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 SN2010jl 对尘埃形成的启示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763007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1502.恒星结构演化和大气、变星双星和多星系统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 项目参与者:
    张伶; 孙盛楠; 努尔曼古丽·努尔买买提; 邓杨; 茹克娅·热介甫; 胡平; 张琪炳;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The ejecta of core-collapse supernova (CCS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dust in interstellar medium. Gall et al. investigated the spectral evolution of SN 2020jl, and found 10^-3M⊙ dust within 240 days after explosion. Similar dust can be observed in many CCSNe. However, it is still debated that these dust grains originate from the materials lost by the progenitors of CCSNe (massive stars) o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jecta of CCSN and circumstellar media. We try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ng region of the ejecta of CCSN and CCSN, and discuss whether there is an efficiently cooling mechanism for dust nucleation and growth in this region. We also study the dust nucleation and growth in the matter lost by massive stars. Finally, comparing the yields of dust produced by the above channels and by ejecta of CCSN, we discuss the contribution of massive stars to the dust in interstellar medium. The study of this project not only can answers the problem about the origin of dust grains produced by SN 2010jl-like CCSN within 1 year after explosion, but also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dust nucleation and growth in the extreme conditions, the evolution of massive stars, and the origin of dust in interstellar media.
中心核塌缩超新星(CCSN)爆炸时的抛射物是尘埃的重要贡献者之一。Gall等人对超新星SN 2010jl的光谱研究发现,在爆炸后的40至240天内观测到了高达10^-3M⊙以上的尘埃。类似的结果在许多CCSN中都被观测到。然而这些尘埃是起源于CCSN前身星(大质量恒星)损失的物质还是CCSN抛射物与星周物质相互作用仍存在争议。本项目将模拟CCSN抛射物与星周物质相互作用区的物理特性,讨论是否存在有效制冷机制使此作用区适合尘埃凝结与生长。本项目还将研究尘埃在大质量恒星损失的物质中的凝结与生长。计算以上两类尘埃产量,并与CCSN抛射物生成的尘埃比较,讨论大质量恒星对星际尘埃的贡献。此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以回答类似于SN 2010jl在CCSN后一年之内观测到的尘埃的起源,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极端条件下尘埃的凝结和生长,有助于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星系尘埃的起源。

结项摘要

中心核塌缩超新星爆炸时的抛射物是尘埃的重要贡献者之一。本项目利用现今最流行的恒星结构与演化程序(Modules for Experiments in Stellar Astrophysics)模拟了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和超新星爆发,考虑了转动对恒星演化的影响,计算了大质量恒星的星风和中心核塌缩超新星爆发抛射物对星周介质的重元素贡献,讨论了不同结构和成分的尘埃辐射谱。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大质量恒星的结构与演化及星际尘埃的形成与演化。.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受自转、质量损失率和金属丰度的影响。自转通过化学均匀演化改变了恒星表面的化学丰度,并提高了质量损失率。本项目研究表明,恒星自转可以将N的丰度提高10倍,而将C和O的金属丰度降低相似的倍数。当初始旋转速度从0增加到500 km s^-1时,它还可以提高质量损失率约1-4个数量级。因此,来自大质量恒星星风的重元素产量主要受恒星自转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恒星星风可以产生大约10^-2(对于低金属丰度模型)到几个M_⊙(对于低金属丰度和快速旋转模型)的重元素产量,这取决于恒星的旋转和金属丰度。中心核塌缩超新星爆发抛射物产生的重元素的产量不仅取决于恒星自转、质量损失率和金属丰度,还取决于大质量恒星的剩余质量。在此,后者主要取决于CO核的质量,这受上述三个参数的影响很大。由我们的模型计算得出,中心核塌缩超新星爆发抛射物产生的重元素的产量可以达到几倍太阳质量。与恒星星风相比,中心核塌缩超新星爆发抛射物对星际介质中的重元素有更大的贡献。我们还模拟了大质量恒星抛射物中不同结构和组分的尘埃辐射谱,模拟结果与SN 1987、SN 2010jl等超新星爆发的光谱观测数据吻合。SN 1987A中可能具有FeC和SiC类型的尘埃。.在本项目资助下,项目组成员发表了20篇论文(其中SCI收录17篇),培养毕业11名硕士研究生,正在培养6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研究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ffects of Irradi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Ultracompact X-Ray Binaries
辐照对超紧凑 X 射线双星演化的影响
  • DOI:
    10.3847/1538-4357/aa8a77
  • 发表时间:
    2017-09
  • 期刊:
    Astrophys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Lu Guoliang;Zhu Chunhua;Wang Zhaojun;Iminniyaz Hoernisa
  • 通讯作者:
    Iminniyaz Hoernisa
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高能中微子探测及巨型中微子射电探测阵列的选址
  • DOI:
    10.13568/j.cnki.651094.2019.02.0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春花;翟楠楠;沈冬祥;吕国梁;王兆军;李琳;刘荷蕾;Olivier Martineau-Huynh;Charles Timmermans
  • 通讯作者:
    Charles Timmermans
The Formation of Bimodal Dust Species in Nova Ejecta
新星喷射物中双峰尘埃的形成
  • DOI:
    10.1088/1538-3873/ab45dd
  • 发表时间:
    2019-06
  • 期刊: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Duolikun Adili;Zhu Chunhua;Wang Zhaojun;Liu Helei;li Lin;Liu Jinzhong;Lu Guoliang
  • 通讯作者:
    Lu Guoliang
An Alternative Channel for High-mass Binary Black Holes-Dark Matter Accretion onto Black Holes
高质量二元黑洞的另一种通道——暗物质吸积到黑洞
  • DOI:
    10.3847/1538-4357/aad00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strophys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Wang Tongzheng;Li Lin;Zhu Chunhua;Wang Zhaojun;Lu Guoliang;Wang Anzhong;Wang Anzhong;Wu Qiang;Liu Hai-Shan;Lu GL
  • 通讯作者:
    Lu GL
Formation of Thorne-Zytkow objects in close binaries
紧密双星中索恩-齐特科天体的形成
  • DOI:
    10.1007/s12036-017-9504-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Hutilukejiang Bumareyamu;Zhu Chunhua;Wang Zhaojun;Lu Guoliang
  • 通讯作者:
    Lu Guoli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副溶血性弧菌整合接合元件核心基因表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食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春花;李云霞;陈兰明
  • 通讯作者:
    陈兰明
中子星中简并电子气体的临界磁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王兆军;吕国梁;朱春花;张军
  • 通讯作者:
    张军
相对论简并电子气体的磁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王兆军;吕国梁;朱春花;霍文生
  • 通讯作者:
    霍文生
非球对称星风中尘埃的形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国梁;王兆军;朱春花
  • 通讯作者:
    朱春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朱春花的其他基金

DB白矮星形成的新通道及其吸积污染的研究
  • 批准号:
    12163005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37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尘埃的新起源- - -共有包层抛射物质
  • 批准号:
    11363005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从 RS Oph 到 SN 2006X: Ia型超新星前身星的重要线索
  • 批准号:
    11063002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