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184航次第四纪深海沉积物的自生10Be记录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609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4.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Over 5000m-long deep-sea sediments retrieved during the ODP Leg 184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ve served as exceptionally high quality, continuous, carbonate-rich materials for paleoceanography research for the last 18 years. One weakness of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se cores is the lack of robust paleomagnetic data at most of the sites that would provide magnet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for global correlation. This was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drilling technology that partly distorted the integrity of sediments. This situation has been compensated by the excellent preservation of the carbonaceous constituents, which yielded high-quality stable oxygen isotope records for all the sites. This project proposes to generate 10Be records in the ODP Leg 184 Quaternary deep-sea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uthigenic 10Be and 9Be will be extracted from the sediments using weak acids and measured with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 respectively. Two main time intervals will be targeted, i.e. around the Matuyama/Bruhnes and Gauss/Matuyama polarity reversals at 0.78 Ma and 2.58 Ma respectively. We seeks to demonstrate the variations of sedimentary authigenic 10Be/9Be as a proxy for the production rate of the cosmogenic 10Be and in turn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reconstruct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The profiles of the obtained authigenic 10Be/9Be ratio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e biostratigraphic events and oxygen isotope records for the two intervals with an aim of establishing the stratigraphic positions of the Matuyama/Bruhnes and Gauss/Matuyama transition and revealing the behaviors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during the two polarity reversals. Together with Ar-Ar dating of the microtektites from Site 1144, it is hoped the authigenic 10Be/9Be records will provide new time constraints on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DP184航次在过去的18年为南海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长达5000余米的沉积物。然而,已有的岩芯研究中一个薄弱的环节是多数站位缺乏坚实的古地磁数据,从而影响了建立可用于全球对比的磁性地层学框架,这归因于钻探时使用了旋转式取芯技术,致使沉积物部分变形,幸运的是由岩芯中保存极佳的钙质化石得到的高质量氧同位素记录部分地弥补了这一不足。本项目将通过弱酸提取和加速器质谱及原子吸收光谱测量获得南海184航次第四纪深海沉积物的自生10Be/9Be,探讨其作为指示大气宇宙成因核素10Be产率和地磁场变化代用指标在南海沉积记录中的应用,结合生物地层事件和氧同位素记录,以及微玻陨石的氩-氩测年,揭示高斯/松山地磁极性倒转事件时期地磁场的变化特征,以及松山/布容由负极性转向正极性时地磁场强度变化的精细过程和幅度,厘定两个极性倒转的精确年龄和历时长度,为南海深海沉积地层提供新的年代控制点。

结项摘要

通过南海第四纪深海沉积物自生10Be/9Be指示的大气宇宙成因核素10Be产率变化确定地磁极性变化的地层位置,对于优化南海深海沉积年代地层学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沉积物自生组分的10Be/9Be比值与其上覆的深层海水关系复杂,本项目在测量深海岩芯沉积物之前,聚焦在从海水到沉积物的铍同位素来源、搬运等过程,测定了南海北部海水、珠江河口水及颗粒物、南海表层沉积物自生组分的10Be和9Be。研究发现,表层海水的9Be浓度介于8.8与43.6 pmol/kg之间,呈现出向东南方逐渐降低的趋势;表层海水的10Be浓度变化范围为118-576 atoms/g,最高值出现在东部站位。10Be/9Be分布基本与10Be分布特征一致。珠江口至SEATS站断面全水柱上层水的9Be分布与表层水一致,各层位从珠江口向海盆内部递减的梯度明显;10Be浓度和10Be/9Be比值向南递增,垂直方向上向下增加。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的9Be受珠江河口输入的控制,10Be主要来自西太平洋表层水,水平10Be和9Be分布还受到季风洋流的影响。箱式模型计算得到南海北部沉积物清除的10Be沉积通量为1.1×10^22 atoms/yr,表明南海是边界清除强度较高的10Be汇。珠江口内部的溶解态9Be在河口混合过程中被颗粒物迅速清除,但颗粒态铍(9Be)仍主要为天然来源,即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大。南海表层沉积物自生组分9Be为0.021-0.958 μg/g,10Be浓度为(0.13-9.10)×10^8 at/g,10Be/9Be变化范围为(0.04-2.43)×10^-8。 10Be和10Be/9Be分布呈现陆架/陆坡低、中央海盆高的趋势,海盆南部高于北部。本项目对南海海水、颗粒物和沉积物铍同位素的系统研究为仍在进行的南海184航次钻孔沉积物10Be/9Be分析和解释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显示了铍同位素在南海水团示踪方面的潜力。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Beryllium Isotope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Their Geochemical Behavior in Estuarine Water and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珠江口溶解和颗粒铍同位素:它们在河口水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人为来源的潜在贡献
  • DOI:
    10.3389/fmars.2021.689890
  • 发表时间:
    2021-06
  • 期刊: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Kong W.;Zhou L.;Aumaître G.;Bourlès D.;Keddadouche K.
  • 通讯作者:
    Keddadouche K.
Tracing Water Masses and Assessing Boundary Scavenging Intensity With Beryllium Isotop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南海北部铍同位素追踪水团并评估边界清除强度
  • DOI:
    10.1029/2021jc017236
  • 发表时间:
    2021-07-01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Kong, W. Y.;Zhou, L. P.
  • 通讯作者:
    Zhou, L. P.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粉通量及垂直散布特征初步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清海;周力平;张振卿;李宜垠;李月丛;林凤友
  • 通讯作者:
    林凤友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by lacustrine sediment geochemical records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推断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
  • DOI:
    10.1007/s11430-007-0113-x
  • 发表时间:
    2007-10
  • 期刊: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力平
  • 通讯作者:
    周力平
沙漠边缘厚层黄土上部光释光测年的初步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覃金堂;周力平
  • 通讯作者:
    周力平
岱海湖泊沉积岩芯高分辨率磁性测量——U型槽与常规方法之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强小科;周力平;吴艳宏;于永涛;薛滨;朱艳明
  • 通讯作者:
    朱艳明
Lacustrine radiocarbon reservoir ages in Co Ngoin and Zigê Tangco,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中部 Co Ngoin 和 Zigä Tangco 湖相放射性碳储层年龄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周力平
  • 通讯作者:
    周力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周力平的其他基金

菲律宾海与马里亚纳海盆海水多同位素环流示踪与深海沉积研究
  • 批准号:
    9195820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南海深部过程的海水14C示踪研究
  • 批准号:
    91228209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3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光释光测年技术在深海研究中的应用
  • 批准号:
    41176036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7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有孔虫壳体的双重同位素测定及其在海水古温度重建中的潜力
  • 批准号:
    41073008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5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精度同位素示踪在红粘土-黄土沉积转型研究中的应用
  • 批准号:
    40773002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4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北方中纬度地区深海氧同位素第3期的环境演化特征
  • 批准号:
    90411017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1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黄土的Be-10加速器质谱测量与地磁极性倒转的位置
  • 批准号:
    40273007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