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双微粒的俘获、悬浮、碰并动态过程原位光谱观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47300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306.光化学与光谱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Coagulation between aerosol particles is a key process for PM2.5 beside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particles and pollution gas. Such coagulation process incldes contacting, amalgamation, overlay, diffusion, reaction and phase transition between two particles, which determine the size, composition, phase state and reaction kinetics of aerosol. Understanding coagulation is limited because of a lack of effective experimental method. In this project, we try to set up double optical tweezers to trap two particles/droplets. Combined with in-situ Raman tecnnique spectroscopy, the detail coagulation process will be probed between two particl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double optical tweezers are taken of that (1) the composition of two particles can be confirmed,(2) the concentration, size of the droplets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stimulation Raman spectra,(3) the coagulation can be controlled, (4) the overlay process of two droplets can be monitored in-situ along the coagulation process. We will use the double optical tweezers to study the detail coagulation process between two droplets, one droplet and one solid particle, and two solid particl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aerosol from external mixing to internal mixing state.
气溶胶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除了与气相物种进行交换、反应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历程就是气溶胶颗粒之间的碰并过程,包括气溶胶颗粒之间的接触、融合、包覆、扩散、反应、触发相变等细节,这些细节是决定气溶胶尺寸、化学组成、相变、化学反应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有效实验手段和观测方法,成为气溶胶领域的薄弱环节。本项目建立可以同时捕获、悬浮、控制两个气溶胶颗粒的光镊技术,开展气溶胶微粒碰并动态过程的原位光谱观测,其优势在于:(1)两个微粒的化学组成可控,(2)液滴的浓度、尺寸可以由灵敏的腔增强拉曼光谱进行时间分辨原位测量,(3)碰并过程可以实现操控,(4)碰并后的复合液滴的动态过程可以原位拉曼检测。本项目针对颗粒物碰并过程涉及的科学问题,建立双光镊技术,实现两个气溶胶微粒的捕获、悬浮、碰并动态过程的原位光谱观测,对液/液、液/固、固/固气溶胶微粒间碰并动态过程进行详细研究,从而揭示气溶胶由外混到内混的机制。

结项摘要

本研究对气溶胶颗粒的碰并、吸湿传质、反应性质、相分离过程、挥发性、风化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利用Tweez 250si光镊系统实现了同时捕获悬浮、捕获多个气溶胶液滴的目的,并观测量液滴间的碰并过程。初步研究了氯化钠、硫酸铵和蔗糖单组分气溶胶颗粒的碰并过程,探究了液滴的相对位置、移动速度和接触时间对这碰并过程的影响。(2)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光镊等多种手段,观测了单组分、多组分气溶胶颗粒的吸湿、传质性质。研究了不同气溶胶颗粒在温度、湿度变化过程中的吸湿性变化,以及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气溶胶组成、物质结构和吸湿性的影响。(3)对与大气环境密切相关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如臭氧与不饱和醇的气相反应、棕碳的反应生成过程、正丁胺与琥珀酸的异相反应,测定了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探究了不同条件变化对反应过程的影响。(4)利用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观测了有机/无机混合气溶胶的液液相分离过程,探究了不同条件对气溶胶相分离的影响且具体分析了发生相分离后液滴中的物质分布情况。另外,利用光镊耦合腔增强拉曼光谱的手段,通过分析耳语回音模信号的变化,建立了对液滴相分离状态的判别方法。(5)采用ATR红外光谱观测了无机/无机混合体系的风化、结晶过程,研究了蔗糖、甘油等有机气溶胶在不同有机/无机比例下风化性质的差异,并进一步对各体系的成核速率进行了计算。(6)利用红外及光镊手段研究了气溶胶的挥发性问题,对弱酸置换强酸的的过程、甘油在悬浮/沉积液滴间的分配、醋酸镁液滴的挥发及组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具体研究讨论。(7)利用红外光谱对气溶胶体系的结构演变进行了观测,研究了不同体系中甘油、乙二醇的构型转变及醋酸根离子的结构变化(8)建立了气溶胶折射率、消光系数计算的新方法。提出了三种基团贡献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已知组成的有机气溶胶的光学性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利用真空FTIR比较研究油酸薄膜和油酸包覆粉煤灰分别与臭氧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翔;冷春波;张韫宏
  • 通讯作者:
    张韫宏
Formation and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queous brown carbon through glyoxal reactions with glycine.
乙二醛与甘氨酸反应制备棕色碳水溶液的形成及其光化学性质
  • DOI:
    10.1039/c8ra06913a
  • 发表时间:
    2018-11-14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Gao, Yan;Zhang, Yunhong
  • 通讯作者:
    Zhang, Yunhong
FTIR-ATR光谱法研究草酸钠与硫酸铵混合气溶胶颗粒的吸湿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盼;王娜;庞树峰;张韫宏
  • 通讯作者:
    张韫宏
Vacuum FTIR study on the hygroscopicity of magnesium acetate aerosols
醋酸镁气溶胶吸湿性的真空 FTIR 研究
  • DOI:
    10.1016/j.saa.2017.11.05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ang Na;Cai Chen;He Xiang;Pang Shu-Feng;Zhang Yun-Hong
  • 通讯作者:
    Zhang Yun-Hong
Nucleation Kinetics in Mixed NaNO3/Glycerol Droplets Investigated with the FTIR-ATR Technique
使用 FTIR-ATR 技术研究混合 NaNO3/甘油液滴中的成核动力学
  • DOI:
    10.1021/acs.jpcb.5b12442
  • 发表时间:
    2016-03-24
  • 期刊: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Ren, Hong-Mei;Cai, Chen;Zhang, Yun-Hong
  • 通讯作者:
    Zhang, Yun-H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f isoprene and ozone on a-Al2O3: The suppression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异戊二烯和臭氧在a-Al2O3上的非均相反应:相对湿度的抑制作用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9.12474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连弘扬;庞树峰;何翔;杨妙;马嘉璧;张韫宏
  • 通讯作者:
    张韫宏
拉曼光谱研究不同风化过程中七水硫酸镁晶体相转变行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枫;张韫宏
  • 通讯作者:
    张韫宏
Al2O3性质对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Al2O3活性相形成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 影响因子:
    16.5
  • 作者:
    齐和日玛;李会峰;袁蕙;张韫宏;徐广通
  • 通讯作者:
    徐广通
高氯酸钠试剂过饱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化学试剂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克娟;朱艳英;王良玉;张韫宏
  • 通讯作者:
    张韫宏
NaNO3气溶胶结晶动力学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光散射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越;张庆暖;张韫宏
  • 通讯作者:
    张韫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韫宏的其他基金

自发/受激拉曼和瑞利散射联用装置
  • 批准号:
    4212780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98.33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直接测量大气细颗粒物pH值的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方法
  • 批准号:
    41875144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单细颗粒物的捕获、悬浮、控制、老化过程及其理化性质的精确测量
  • 批准号:
    91544223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2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气溶胶风化动态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分辨观测
  • 批准号:
    41175119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7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气溶胶表面动力学过程的原位谱学观测和理论化学计算模拟
  • 批准号:
    2093300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光镊悬浮技术应用于气溶胶液滴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 批准号:
    20873006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拉曼谱学原位探测微液滴中蛋白质微晶发生的化学物理事件
  • 批准号:
    20673010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气溶胶表面和内部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原位谱学研究
  • 批准号:
    20473012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单微粒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原位谱学研究
  • 批准号:
    20073004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1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