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嗜高压细菌在南海深部碳循环中的作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91328208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29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4.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Studying the deep ocean carbon cycle (DOCC) and the role of piezophilic bacteria in DOCC has far-reach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is because DOCC is a major part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Earth’s climate.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DOCC is very limite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an excellent laboratory basin to study DOCC, and the SCS Deep provides an excellent platform for such a project. Here we propose a deep ocean carbon cycle model---PDPBC (POC-DOC-Piezophilic .Bacteria Continuum),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 of piezophilic bacterium-modulate DOCC. We will employ metagenomics, enzymology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probing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DPBC in the SCS: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piezophilic bacteria,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C and release of DOC, and the degradation of DOC by piezophilic bacteria. Sediment traps will be deployed to collect particulat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depths in the SCS. Integrating laboratory and in situ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will allow us to decipher various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assess the role of piezophilic bacteria in DOCC in the SCS. Thi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in the forefront of deep-sea microbiology and biogeochemistry. Results from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observation data for studying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role in global ocean carbon cycle.
深海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目前对深海碳循环机制仍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对嗜高压细菌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更是知之更少,因此,研究深海碳循环以及嗜高压细菌在其中的作用对探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申请以阐释嗜高压细菌参与的深海碳循环PDPBC碳菌链模型(POC-DOC-Piezophilic Bacteria Continuum)为目标,以鉴定参与南海深部碳循环的嗜高压细菌种类为基点,以解析PDPBC机制为主线,通过实验室理论研究、深海原位培养以及沉积物捕获器颗粒物采集和碳通量分析,使用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来研究嗜高压细菌对南海深部碳循环主要生态过程的调控作用,包括颗粒有机碳转换、溶解有机碳释放和降解。本申请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将为今后研究深海碳循环以及南海深部大计划核心科学问题“深海碳循环以及微生物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观测资料

结项摘要

深海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目前对深海碳循环其机制仍缺乏全面了解,对嗜高压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更是知之更少。本项目以建立和探究嗜高压微生物介导的深海碳循环PDPMC(POC-DOC-Piezophilic Microorganism Continuum)碳菌链模型为目标,以鉴定参与南海深部碳循环的嗜高压微生物种类为基点,以解析PDPBC机制为主线,结合现代分子微生物学、酶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手段研究了南海深部碳循环的主要生态过程及嗜高压微生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项目全面完成了原定研究目标,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建立了嗜高压微生物调控的深海碳循环机制模型:PDPMC模型。该模型强调嗜高压微生物介导的深海碳循环过程,并强调海洋有机碳的化学和介导碳循环微生物的微生物学、生态学和酶学在海洋中随时-空的变化,为我们全面认识海洋碳循环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指导性框架,有助于我们解决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海洋POC和DOC间的相互转换、POC和DOC的化学结构及微生物可降解性、海洋碳储库的变化及其对微生物在海洋碳循环的控制性作用等;(2)首次获得了南海水体和沉积物中微生物胞外酶酶学资料,对南海水体和沉积物中酶类型、活性、分布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为解析微生物介导的南海碳循环提供了新视角;(3)首次用DNA-SIP技术将功能微生物与它们介导的碳循环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确定了从浅海到深海附生菌和自由菌在POC分解和DOC降解过程中的不同机制和速率;(4)首次对南海不同深度的DOM进行了FT-ICR-MS分析,确定了南海DOM化学成分及其在不同深度的特征,同时还确定了南海不同深度DOM的14C年龄;(5)首次对南海水体不同深度的附生菌和自由菌(包括细菌和古菌)成分、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鉴定;(6)以上述南海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把对海洋碳循环的研究延伸到了深渊海沟,对现今深渊微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全面补充、完善了PDPMC碳循环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海洋碳循环打了了坚实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29R7-12, a piezotolerant bacterium isolatedfrom coal-Bearing Sediments 2.4 km below the seafloor.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29R7-12 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这是一种从海底以下 2.4 公里的含煤沉积物中分离出来的耐压细菌。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Genome Announcement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ei Y;Cao J;Fang J;Kato C;Cui W
  • 通讯作者:
    Cui W
~(234)Th/~(238)U不平衡法及其在海洋颗粒物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海洋地质前沿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韦兵兵;李江涛;张利;刘乾峰;方家松
  • 通讯作者:
    方家松
Predominance of Viable Spore-Forming Piezophilic Bacteria in High-Pressure Enrichment Cultures from ~1.5 to 2.4 km-Deep Coal-Bearing Sediments below the Ocean Floor.
海底以下 1.5 至 2.4 公里深含煤沉积物的高压富集培养物中存活孢子形成的嗜压细菌的优势
  • DOI:
    10.3389/fmicb.2017.0013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Fang J;Kato C;Runko GM;Nogi Y;Hori T;Li J;Morono Y;Inagaki F
  • 通讯作者:
    Inagaki F
Variation in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article-attached and free-living bacteri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南海颗粒附着细菌和自由生活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 DOI:
    10.1016/j.dsr2.2015.07.006
  • 发表时间:
    2015-12-01
  • 期刊:
    DEEP-SEA RESEARCH PART II-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Li, Jiangtao;Wei, Bingbing;Fang, Jiasong
  • 通讯作者:
    Fang, Jiasong
Leeuwenhoekiella nanhaiensis sp nov., isolated from deep-sea water
Leeuwenhoekiella nanhaiensis sp nov.,从深海水中分离
  • DOI:
    10.1099/ijsem.0.000883
  • 发表时间:
    2016-03-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Liu, Qianfeng;Li, Jiangtao;Fang, Jiasong
  • 通讯作者:
    Fang, Jias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海底CORK观测30年:发展、应用与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03
  • 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方家松;李江燕;张利
  • 通讯作者:
    张利
不同温度下形成的深海菌膜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影响
  • DOI:
    10.11964/jfc.2019121209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水产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箫;杨丽婷;彭莉华;魏玉利;方家松;杨金龙
  • 通讯作者:
    杨金龙
生长压力对Bacillus subtilis磷脂脂肪酸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 DOI:
    10.12024/jsou.2018070236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伟强;方家松;黄咸雨;张一鸣;王亚松;张利;李江燕
  • 通讯作者:
    李江燕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方家松的其他基金

高压条件下嗜高压细菌脂类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研究
  • 批准号:
    41373071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1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评价深海嗜高压细菌在南海深部碳循环中的作用
  • 批准号:
    41240039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