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的新起源- - -共有包层抛射物质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11363005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5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A1502.恒星结构演化和大气、变星双星和多星系统
- 结题年份:2017
- 批准年份:2013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4-01-01 至2017-12-31
- 项目参与者:张伶; 赵瑞珍; 金洁; 阿布都沙塔尔·库尔班; 刘静;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The investigation of dust origin and its properties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This project will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jecta from common envelope producing dust.We will construct the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jecta,and simulate dust formation and growth in it.Using our model we will simulate the dust around V1309 Sco originating from binary merger.Compared observational date of dust around V1309 Sco with our result,we will improve our model. Using population synthesis and our model,we will study the dust in the Milk Way, Large and Small Magellonic Clounds,and high-red-shift quasars,and show the contribu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dust with different origins.This project will promote our knowledge for dust origin,and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common envelope.
尘埃的起源与特性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项目研究共有包层抛射物质产生尘埃的可能性。我们将为共有包层抛射物质演化建立模型,并模拟尘埃在抛射物质中的形成与增长。模拟V1309 Sco前身双星并合时产生的尘埃,并与观测比较,改进我们的模型。利用星族合成方法,把模型推广到银河系、大、小麦哲伦星云以及高红移处的类星体,给出不同起源的尘埃的贡献和特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既可以使人们对尘埃的起源有新的认识,又可以为人们研究共有包层的演化提供新的途径。
结项摘要
星际介质中尘埃颗粒的起源一直是个未解的难题。密近双星系统中,共有包层抛射物质为尘埃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我们研究了V1309 Sco星周尘埃的起源,指出这些尘埃颗粒产生于双星并合时的抛射物质中。利用AGBDUST代码,我们估算出生成的尘埃颗粒的质量约为5.2×10^-4太阳质量,半径约10^-5厘米。这些尘埃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铁。由于双星并合抛射物质的质量很小,其产生的尘埃对整个星际介质尘埃的贡献显得微不足道。然而,V1309 Sco星周大量尘埃的发现证明了共有包层抛射物质是尘埃形成和生长的理想环境。.利用星族合成的方法,我们研究了AGB星、共有包层抛射物、II型超新星对大麦哲伦星云中尘埃的贡献。在大麦哲伦星云中AGB星的尘埃产率为2.5×10^−5 到4.0×10^−6 M_⊙ yr^−1。共有包层抛射物的尘埃产率大约为6.3×10^−6 M_⊙ yr^−1(初始双星百分比为50%)。AGB星主要产生碳尘埃颗粒。共有包层抛射物产生的尘埃大多数是硅酸盐和铁颗粒。是否考虑逆激波,使得II型超新星对尘埃产生的贡献非常不确定。在大麦哲伦星云中由AGB星产生的尘埃总质量在2.8×10^4和3.2×10^5 M_⊙之间。由共有包层抛射物产生的尘埃质量为6.3×10^4 M_⊙。它们远低于观测上的估计值。因此,在大麦哲伦星云中应该有其它的尘埃起源。.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对尘埃的起源和共有包层的演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本项目资助下,项目组成员发表了12篇SCI论文,主办了四次新疆大学---国家天文台联合天体物理中心学术年会,主办了引力与致密天体研讨会,共同主办了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本项目的支持下,我们邀请了国内外多名天文学专家访问新疆大学。培养毕业2名硕士研究生,正在培养8名硕士研究生。归因于本项目的资助,新疆大学的天文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荣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gamma-ray sources in classical novae
经典新星中的伽马射线源
- DOI:10.1007/s10509-016-2863-4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 影响因子:1.9
- 作者:Sun Weichao;Zhu Chunhua;Wang Zhaojun;Lu Guoliang
- 通讯作者:Lu Guoliang
Convection and convective overshooting in stars more massive than 10 M-circle dot
质量大于 10 M 圆点的恒星中的对流和对流超调
- DOI:10.1093/pasj/psu153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
- 影响因子:2.3
- 作者:Jin Jie;Zhu Chunhua;Lue Guoliang
- 通讯作者:Lue Guoliang
The effects of convective overshooting on naked helium stars
对流超调对裸氦星的影响
- DOI:10.1088/1674-4527/16/9/141
- 发表时间:2016-08
- 期刊: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 影响因子:1.8
- 作者:Yan Jing-Zhi;Zhu Chun-Hua;Wang Zhao-Jun;Lu Guo-Liang
- 通讯作者:Lu Guo-Liang
The contribution of chemical abundances in nova ejecta to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新星喷射物中化学丰度对星际介质的贡献
- DOI:10.1093/pasj/psw030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
- 影响因子:2.3
- 作者:Li Fanger;Zhu Chunhua;Lu Guoliang;Wang Zhaojun
- 通讯作者:Wang Zhaojun
Effects of the Core-collapse Supernova Ejecta Impact on a Rapidly Rotating Massive Companion Star
核心塌缩超新星抛射物撞击快速旋转的大质量伴星的影响
- DOI:10.3847/1538-4357/aa56c2
- 发表时间:2017-01
- 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4.9
- 作者:Zhu Chunhua;Lu Guoliang;Wang Zhaojun
- 通讯作者:Wang Zhaoju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射电望远镜多目标观测策略优化
- DOI:10.15940/j.cnki.0001-5245.2021.06.005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天文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翟楠楠;刘志勇;王娜;朱春花
- 通讯作者:朱春花
副溶血性弧菌整合接合元件核心基因表达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食品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朱春花;李云霞;陈兰明
- 通讯作者:陈兰明
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高能中微子探测及巨型中微子射电探测阵列的选址
- DOI:10.13568/j.cnki.651094.2019.02.001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朱春花;翟楠楠;沈冬祥;吕国梁;王兆军;李琳;刘荷蕾;Olivier Martineau-Huynh;Charles Timmermans
- 通讯作者:Charles Timmermans
中子星中简并电子气体的临界磁化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1
- 作者:王兆军;吕国梁;朱春花;张军
- 通讯作者:张军
相对论简并电子气体的磁化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1
- 作者:王兆军;吕国梁;朱春花;霍文生
- 通讯作者:霍文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朱春花的其他基金
DB白矮星形成的新通道及其吸积污染的研究
- 批准号:12163005
- 批准年份:2021
- 资助金额:37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超新星 SN2010jl 对尘埃形成的启示
- 批准号:11763007
- 批准年份:2017
- 资助金额:42.0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从 RS Oph 到 SN 2006X: Ia型超新星前身星的重要线索
- 批准号:11063002
- 批准年份:2010
- 资助金额:25.0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