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皱皮菌科齿孔类群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17002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101.微生物多样性、分类与系统发育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皱皮菌科齿孔类群真菌是高等木生担子菌中的重要类群,多数种类具有极强的白腐能力,能够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目前该科齿孔真菌在世界上共描述210余种,我国仅记载54种。该科两类群的宏观形态结构差别较大,但齿状和孔状类群的属与属间相似的显微结构将两类群相互联系,部分种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也显示两类群各属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我国森林类型多样,木生真菌资源丰富,对该科齿孔类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拟对我国上述两类群真菌按照现代分类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发现新种和新记录种,明确该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寻找更加合理的形态分类特征和依据,建立更加科学、符合自然的分类系统。研究结果将对我国该类群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种类分布和系统发育关系有一个全面认识,为保护和利用这些真菌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

结项摘要

该研究对我国境内主要陆地生态区域不同森林类型中的皱皮菌科齿孔类群高等担子菌进行了标本采集、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共获取标本2200余号,分离菌株140余株,收集国外该类群种类模式标本、模式产地标本和菌株80余份。对这些标本和保藏在IFP、HMAS等国内主要标本馆的皱皮菌科齿孔类群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测定并获得ITS、LSU、RBP2、mtSSU等DNA分子序列310余条,以PAUP及Bayes方法对多基因序列组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通过上述对皱皮菌科齿孔类群的全面系统研究,我们基本明确了该类群中各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类群中形态特征差异显著的各属种类之间在系统发育树中相互交叉,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形态多样性和可塑性,该类群在属级层次上需要做较大的修订;发现并发表一批真菌新分类单元,共建立真菌新科1个,新属1个,描述并发表真菌新种22种,新组合种4种,中国新记录属及新记录种13种。新建立的科、属对建立更加科学自然的分类系统作出一定的贡献,新发表木生真菌新物种、发现新记录属、种,是对世界菌物学研究的基础性贡献,对我国基因资源的保护及经济种类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执行期间实际发表论文共16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2篇,CSCD论文4篇,另有2篇CSCD论文已接收待刊出,该项研究已完成计划书中的任务目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山西历山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木生真菌(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菌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海生;秦问敏;万县贞
  • 通讯作者:
    万县贞
Type studies on Amauroderma species described by JD Zhao et al. and the phylogeny of species in China
JD 赵等人描述的黑皮属物种的类型研究。
  • DOI:
    10.5248/130.79
  • 发表时间:
    2015-01-01
  • 期刊:
    MYCOTAXON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Li, Meng-Jie;Yuan, Hai-Sheng
  • 通讯作者:
    Yuan, Hai-Sheng
Three tropical polypores (Basidiomycota) new to China
中国新发现三种热带多孔菌(担子菌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Mycosystem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uan Hai-Sheng;QIN Wen-Min;DI Ming-Xiao
  • 通讯作者:
    DI Ming-Xiao
Wood-inhabiting fungi in southern China. 6. Polypores from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中国南方的木栖真菌。
  • DOI:
    10.5735/085.049.0605
  • 发表时间:
    2012-11
  • 期刊:
    Annales Botanici Fennici
  • 影响因子:
    0.7
  • 作者:
    Yuan Hai-Sheng;Dai Yu-Cheng
  • 通讯作者:
    Dai Yu-Cheng
Molecular phylogenetic evaluation of Antrodiella and morphologically allied genera in China
中国牛樟芝及形态近缘属的分子系统发育评价
  • DOI:
    10.1007/s11557-013-0921-7
  • 发表时间:
    2014-05
  • 期刊:
    Mycological Progress
  • 影响因子:
    2.4
  • 作者:
    Yuan, Hai-Sheng
  • 通讯作者:
    Yuan, Hai-Sh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槭属树木木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玉莲;戴玉成;袁海生;郝占庆;王绪高
  • 通讯作者:
    王绪高
大小兴安岭针叶树倒木上木腐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生物多样性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崔宝凯;袁海生;周丽伟;何双辉;魏玉莲
  • 通讯作者:
    魏玉莲
海南多孔菌研究 2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贵州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玉成;余长军;袁海生;吴兴亮
  • 通讯作者:
    吴兴亮
槐生拜尔孔菌(槐耳)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菌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雨曦;袁海生
  • 通讯作者:
    袁海生
中国芮氏孔菌属一新记录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广西植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玉成;袁海生;周绪申
  • 通讯作者:
    周绪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袁海生的其他基金

云南重要革菌资源多样性的挖掘和保护
  • 批准号:
    U2102220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31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疣孢革菌属真菌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学研究
  • 批准号:
    3197001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Hydnellum和Sarcodon属分类及系统学研究
  • 批准号:
    3177002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绒毛菌属及相关类群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 批准号:
    31470148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木生真菌小薄孔菌等5属分类和系统学研究
  • 批准号:
    31070023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西南地区多孔菌资源和分类研究
  • 批准号:
    30700004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