitochondria might be the target of the toxicity. Recently,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ransfer of mitochondria can reduce the pathogenesis of some diseases in which mitochondrial dam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us, we plan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injury in PM2.5 induced damage of ciliary movement on nasal epithelial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In this study, epidemiological study combined with in vivo animal study and in vitro nasal epithelial cells model study were used. To confirm the mitochondria dysfunction caused by PM2.5 in the nas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we plan to measure the interventions of mitochondria deriv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cultured with the PM2.5 exposured nasal epithelial cells. This study helps to explain the effect of PM2.5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nasal diseases, also to explore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diseases caused by PM2.5 exposure, which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health care of population exposured particulate matter.
细颗粒物(PM2.5)是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慢性鼻病高发的重要原因。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功能是维持上呼吸道防御功能的关键因素,但目前PM2.5对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功能的作用及机制并不清楚。PM2.5可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可能是其效应靶点,最新研究发现线粒体转移在治疗以线粒体损伤为重要发病机制的一些疾病中发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拟从人群流行病学、动物试验和人鼻腔黏膜上皮细胞模型三个层面,探讨PM2.5对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线粒体损伤在其中的作用,并结合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线粒体共培养干预措施,从干预效果角度进一步探讨线粒体损伤是PM2.5致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功能下降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有助于解释PM2.5致慢性鼻病高发的机制,对阐明PM2.5的健康危害效应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对制定PM2.5危害防治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项摘要

鼻腔上皮是人类呼吸道抵御外来有害刺激的第一道屏障,位于鼻腔纤毛柱状上皮顶端的纤毛在清除可吸入有害刺激物中起着关键作用。纤毛摆动频率(CBF)和纤毛摆动模式(CBP)是反映纤毛清除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细颗粒物(PM2.5)对CBF\CBP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北京城区大气进行连续采样,洗脱制备不同浓度的 PM2.5 混悬液 (50, 100, 200 和 400μg/ml)。取材鼻息肉患者术中切除鼻息肉,采用气液界面(ALI)培养技术体外培养人鼻黏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建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待纤毛分化成熟后使用不同浓度PM2.5混悬液染毒12和 24小时, MTT 法(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扫描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高速摄像系统记录纤毛摆动频率 (CBF) 的变化,并比较染毒前后胞内ATP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 的 变化。结果:1,ALI 培养鼻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呈鹅卵石样排列,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分布有大量微绒毛,部分细胞表面出现纤毛,并可见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 MTT法检测各浓度PM2.5 混悬液染毒12小时后细胞存活率可达60%,满足实验需求。2,体外培养14天后进行PM2.5染毒12和24小时,电镜下观察纤毛覆盖率随PM2.5浓度增加而降低,基底细胞特异性蛋白CK14 表达随之增强,染毒24小时后观察到纤毛排列紊乱、倒伏现象。3,PM2.5染毒12小时后50和100μg/ml组CBF较对照增强,200μg/ml组无显著性差异;染毒24小时后50和100μg/ml 组CBF较染毒12 小时降低,200μg/ml 组CBF在两个时间点无显著性变化。3,PM2.5染毒12小时后,400μg/ml组细胞内ATP浓度显著降低,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 MMP随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M2.5 可导致体外培养人鼻黏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细胞氧化过程中呼吸链的损伤为其可能机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大气颗粒物致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亦洲;夏交;陈田
  • 通讯作者:
    陈田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PM2.5 on the ciliary motion of 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
PM2.5对人鼻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影响的研究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9.05.274
  • 发表时间:
    2019-10-01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Jia, Jiaxin;Xia, Jiao;Chen, Tian
  • 通讯作者:
    Chen, Tian
大气细颗粒物对鼻部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毒理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阎腾龙;白易;贾光;陈田
  • 通讯作者:
    陈田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腺相关病毒对正常及损伤后的小鼠椭圆囊的转染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Gene Therapy
  • 影响因子:
    5.1
  • 作者:
    彭哲;刘钰莹;谢静;龚树生
  • 通讯作者:
    龚树生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小鼠耳蜗器官培养中的耳毒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王国鹏;谢静;郭婧滢;龚树生
  • 通讯作者:
    龚树生
前庭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婧滢;王国鹏;龚树生
  • 通讯作者:
    龚树生
外源性线粒体植入治疗线粒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齐悦;龚树生
  • 通讯作者:
    龚树生
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于离体耳蜗Corti器 及血管纹的耳毒性表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王国鹏;谢静;郭婧滢;龚树生
  • 通讯作者:
    龚树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龚树生的其他基金

联合调控细胞周期和Atoh1基因表达促进哺乳动物前庭毛细胞再生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联合调控细胞周期和Atoh1基因表达促进哺乳动物前庭毛细胞再生的研究
  • 批准号:
    82171131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前庭感觉上皮重度损伤与修复机制及Atoh1基因治疗研究
  • 批准号:
    81771016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5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在谷氨酸耳蜗毒性机制中的作用
  • 批准号:
    81271089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谷氨酸的耳蜗毒性机制及干预研究
  • 批准号:
    81070783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内毛细胞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听觉电生理学研究
  • 批准号:
    30872858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